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趣话:猫儿匿(吴歌)

摘要:守地而猎,谓之“狩”。狩,不是固守,而是伏击。

方言趣话:猫儿匿

文图/文化信使 吴歌(辽宁锦州)

  守地而猎,谓之“狩”。狩,不是固守,而是伏击。

  “谁是伏击高手 狮子 尼罗鳄 豹型海豹”?——央视网《动物世界》(20130825)视频标题。

  人类最容易见到的伏击高手,理应是猫科动物的“科长”——猫。因此,东北话用“猫”指称“埋伏”或“躲藏”。

  人,躲藏,叫“猫起来”;女人,坐月子,叫“猫下”。猫下,前字重音,后字轻声。

  躲到家里规避苦寒,叫“猫冬”;捉迷藏的游戏,叫“藏猫猫儿”。

  咿呀学语的婴儿,最早接受的游戏启蒙,少不了简单易行且饶有乐趣的“藏猫猫儿”。受到婴儿语言能力的限制,父母要把“藏猫猫儿”减省成单音节的“猫儿”。

  用大手帕蒙住自己的脸或玩具。母亲问“在哪儿?”在孩子寻找时,突然拉掉手帕露出笑脸并叫一声“猫儿”,逗孩子笑。然后将大手帕蒙住孩子的脸,让他学着将手帕拉开,大人们高兴地叫一声“猫儿”,全家人开心地笑起来。宝宝都很喜欢这个游戏,他会学着用手帕、衣服、被单蒙住自己反复地同大人玩,而且学着发出“猫儿”的声音,这个游戏使大家都很快乐。——亲亲宝贝网(20120528)《婴儿的启蒙教育,您了解多少?》。文章说,让宝宝理解暂时看不到的事物仍然存在,要设法去找它,是游戏的目的。游戏的前提,是在婴儿“认识父母之后”。

  亲亲宝贝网文中“猫儿”的语义,并非局限在“猫”字本身,而是囊括“藏猫咪”的全部。母亲突然一声“猫儿”,显然是在告诉婴儿:这就叫“藏猫咪”。所谓“藏猫咪”,应为“藏猫猫”之别称。

  母亲突然的一声“猫儿”,发生在隐形之后现形之时。现形时有声,隐形时无声。婴儿与母亲反复地玩,有声的“猫儿”与无声的隐形,交替进行。

  当亲子游戏的“猫儿”,延伸到成年人的社会行为中,隐形之举便固化到“匿”字上,“猫儿匿”一词在北京话里悄然面世。

  北京方言词“猫儿匿”的理据难明,致有外来译音词一说,但它实际是汉语谐音趣难词。“猫”是“卯”的谐音,隐实示虚,由固定义而指隐藏,与“匿”复说,也就是北京方言“猫冬”中的“猫(卯)”。——刘瑞明《“猫儿匿”的妙趣——兼辨绝非外来词》(甘肃高师学报》 2002年06期)。

  “猫儿匿”,在行为的全过程中,语义偏向“匿”。“猫儿”,囊括隐形和现形;“匿”,强调“猫儿”中已有的隐形。

  “猫儿匿”,应该“绝非外来词”,却不应该是“卯儿匿”的别写。卯,似无“埋伏”或“躲藏”之义;“由固定义而指隐藏”之说,似乎也需要商榷。

  既为谐音趣难词,“猫儿匿”之“猫”,似乎也不应该作“卯”。倘若以“卯”代“猫”,谐音还在,难度还在,趣味何存?

小链接
  吴歌,曾用名吴戈。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高级经济师。锦州市“最佳写书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锦州方言”代表性传承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语言学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会员。金融专业论文和业余摄影作品,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奖。散文《丁香雨》入选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赛努呼和浩特系列文集·散文集》。出版专著《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参加编著《人文锦州·民俗风情卷·锦州方言》(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9年)。

东北方言注疏

[编辑 雅贤]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