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鲁儿虎行》系列之六:虎头石与李广射虎石(谭国武)

摘要:3月7日,惊蛰刚过,记者在刀尔登镇党委副书记徐风凯的陪同下,沿凌百公路南行,到辽冀交界处、青龙河畔的虎头石一带考察采访。

编者按

  从2005年底到2007年初,作者谭国武在朝阳日报社工作期间,怀着对家乡文化的挚爱,汉书挂角,背起行囊,开启了行走和抚摸辽西山川的脚步,并撰写了《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

  依地理形势而言,努鲁儿虎山就像燕山山脉和大兴安岭山脉之间的一个大大的绳结,把各种朝向的诸多山脉扭结在一起,同时,依傍这个巨大的“中华结”,诞生了三条大河,即向东的大凌河,向北的辽河(老哈河)和向南的滦河(青龙河)。由此,把中原与北方、东北、东北亚地区诸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紧紧地联系起来。

  《努鲁儿虎行》从2006年1月在《朝阳日报》发表第一篇《努鲁儿虎——我们的父亲山》,到2007年3月发表第三十七篇《黄花滩建州古城》,其间,凌源市、喀左县、朝阳县地界基本走完,建平县、朝阳市区也完成大部分采访任务,后因作者工作调动而搁笔。

  现在本网发表《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以便让更多网友了解朝阳,认识朝阳,从而提升朝阳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朝阳良好形象。

《努鲁儿虎行》系列之六

虎头石与李广射虎石

文图/谭国武(辽宁朝阳)

  3月7日,惊蛰刚过,记者在刀尔登镇党委副书记徐风凯的陪同下,沿凌百公路南行,到辽冀交界处、青龙河畔的虎头石一带考察采访。

  从虎头石下,过青龙河,沿通往河北宽城的公路向西南行不远处,翻过大煤岭,就是河北省界。这里是历史上有名的“卢龙道”的咽喉要塞。据说汉之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之际,曾于此处打猎“射虎”。并把石头误为真虎射之,因此留下了栩栩如生的虎头石。如今,虎头石静静地伏踞在青龙河畔,俯瞰着南来北往、拉人载货的各种车辆从它的脚下轰然而过。

  “卢龙道”是北方与中原地区交流最早的、也是最便捷的陆路交通孔道。因此,被文化学者、史学家称之为“古代沟通燕山南北而使用频繁的一条要道,是燕山南北的中枢”。

  西汉以前,这条道路一直都是畅通的。《三国志·田畴传》所谓“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是指东汉初自建武以来,因塞外乌桓近塞和水患断绝,使“出卢龙,达于柳城”的古道“陷坏断绝垂二百载”,但仍有“微径可从”。历史学家王绵厚说:“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途中的‘历平刚’,当指溯青龙河上游至今凌源刀尔登一带平刚县之南境,然后沿渗津河谷道直驱今喀左县大阳山——即古白狼山。”

  建国以后,考古人员在青龙河畔发现了许多历史遗迹。充分证明了从新石器时代以来,这里一直是北方地区与中原地区沟通交流的重要通道。仅在刀尔登镇,就发现了燕、齐、魏等战国时期的钱币,证明当时此地的贸易往来是非常频繁的。同时,在刀尔登镇头道营子村小河西青龙河左岸的台地上发现的两个古城遗址。遗址分南北二城,其遗物时代从战国到汉魏时期,延续较长。二城相距2000米,北城有内城、外城(廓)之分,是为古代军事栅寨。二城雄踞于青龙河转折之处。由此北行可达右北平郡治平刚(今内蒙古宁城县黑城子古城),其间距离仅150华里。由此东行,进入大凌河支流渗津河谷道(古称石川水)。

  据记载,西汉之际,为抵御匈奴的侵犯,于边境之地设“中周虎落”以拒之。《汉书·晁错传》载:“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王先谦《补注》云:“于内城之中间,以虎落周绕之,故曰中周虎落也。”《汉书·李将军列传》载:“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设栅以拒胡。”由此可证,小河西古城即是史记中的“中周虎落”。

  唐玄宗开元18年(公元730年),契丹大臣可突干杀其王,率国人并胁奚众背离唐朝,降附突厥,入寇营州(今朝阳市),造成东北边境不宁。开元20年(公元734年),唐王朝派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祎率大军北出卢龙塞,打击契丹、奚。当时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已在信安王幕府,于是,亲历此役的高适,写了《塞上》这首诗:“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边尘满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惟昔李将军,按节临此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于此我们可以看出,高适随军征讨“两蕃( 契丹、奚)”,诗人行经虎头石下,自然想到了当年“射虎中石”及让匈奴人闻风丧胆的“飞将军李广”。而当年李广镇守的右北平之地,也正是唐朝时被“两蕃”侵占的营州之地。时隔6年,高适作《燕歌行》,记述开元22年张守珪征讨契丹、奚,大获全胜的情景。诗人感慨道:“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据《史记》记载,李广的事迹,其一是“击匈奴”, 他平生身经大小七十几次战斗。由于他英勇善战,成为匈奴贵族心目中可怕的劲敌。匈奴人称他“飞将军”。李广做了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害怕飞将军,不敢进犯。其二是“善骑射”“格猛兽”。并因此得到汉文帝的赏识。武帝时镇守右北平,匈奴兵多年不敢进犯,可是常有老虎出来伤害人。李广只要听说哪儿有老虎,总亲自去射杀。老虎碰见他,没有不被射死的。有一次,天色朦胧,李广瞧见前面山脚下草丛里蹲着一只斑斓猛虎。他连忙拿起弓箭,使尽全力射了过去。手下的兵士见他射中老虎,拿着刀枪跑上去捉虎。走近一瞧,全楞了,原来中箭的不是老虎,竟是一块大石头,而且这支箭陷得很深,几个人去拔也拔不出来。

  传说飞将军李广射虎石在河北省有两处,但前人早就给予否定。其一,丰润说。《水经注疏》认为:“郦氏《水经注》言,此石在玉田、无终之间,是以后汉之右北平为李广所治,与东越青陉之说自相矛盾,著书之难如此。”其二,卢龙说。顾炎武《日知录》上说:“今永平府卢龙县南有李广射虎石。广为右北平太守,而此地为辽西郡之肥如,其谬不辨自明。”

  以上两说的错误在于都把西汉时的右北平郡治安错了位置,因此,有张冠李戴之嫌。根据当时右北平郡治所在及具体位置,刀尔登镇之虎头石更应该是当年李广“射石饮羽”留下的“射虎石”。

  (此文发表于2006年3月28日《朝阳日报》2版)

小链接
  谭国武,辽宁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师,朝阳市国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爱好古文字和古文化研究,在《朝阳日报》、《辽宁日报》、《满族研究》、《理论界》、香港《大公报》等各类报刊发表相关文章20多万字。曾参与《辽宁文化通史》的纂写工作,在《朝阳日报》社工作期间,采写《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近40篇。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