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先生进城(王玉华)

摘要:清朝乾隆年间,某地有一位私塾先生,仗着自己教过几天书,逢年过节的又会写过对子,总觉得高人一头,越来越看不起周围的人,整天不务正业不说,还咬文嚼字地到处闲逛,不是贪便宜就是出风头。

【民间传说】

先生进城

讲述人/王振义  搜集整理/王玉华

  清朝乾隆年间,某地有一位私塾先生,仗着自己教过几天书,逢年过节的又会写过对子,总觉得高人一头,越来越看不起周围的人,整天不务正业不说,还咬文嚼字地到处闲逛,不是贪便宜就是出风头。

  一天,先生心血来潮想进城溜达一圈,到了城里,打一座宝塔旁边路过,不由得诗兴大发,便吟诗一首:“一座宝塔顶天地,底头粗来上头细,有朝一日倒过来,上头粗来底头细。”做完诗大呼小叫,连说好诗好诗,路人见了都哈哈大笑,先生以为这是大伙给他加油喝彩,就更加忘形了。

  走着走着,来到一座桥头上,见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小男孩,挡在路中间玩石头,先生很是看不惯,就管上了闲事,起脚就把孩子的石头踢跑了,孩子急了,扯住先生不让走,先生很生气,大声训斥道:“你这毛小子好没出息,大道是行车走路的还是垒房子盖屋子的?”

  孩子也不示弱,争辩道:“看你哪像个识文断字的教书先生,我问你是人给城让路对,还是城给人让路对?”

  先生说:“当然是人给城让路对。”

  孩子接着说:“那你把我的城整塌了,你说怎么办吧?”

  先生没辙了,无话可说,孩子又说,“你想走也不难,我就用这石头出个上联,你对个下联,对得上走人,对不上就得把我的城池垒上。”

  先生一听乐了,一来眼前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小子,二来出题答对是自己的拿手好戏,一拍胸脯哪怕这个。

  孩子出的上联是:一脚踢倒三块石。

  先生知道三块石加在一起是磊,下联必须合辙压韵,他想啊想啊,想了足足半个时辰也没有对上,只好憋气窝火地给这个毛小子垒好城池。垒完了才走。

  没走出去多远就上了桥,往下一看,见一年轻貌美的妇人在河边淘米,心想机会来了,一是想出一出刚才那口窝囊气,挣回点面子。二来找点便宜出出风头。

  先生略加思索随口吟上联:有木念桥,无木也念乔,去掉桥中木,添女变成娇,娇女谁不爱,谁不爱娇女。

  妇人一听这诗是话里有话啊,知道了这个人准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教书先生,略一思索,也回一幅下联:有米念粮,无米也念良,去掉粮中米,添女变成娘,谁娘不爱子,谁子不爱娘。

  先生挨了骂,讨了没趣,红着脸灰溜溜地走了,到了城门口,见一老妇人,一手领一小孩,匆匆赶路,这两孩子高矮胖瘦长相都一模一样,先生心想跑了大半天了,都没捞到半点便宜,这回又是个好机会,就笑嘻嘻地凑到跟前没话找话地说:“请问大嫂这两个孩子哪个是先生的?”

  老妇人一听狠狠地白了先生一眼,没好气地说:“不管先生后生都是我儿子。”

  先生又挨了骂心里很不是滋味,又没法跟外人说,长长地叹了口气,再也无心进城,垂头丧气地回家去了。

[责任编辑:雅贤]

小链接

  王玉华,笔名船卿、赵韵儿,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现任北票市文化馆创编调研部主任,副研究馆员职称,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曾出版合作散文集《天使的点心盒子》、小说集《龙鸟镇》、民间故事集《遗珠》。2006年所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被列入辽宁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所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小品《银杏树下》获辽宁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编剧一等奖。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