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朝阳寺的传说(王玉华)

摘要:朝阳寺位于北票市上园镇朝阳寺村,在上园火车站东面不远处蜘蛛山的西侧,是一座藏传佛教庙宇。朝阳寺分为上庙和下庙两部分,现仅存上庙。

【民间传说】

朝阳寺的传说

讲述人/石国清  搜集整理/王玉华

  朝阳寺位于北票市上园镇朝阳寺村,在上园火车站东面不远处蜘蛛山的西侧,是一座藏传佛教庙宇。朝阳寺分为上庙和下庙两部分,现仅存上庙。

  朝阳寺的建筑风格为典型的藏传庙宇风格,殿檐为硬山式。并且在建筑上还有独特之处——其大殿屋顶采用卷檐式(屋顶没有屋脊,呈圆形),与尖顶屋脊的建筑巧妙结合起来,使大殿内显得更加有深度,整个大殿显得庄严肃穆。这种建筑风格为朝阳地区仅有。

  朝阳寺在建筑装饰上,除了具有精美的壁画和门楣木雕外,更为珍贵的是在前殿外东西两侧各有一处直径为一米左右的圆形砖雕,其雕工细腻,人物传神,使朝阳寺虽历经三百多年仍然熠熠生辉,是朝阳寺建筑的珍品。

  朝阳寺的上庙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3年),距今330年历史。是朝阳境内最早的一座藏传佛教庙宇,比下府惠宁寺(建于乾隆二年即1738年)早55年。

  上庙内建有天王殿,大殿内两侧供奉四大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中间供奉弥勒佛,弥勒佛身后供奉着韦陀护法神。

  据说,关于朝阳寺这个地方还有两个传说呢:

  明朝第四代皇帝的时候,有个姓魏的老和尚跟随他的家人来到了现在朝阳寺这个地方,看这儿不错,他们家就在下四家子落了户。可是老和尚是出家人不能总在家待着,他见柳河边这座山有风水,就打算在这盖座庙。盖庙没有钱,老和尚就到处化缘、化布施,积攒些钱,看看够盖一座殿,就动工了,在山西坡盖上了一座庙殿,取名“朝阳寺”。这就是现在朝阳寺的上庙。从这个时候起,庙的附近就有了人家,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这个村落也就由此庙得名,叫朝阳寺村。

  盖完了上庙,老和尚又在上庙的前面盖了一座庙,接着又盖了庙门。后来他觉得不成格局,就准备在左前面(现上园供销社前院)再盖一座庙。盖庙得先打井,要不用水费劲。那时候打井困难,自己打不了,得请专门打井的井匠。老和尚就请了井匠在前边(现上园供销社门市部南边)打井。没想到刚打了二尺深,就碰上石头了,都是白石头。井匠就去找老和尚:“老师傅,这个地方不能打井了,下边全是白石头。”老和尚到打井的地方看了看,说:“不行,这井就得在这块打。你们把打井挖出来的白石头往院子里抬,干什么不是干呢?你们用多少工我都给你们钱。”

  就这样,井匠和他找的小工们还在这个地方接着打井,一边挖井一边把挖出来的白石头往庙的院子里抬。抬了几天后,老和尚说:“从现在开始,你们挖出来的白石头就不用往院子里抬了,把它们扔到一边得了。你们再往下挖一尺多深就没有石头了,全是砂土。”于是这个井就打成了。

  说起往院子里抬石头,干活的人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只有老和尚认得,那些白石头全是银子。打完井后,老和尚从锦州请来银匠,就用这些银子又盖了三间庙殿,叫下庙。

  盖完了下庙,有一天,有一个和老魏家一块从山东迁过来的老乡从山东老家回来,走到石头窑(在朝阳寺前街,现已踪迹全无了)那儿,碰上了老和尚,他问:“老师傅,干啥去?”

  “我想回山东老家看看,你干啥去了?”

  “我也是回山东老家看看,刚从那回来。”

  “家都好吗?”

  “都好。”

  “那咱们就两便了吧!”

  说着两个人一个往南一个往北就分手了,刚走了几步,老和尚又把那个人叫住了:“喂,老乡,你给我办点事儿。”

  老乡回过头来问:“啥事儿啊?”

  “我出来的时候忘记把钥匙扔下了。你把它捎回去,交给我徒弟。”

  “行啊。”

  老和尚就把钥匙交给了老乡,两个人又分手了。这个老乡来到了朝阳寺前面的一座小庙那儿(早些年,上园旅店前面有个不大的郑王庙,离朝阳寺庙大约二百五十米,在朝阳寺的南面偏西处,现已拆除)一看,远远地看见朝阳寺院有不少人出出进进,还影影绰绰地听见钟响磬鸣和笙管笛箫的声音:哎呀,这是朝阳寺庙上出啥事儿了咋地?他紧走一会儿到了朝阳寺院里,一打听,有人说是老和尚圆寂了。他觉着挺奇怪:“净扯呢,我在石头窑那还碰到他了呢,他怎么能死了?死还死在庙院了?”他就是不信,那人说:“不信你上里面看看去嘛!”

  这个老乡走到里面一看,里面地下摆个坐棺。他到跟前一瞅,老和尚还真在里面坐着呢!他就找到老和尚的徒弟,问他:“你师傅把钥匙交给你了吗?”

  徒弟说:“刚才正找钥匙呢,没有钥匙,啥东西也拿不出来。”

  “我刚从山东回来,走到石头窑那碰到你师傅了。他让我把钥匙捎给你。”

  说着老乡就把钥匙掏了出来,交给了老和尚的徒弟。当时在场的人听说这件事也都感到蹊跷。后来这件事传了出去,人们都说这老和尚可能是成佛了。

  到了前清的时候,皇上给皇族皇亲都分封了地盘,让他们跑马占荒,下府那个地方有个老宝家(宝是蒙古族人的汉姓),是个台吉,朝阳寺正是他的属地。虽然说和尚庙和喇嘛寺是供奉一样的神佛,但蒙古人信喇嘛庙而不信和尚庙。台吉一看他的管地有个和尚庙,那不行,就把和尚都撵跑了,改成了喇嘛庙。

  一九二八年四月,朝阳寺来了两位身着棉衣、风度儒雅的陌生人,男的叫翟少池,女的叫郝淑芬,他们自称是一对夫妻,说因长途贩运、倒卖烟土折了本钱,改行教书了,举办学堂,为国为民造就人才。于是他们就在朝阳寺落了脚,其实他们是地下工作者。

  时隔不久,朝阳寺又来了两位仪表端正、讲话和气的青年。经引荐,这两个人住在了朝阳寺的喇嘛庙里。实际上,他们就是共产党人韩麟符和郑丕烈。他们是受党组织的派遣,带着党交给的任务到热河组织农民运动的。后来朝阳寺这又来了一个人,这样他们一共是五个人,以办学做掩饰,通过宣传革命道理,培养骨干,准备搞农民暴动,他们在朝阳寺主要办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办新学。首先说服和利用庙上当家的喇嘛马成修。此人乐善好施,愿意做慈善事业,由他出面组织办学动员家族亲小,说服相邻故友资助。众人齐心协力,校舍桌椅等很快筹备妥当,不多日便开学了,校名为“成修学校”(校址在今上园小学院内),马成修出任学校董事长。董事会成员由朝阳寺开明绅士和村中知名人士马景芬、吴洪发、康殿忠等人组成。这个新型学校和私塾馆不一样,除富人家子弟能上学外,掏不起学费的穷人家孩子也能上学念书。课程有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等。办学经费主要来源有地下党组织活动经费中的一部分,(当时党组织常从天津往朝阳寺汇款,群众当时把这钱叫做“天津字”);还有就是喇嘛庙当家喇嘛马成修施舍;再有就是部分开明富裕户捐款。当地绅士马景芬就卖了一垧好地支持办学。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忠诚爱国、勇于献身的精神,韩麟符写下了“诚勇”两个大字,镶嵌在校匾上,以激励全校师生。为了启发学生热爱家乡、珍惜时光、为将来寄托希望,韩麟符挥笔写成寓意深远的诗歌:

  柳河川水清可人,朝阳寺山碧森森。

  拍手歌唱太阳出,黄金时代正青春。

  郝淑芬把这首歌谱上曲,做为校歌教给学生唱。从此,在春意融融、清风和煦的校园里,学生朗朗读书声,嘹亮的校歌声,体操厂上的号令声,激发奋进着朝阳寺人民的革命激情。(这是我党在北票地区办的最早的一所新型革命学校。)成修学校不仅教授文化课,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课本是一些革命者根据革命形势编写的,内容渗透着革命道理。书的扉页有大腹便便的英国佬,其伸出大拇指得意忘形地自我夸耀说:“我每年在中国能剥削十亿元。”他的脚下踏着骨瘦如柴的工农民众。教师在讲授地理课时,在中国地图上标明,帝国主义列强霸占了哪些中国城市和地区及那里人民的痛苦和遭遇。在上历史课时,讲解工农斗争和革命暴动。这些革命道理不仅熏陶着学生,还像革命火花一样,在家庭和社会上闪闪发亮,这样就使更多的人接受了革命道理。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浅出的宣传讲解,唤醒了许多民众,涌现出一批骨干分子和进步学生。

  第二件事是宣传群众,培养骨干力量。中共地下工作者时常步入农民草房,赈济贫民,宣讲革命道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背叛孙中山、曲解三民主义、诋毁三大政策、实行黑暗统治致使民众饥寒交迫,无法生活。他们指出中国必走苏联道路,工农掌握政权,做国家主人,才能过上幸福生活。由于共产党人积极宣传我党主张,庙上当家喇嘛马成修、少当家喇嘛孙志新及马宏图、康连喜、涂清瑞等人均成为农民运动骨干。

  第三件事是组织农民武装,准备发动秋季暴动。首先动员各村农民,建立自卫武装“连庄会”,其次是秘密组织穷帮会,先在广泛串联的基础上,采取“桃园结义”的形式,分期分批“磕大帮头”。参加结义的人都是当地二十七岁以下的穷苦青年。他们举手宣誓,吃“同舟共济”饭,并为农民秋季暴动建立了联系,运送了军火。

  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农民暴动走漏了消息,汤玉麟派兵镇压,一些骨干分子被铺入狱。从此,朝阳寺支部领导的农民运动宣告失败。

  朝阳寺的故事使这座寺庙在热河东部地区非常著名。

  现在,每年正月初八送鬼,四月二十八药王庙会,都有来自辽宁、热河等地的善男信女前来烧香膜拜,香客整日络绎不绝,朝阳寺内香烟缭绕。人们在膜拜神佛的同时,还纪念着为这座寺庙的建立而付出血汗辛劳和智慧魏和尚,还纪念着给朝阳寺民众带来知识及激励他们爱国革命热情的往事。

[责任编辑:雅贤]

小链接

  王玉华,笔名船卿、赵韵儿,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现任北票市文化馆创编调研部主任,副研究馆员职称,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曾出版合作散文集《天使的点心盒子》、小说集《龙鸟镇》、民间故事集《遗珠》。2006年所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被列入辽宁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所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小品《银杏树下》获辽宁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编剧一等奖。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