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粮辛”(孙玲玲)

摘要:俗话说得好,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对食物有着迫切的渴望。口腹之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天地“粮辛”

文/文化信使 孙玲玲(辽宁朝阳)

  俗话说得好,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对食物有着迫切的渴望。口腹之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因此,浪费了很多粮食。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古人之食,多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之意。可见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天工开物》一书中提到,古人把开创农业的先民也尊称为“神农”,以此来感念他们的辛劳与神圣。然而,最辛劳的农民,在封建社会却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并没有因为养活整个社会而得到应有的重视。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粮食产量的提高,人们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这得益于我国农耕文明的进步,与农家的经验、智慧,以及日日夜夜的辛勤劳作是分不开的。

  粮食作物中,品种最多的非稻子莫属。稻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每一粒粮食背后的艰辛,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从落谷到进仓都要经历很多工序。

  一颗稻子在长成秧苗前,需要放在水中浸泡几日,待种子发芽后,再播撒到秧田里。如果遇到寒冷的天气,有的种子就会被冻死。田里积水太深,种子就会在播种时,落在土壤上,被风吹走。因此,只有等风停后,再撒种子,这样,种子才会沉底,并均匀长出秧苗。幼苗长到一寸多高时,就是“秧”了。稻秧再过一个月后就能拔起来分栽了。天气太旱或者田里积水过多,都不适合插秧。最怕遇上阴雨连绵的天气,秧苗刚插到田里,根还没长稳,就可能受到很大损伤,几乎一半以上都会死掉。而如果农家错过育种期,就不会丰收。秧苗成长过程中,还要抵御鸟的侵害。智慧的农民用一根杆子,立在田里,挂上一只假老鹰,风来时,假老鹰随风飘来飘去,赶走了鸟雀。

  种粮是一件大事。雨水过多是坏事,可也能成为驱赶害虫的有力武器。旱稻的种子,被烈日暴晒后,种子内部会产生高温。如果农家急着将其收进谷仓,这样的种子待到明年播种后,随着天气的变暖,土壤温度的升高,加上施肥的效果,整片稻田就像着火了一样,秧苗和稻穗都会受到很大损伤。受高温影响的秧苗,在长出新叶后,还会在叶和茎上生虫。此时,若有西风阵雨淋过,这些害虫就会全部死掉。

  不仅如此,种稻的土壤条件也是有要求的。会种地的人,都知道施肥的重要性。如果土壤贫瘠,就需要想尽办法帮助其生长。草皮、树叶、人畜排泄物、豆汁、榨完油剩下的枯饼都可作为不错的肥料。此时,最怕的是暴雨来袭,因为养分会被雨水冲走,农家就徒劳了。土壤的温度太低不行,酸性太强也不适合播种。至于太硬的土壤则需要提前犁地松土。关于土壤的改良,除了施肥之外,人们又在加强水利建设、精耕细作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勤劳的农民,从未停止过对土地的探索。

  冬耕地,夏除草,稻子即便在成熟后,也仍然面临着旱、涝、霜、雪的风险。然而,勤劳智慧的中国农民,在与自然灾害的较量中,慢慢学会掌握了一定的规律。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天地“粮辛”,日月可鉴!今日盘中之餐,粒粒皆是辛苦所得,愿君吃饭不忘农人之苦。

小链接
  孙玲玲,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现任辽宁省朝阳市第十五中学教师。喜欢用朴素的文字记录生活,爱好读书、写作、旅行等。最喜欢的一句话:“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