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趿?拖?(吴歌)

摘要:东北话与北京话大同小异。“趿”,应为大同之一。

趿?拖?

文图/文化信使 吴歌(辽宁锦州)

  东北话与北京话大同小异。“趿”,应为大同之一。

  趿,音“tā”,义“拖着鞋子”。东方网(20160104 转自中国广播网)《北京人会说不会写的30个字!分分钟难倒你》,乐活哈尔滨《哈尔滨人会说但不会写的30个字,不服来试试》(搜狐 20160602),大辽网(20190111)《东北人会说但不会写的30个字!第一个我就跪了》,三篇文章,异口同声。

  既然要“拖着鞋子”,为何不是“拖”变读为“tā”,却要借助于“趿”呢?

  趿,音为“tā”,来历不明。《说文解字》注为“稣合切”。《康熙字典》注为“苏合切;悉合切,并音馺。又七入切,音葺。”按:馺,音“sà”。垃圾,说成“lè sè”,有“馺”可鉴。

  趿,义为“拖着鞋子”,同样来历不明。趿,进足有所撷取也。《尔雅》曰:趿谓之撷。——《说文解字》。《说文》进足有所撷取也;《博雅》趿趿,行也。——《康熙字典》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通行本之“搭拉”,旧行本之“蹋拉”,周汝昌主编《红楼梦辞典》认为,均应作“趿拉”。

  “搭”“蹋”,被否定;“趿”,音义不明。若“拖”够变读为“tā”,似乎不需舍近求远。

  他,可作标本。

  他,托何切;汤何切,并音拖。与佗它通。彼之称也,此之别也……又方言呼人曰他。读若塔平声。——《康熙字典》。因此,上海辞书出版社《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将“他”之音注为“tuō”,又注为“今tā”。

  “他”音“拖”,概因二字声旁相同。拖,所用声旁为原形;他,所用声旁为省形。

  《说文解字》里,无“拖”。《康熙字典》里,“拖”同“拕”,“扦”亦同“拕”。可见,拖,应该同“拕”。

  《说文解字》里,无“迤”,但有“迆”。《康熙字典》里,迤,与“迆”同。

  “拖”与“扡”,迤”与“迆”,两组异形字,区别仅仅在于声旁的简省与否。

  加之,拕,亦为“拖”之异形字。其声旁“它”,《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注为“tuō”,又注为“今tā”。

  他,它,在通语中读作“tā”;拖,拕,在方言中读作“tā”。可谓同源同流。

  “拖拉板”“鞋拖拉”和“鞋拖拉袜拖拉”等的“拖”,读作“tuō”或“tā”,可谓二音通用。当然,拖拉,亦可写作“拕拉”。

  拕,声旁为“它”,字形跟语音的关系,更加直观。

  文字者,终古不易,而音声有时而变。五方之民,言语不通,近而一乡一聚,犹各操土音,彼我相嗤。矧在数千年之久乎?谓古必无异于今音,此夏虫之不知有冰也。而因文字音声以求训诂,古义之学有日矣。——清代钱大昕《六书音均表序》。

小链接
  吴歌,曾用名吴戈。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高级经济师。锦州市“最佳写书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锦州方言”代表性传承人。锦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语言学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会员。金融专业论文和业余摄影作品,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奖。散文《丁香雨》入选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赛努呼和浩特系列文集·散文集》。出版专著《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参加编著《人文锦州·民俗风情卷·锦州方言》(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9年)。

东北方言注疏

[编辑 雅贤]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