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当“外国人”的体验(吴守贵)

摘要: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再也不用为吃饭、穿衣忧愁了。精神文化生活也有很大进步,彩电、微机进家庭,多功能手机握手中,国内外新闻、奇闻异事、天气预报……想看什么有什么。

当“外国人”的体验

文化信使/吴守贵 编辑/雅贤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再也不用为吃饭、穿衣忧愁了。精神文化生活也有很大进步,彩电、微机进家庭,多功能手机握手中,国内外新闻、奇闻异事、天气预报……想看什么有什么。

  在过去,旅游一词是美国、西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专用名词,离中国老百姓非常遥远,当时老百姓送给外出旅游一个雅号,叫“吃饱撑的”。但现在时过境迁了,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中国人生活富裕了,手里有了余钱,旅游成了中国人的热词,使出境旅游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快成家常便饭了。

  但办出境护照和签证还是很费事的。去有关部门排队填表、拍照、交款得半天时间,还要等半个月才能从省里邮寄回来,接通知去取又得半天时间。到两国边界要验关出境、验关入境还得折腾一天。

  9月8日,我同战友去海参崴旅游,也实实在在做回“外国人”。9日上午从绥芬河市出境,中午到达格罗捷科沃入俄罗斯境内,在俄罗斯人眼里我就成了“外国人”。

  作为一个“外国人”,初次来到俄罗斯,我感到一切都是新鲜的。首先感觉是地广人稀,大片大片土地在闲置撂荒,那真是大鼻子他爹——老鼻子了,车走老远看不见村庄,也看不见人。在接近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第三大城市乌苏里斯克市时,才发现稀疏的村庄。住房一码坡屋顶,屋面材料有玻璃钢瓦的、铁皮瓦的、石棉水泥瓦的、水泥机制红瓦的。村庄附近才发现大片玉米和黄豆地,没看见正在地里劳动的农民,也未发现农民种的各种蔬菜。

  到了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我发现海参崴城里有四多四少,轿车比人多、“外国人”比本地人多、女人比男人多、和平鸽比麻雀多。俄罗斯人文明程度较高,行人过斑马线时,汽车主动减速、停车,礼让行人。俄罗斯人虽嗜烟如命,但都去吸烟区吸烟。在逛百货商场时,售货员会主动地从柜台里搬出凳子给年纪大的人坐,虽然语言不通,但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传递出俄罗斯人对“外国人”的友好感情。

  街上和景点未发现乞讨者,也未发现因心脑血管疾病肢体致残,行走歪歪斜斜的人。从外观看俄罗斯人生活是安定、闲适的。

  让“外国人”感到不习惯、不方便的事,是上洗手间难。在海参崴除酒店、百货商场外,不仅全都收取每人次10至20卢布,而且洗手间蹲位很少,等待时间太长。

  城市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与中国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我记得1966年10月去北京,在北京故宫,那可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见到几个“外国人”。高高的个子,黄头发、蓝眼睛。男的多是连鬓胡子,穿便装背个大兜子。女的长发披肩、描眉画眼、颈戴金链、手拎皮包,深秋的天气很冷还穿个小方格短裙,露着雪白的干腿棒子。山沟里的孩子从未见识过,感到十分新奇便尾随其后,像观赏稀有动物一样追着看。

  想想小时候的幼稚和孤陋寡闻,真是井底之蛙——没见过大天。我这次去海参崴,感觉没有享受到那种外国人的“待遇”,俄罗斯人只把我当成常来常往的邻居。仔细一想,也没啥委屈的。现在的快捷交通和无孔不入的通信网络使过去庞大的地球,变成了小小地球村,国与国之间都成了邻居,也就无生疏感了。

小链接

  吴守贵,辽宁省建平县人。1950年5月18日出生。196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8年6月毕业于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热爱文学,喜欢旅游。著有《夕阳韵语》《金秋韵语》诗词集。2010年6月退休。2012年8月加入朝阳市金秋文学社,现为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朝阳市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 赵盼]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