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巴彦和硕的传说(王玉华)

摘要:清代的巴彦和硕,汉译为富饶的庄园。北票巴彦和硕前临白狼河(今称大凌河),是东胡、突厥的活动场所,东胡、突厥西迁后,白狼河流域成了一片无人居住的荒原。

【民间传说】

巴彦和硕的传说

讲述人/宝昶  宝东昇  搜集整理/王玉华

  清代的巴彦和硕,汉译为富饶的庄园。北票巴彦和硕前临白狼河(今称大凌河),是东胡、突厥的活动场所,东胡、突厥西迁后,白狼河流域成了一片无人居住的荒原。

  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成吉思汗的第二十代后裔鄂木布·楚琥尔率领七大那可儿(盟友),十二部,约六万余人,从大青山脚下的青城,辗转于永丰、满套儿、建兀爱营,最后定居在巴彦和硕。他们开荒拓土,过起了半游猎半农耕的生活。那七大那可儿有齐木德(陈齐是一家)、白玉德、边仁、杭吉德、周日根(周康不分家)、来哈德、敖日楚德。到哈贝子时期,敖日楚德的家臣——山东小炉匠付拉哈赤因功晋升“隋蒙古”,而成八大姓。

  十二部众有:兀申、多罗吐门、畏吾沁、八腰德、兀鲁特、弘吉拉惕、巴林、蒙古贞、达拉特、茂明安、卜古拉斯、杭爱等。

  实际上,已形成陈、齐、周、康、白、来、赖、敖、付等十一姓,再加上由“孛而只斤”演化成:宝、包、鲍、瀑、薄、卜、齐、孛,以成十九姓,他们共同开发该地,形成了庞大的部落群。

  明·崇祯八年(1635年),鄂木布·楚琥受理了土默特右旗的扎萨克(旗执政官)职务,在下府建立了王府,并从关内请来:木、泥、石、瓦、铜、铁、锡、画八大匠人,修建了琉璃瓦顶子庙,供奉祖先成吉思汗、阿拉坦汗、达延汗和元世祖忽必烈的鎏金铜像。

  其子固穆继任扎萨克后,由镇国公晋固山贝子,世袭罔替成了世袭王。到第六代贝子哈穆嘎巴雅斯呼朗图时代,王府兴旺到了顶点,出现了民谣:宝氏家族出草龙(指鄂、固),福大命大有神功。有朝一日春雷响,腾云驾雾坐皇宫。

  又有:“王爷简兵、减租、减役赋,蒙汉融合,安居、衣食足”的颂歌。

[责任编辑:雅贤]

小链接

  王玉华,笔名船卿、赵韵儿,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现任北票市文化馆创编调研部主任,副研究馆员职称,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曾出版合作散文集《天使的点心盒子》、小说集《龙鸟镇》、民间故事集《遗珠》。2006年所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被列入辽宁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所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小品《银杏树下》获辽宁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编剧一等奖。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