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长城上金山岭 赞英烈歌戚继光(李桂林)

摘要:长城,是祖国的骄傲,是民族的象征,是国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地标式建筑。我积攒了五十余年的力量,终于登上了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境内的金山岭长城。

登长城上金山岭 赞英烈歌戚继光

文化信使/李桂林  编辑/繁花似锦

  长城,是祖国的骄傲,是民族的象征,是国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地标式建筑。我积攒了五十余年的力量,终于登上了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境内的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坐落在京、津、辽、蒙交界处,是塞外出入京津的战略要地,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最早修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由明朝开国大将徐达主持修建。现在所见到的,则是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由时任蓟镇总兵的著名爱国将领,抗倭英雄戚继光主持修建的。金山岭长城东接以险峻著称的司马台长城,西连古北口长城,全长20余里。共有三座烽火台,五处关隘,六十七座敌楼。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由将军楼与砖垛口和沙河口之间互为犄角的战略组合。自古以来就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的美誉,是长城的精华之所在。1988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又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我是从砖垛口登上的金山岭长城。向东眺望,燕山山脉第一峰——雾灵山耸立在天际,南望密云水库隐约可见,西面是层峦叠嶂、连绵无际的燕山山脉,而北边更远处就是蒙古高原——金山岭长城就是为抵御蒙古族的内犯而修建的。连蹬带爬地上到此段长城的战略核心处——将军楼,相传此处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指挥中心。初秋时节,蝉鸣如潮水般,在长城两旁崇山峻岭的郁郁葱葱的林间起伏。行在雄浑、厚重的长城上,像是走进一部沧桑的历史,再摸摸斑驳的城砖,不禁令人心荡神驰,浮想联翩,为这浩大的工程惊叹,更被这精巧的构思所折服。

  金山岭长城有支墙(在位置极其重要的地方向北伸出的一段),还有挡马墙,阻止敌军骑兵用的。而敌楼,是戚继光根据实际战况独创出来的,形状各异,均为上下两层,建得精巧别致。可驻军、可瞭望、可进攻、可防守,还可以相互联络,被称作长城建筑上的杰作。作为军事家的戚继光,还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专家。在东南沿海十几年的抗击倭寇的战争中,戚继光建立了威震敌胆的“戚家军”,用他创造的“戚氏军刀”、“狼筅”、“火炮”和把毛竹制成兵器,而且出奇制胜,也多亏戚继光想得出来的“鸳鸯阵法”,彻底肃清了困扰大明朝已久的倭患。大明一朝,有“南倭北虏”二患。在平定倭患的战争中,戚继光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国之柱石,并因此被朝廷调到北方,在长城九镇中,担任最重要的拱卫京师的蓟镇总兵,直接扼守国都的北大门。

  在他镇守蓟镇的几十年间,多次沉重打击了鞑靼骑兵,令其闻风丧胆,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现在,屹立在长城上的敌楼,任凭风吹雨打,依旧岿然不动,给古老的长城注入了不朽的灵魂。

  1933年,在戚继光主持修建的长城上,发生了著名的长城抗战,中国守军,利用长城的有利地形,凭借着从戚继光那里继承来的誓破倭寇的信念,“大刀队”给鬼子以沉重打击。十二年后的1945年8月15日,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

  2010年第11期《中国国家地理》这样说:“长城是世界上最奢侈的山际线,是最唯美的观景台,也是最深刻的历史废墟。”如果说长城是中国的脊梁的话,那么,戚继光等民族英雄就是民族之魂,与长城一样千秋万代,生生不息,风采永存!

(本文图片由李桂林拍摄)

小链接

  李桂林,出生于辽宁省北票市黑城子镇四万贯村。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1986年师范毕业,在朝阳市第十五中学教书至今,已30余年。除教书外,写过诗,组织过诗社《在风华正茂的年华里》。后来写散文,陆续发表在省、市级刊物。生活中偶有所感,辄记之:一来分享,二来纪念。

  [责任编辑 昕晨]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