《努鲁儿虎行》系列之八:凌南旧事(谭国武)

摘要:凌南古镇——刀尔登是蒙语称谓,系“那莫刀日嘎吉尔”的简称,意为低洼沼泽之地。

编者按

  从2005年底到2007年初,作者谭国武在朝阳日报社工作期间,怀着对家乡文化的挚爱,汉书挂角,背起行囊,开启了行走和抚摸辽西山川的脚步,并撰写了《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

  依地理形势而言,努鲁儿虎山就像燕山山脉和大兴安岭山脉之间的一个大大的绳结,把各种朝向的诸多山脉扭结在一起,同时,依傍这个巨大的“中华结”,诞生了三条大河,即向东的大凌河,向北的辽河(老哈河)和向南的滦河(青龙河)。由此,把中原与北方、东北、东北亚地区诸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紧紧地联系起来。

  《努鲁儿虎行》从2006年1月在《朝阳日报》发表第一篇《努鲁儿虎——我们的父亲山》,到2007年3月发表第三十七篇《黄花滩建州古城》,其间,凌源市、喀左县、朝阳县地界基本走完,建平县、朝阳市区也完成大部分采访任务,后因作者工作调动而搁笔。

  现在本网发表《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以便让更多网友了解朝阳,认识朝阳,从而提升朝阳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朝阳良好形象。

《努鲁儿虎行》系列之八

凌南旧事

文图/谭国武(辽宁朝阳)

  凌南古镇——刀尔登是蒙语称谓,系“那莫刀日嘎吉尔”的简称,意为低洼沼泽之地。新石器时代以来,这里一直是古道上的经济、文化、军事重镇。元朝时于今南店村北庄设新店站。到公元16世纪末(明嘉靖末年到隆庆年间),蒙古喀喇沁部首领巴雅思哈勒率部东迁,属下分部布固鲁特(博古鲁特)蟒牛得(蟒诺得)二部从今建昌县牤牛营子一带来此驻牧,因蒙古部族为军政民混一组织,而定此地为南营、北营、后营,以南营之地水草丰盛,因此称为“那莫刀日嘎吉尔”。明末清初,蒙古部族各以氏系寻找牧场,分散于今西至大河北乡、刘杖子乡,东到建昌县要路沟一带。汉佃入垦后,蒙汉百姓为祈此地富寿安康,又音近千产、镇抚之名,而称安福营子,与叨尔磴名并用。到清朝咸丰初年,建昌(治今凌源市)县令就只知写叨尔磴一名。

  喀喇沁部驻牧之初,到1635年(明崇祯8年)前的几十年时间里,蒙民的生产方式为游牧和狩猎,还谈不上商业贸易。划旗定界后,自由自在的游牧受到极大限制,因而,蒙古人始有垦荒耕种,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康熙、雍正之际,清政府提出“借地养民”政策,此后,大批汉人涌入。或夫妻、或父子、或弟兄,肩担、推车到此,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或手工技艺,以租种蒙古人土地为生。到乾隆20年,现在的刀尔登一带(包括三道河子乡及杨杖子镇)已落成了48个较大的村庄。可谓大村相接,小村布满沟岔了,此时,蒙古人已逐渐脱离了游牧状态,由亦牧亦农而演变为以农耕为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了。

  随着村落的形成,人口的增加,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生产资料、生活日用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业贸易也日趋繁荣。起初,随“借地”移民到此的商贩,根据蒙古部落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状况,多采取“以物易物”方式进行贸易。即用他们带来的商品换取当地蒙古人的牲畜及畜产品等。以茶为例,“茶一斤易一羊,十斤易一牛”。或把商品赊出,按价折成小羊或母牛,半年或一年后,再按小羊应长尺数和母牛应孳生多少小牛计利息。这些来自山东、山西、河北、北京等地的商贩开始时是以货郎的形式出现,一年关内外往返数次。据老年人讲,当时走街串巷叫卖的货郎担子比比皆是,接踵不休。手持铜锣皮鼓或敲或摇,担卖日用品的叫“货郎子”;肩担白条篓长途贩运的叫做“挑八根绳”的;手摇小铜板鼓的是金、银匠;手摇小皮鼓的是卖杂货的;沿街叫喊的是卖锅碗瓢盆、砂瓷、瓜果的;肩掮褡裢是卖丝线的;担木箱的是卖笔或用火柴、石油(那时叫洋火、洋油)换乱绳头、猪鬃猪毛等的。

  渐渐地,这些商贩及手工业者开始谋求长驻经营,甚至把生产工厂搬到这里。他们租蒙地建宅,落居设铺。由是刀尔登一带出现了诸多商铺和手工业作坊。据载,清朝乾嘉之际,这里较大的商号就有恒通号、兴盛号、德胜号、兴隆号、复兴号、永胜号、三泰号、盛泰和等。酒坊有马家、温家、张家等,因此出现了烧锅地、下烧锅、西烧锅等地名。其它如银匠铺、染坊、织房,当铺、药铺、粮号、盐店、车马店等,可谓商号、作坊林立。尤其古道沿途提供过往行人客商停住的大小客店,村屯皆有。咸丰年间,陕西商人王老广来此经商,数年后与当地人合股开设当铺,号曰“三逢达”,并置土地500多亩。光绪18年(1892年),著名民族实业家徐润视察柏杖子金矿、金厂沟梁金矿时,即于此处安歇。《徐愚斋自叙年谱》中记到:“在王老广三逢达当铺茶尖”。

  嘉庆元年(1796年),广教寺喇嘛丹忠为方便蒙汉百姓交易,在寺门外设集市,于是远近客商云集于此。为保证交易公平,丹忠喇嘛派庙内专人负责度量,打斗量数,百姓称善称便。

  1935年以前,青龙河水运畅通。每年夏秋之际,有千艘货船往来于虎头石下。当时,从今北湾子南到王杖子之间2.5公里的青龙河岸,为“水上市场”。冬春之际,陆路上过往的商贾、车辆更是昼夜不息。时有“拉不败的塔子沟,填不满的建昌营”的说法。塔子沟即今凌源市,建昌营在今河北省迁安境内,此说正足以说明当时南北贸易之盛,同时,反映出商道之枢纽——刀尔登地方的商业繁荣景象。

  二次直奉战争后,商路时断时通,这里的繁荣景象已成昨日黄花。尤其1933年农历二月初七晚,日本侵占后,这里大小店铺纷纷关张,偶有肩挑贩运日用品者,如遇警察劫卡,轻者雁过拔毛,袋装口吃,所剩寥寥;重者没收,落个本利全无。因此,到1942年的时候,整个刀尔登只剩南北交通道路上6家煎饼豆腐尖店(客栈)了。

  注:图片为清光绪年间刀尔登商号洪发永发行的钱帖

  (此文发表于2006年4月20日《朝阳日报》)

小链接
  谭国武,辽宁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退休教师,朝阳市国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爱好古文字和古文化研究,在《朝阳日报》、《辽宁日报》、《满族研究》、《理论界》、香港《大公报》等各类报刊发表相关文章20多万字。曾参与《辽宁文化通史》的纂写工作,在《朝阳日报》社工作期间,采写《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近40篇。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