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乡村】走近美丽新乌兰(郑海涛)

摘要:走近乌兰,观赏乌兰,如果把辽宁省朝阳县这片地域比作一条大河的话,那么乌兰河硕乡就是这条河西南岸的一个哨口。现在,这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正在发生着出人意料的变化。

走近美丽新乌兰

文化信使/郑海涛  编辑/雅贤

  走近乌兰,观赏乌兰,如果把辽宁省朝阳县这片地域比作一条大河的话,那么乌兰河硕乡就是这条河西南岸的一个哨口。现在,这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正在发生着出人意料的变化。

  乌兰河硕乡位于朝阳县最西部,距离朝阳市区65公里,辖7个行政村,与喀左县毗邻,南傍大凌河,北靠101国道,东与波罗赤镇、东大道乡接壤,是全县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这个乡属传统农业乡镇,水浇地集中连片,高效益农业生产形成规模,在历届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乡人民以千亩草帽山做架,以奔腾大凌河为弦,在3万亩高效农田弹奏出一曲激昂的富民之歌。

  从2014年开始,乌兰河硕乡根据民族乡特点,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的富民强乡之路,打造美丽乌兰,幸福乌兰。为了使今后的发展规划更具有科学性,乡里从大连理工学院请来专家教授对全乡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做出整体规划,并绘制了“乌兰河硕蒙古族乡产业规划总体布局图”,“按图索骥”发展各项事业。说干就干,雷厉风行,乌兰河硕乡在2014年春天一举上马了3个农业大项目,使这个有着优良种植传统的农业重点再次锦上添花。完成了6000亩节水滴灌省级示范园建设;3500亩特色黄金葆鼎辣椒种植;500亩中草药种植,一举使这个乡的特色农业产业种植面积达到三分之一,为农民增收增效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工业项目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一座投资2960万元、年产3500万块页岩砖的砖厂,现已投入生产;完成京沈客专征地878亩,拆迁25户,全长1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整修项目6.4公里;“波苑线”8公里油路大修于6月末通车;通往喀左县公营子镇省级铸造园区1.8公里的公路建成开通后,圆了乌兰人几代人的梦想,打破了制约该乡经济发展的瓶颈。完成了两个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对1公里净化、亮化、绿化、美化、香化的“五化”工程精心打造,安装路灯,栽植松柏球、榆叶梅,修路边石,设霓虹;对地处乌兰村据有300余年历史的敖包拉电,修油路,把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敖包进行重建。

  人们来到乌兰河硕乡都会提及久负盛名的“草帽山”,不说草帽山和到现场看看草帽山就像没来到乌兰一样,可见这座山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位置。闻名省内的“草帽山”座落在乌兰河硕乡苑杖子村小流域。在很早以前,这里山高坡陡,碎石遍地,是一座草木不生的荒山。这条流域从1993年开始实施治理工程,是朝阳市首批列入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的流域之一。治理初期以其高标准、大规模的水平槽工程受到社会各届的普遍赞誉,环山修建的工程鳞次栉比,整齐划一。在山上靠人工建成一层层台阶,在上面凿坑填土栽树造林。通过对该流域连年综合治理效益显著,森林覆被率提高到50%以上,蓄水效率达到81.4%。治理后的一座大山和4座小山形成金字塔形状的山体和一层层绿色的人工林,远远望去酷似巨大的草帽,“草帽山”因此得名而远近闻名,该小流域也被称为“草帽山”小流域。流域治理后,抵御暴雨和干旱能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逐渐发挥。1997年苑杖子小流域顺利通过了国家水利部和财政部的验收,并得到了一致好评。1998年后,苑杖子小流域各项水土保持工程的效益逐渐显现,两万余亩的高标准水土保持工程成为流域内居民的粮食主产区、木柴积攒区和杏核主产区。尤以当年栽植的140万株山杏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一项主要来源,人均900余株山杏为流域群众年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苑杖子村小流域“草帽山”效益非常显著,改善了农村的生产条件,挖掘了资源潜力,丰富了商品种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农村剩余劳力就业门路,增加了农民收入。流域内广大群众辛勤的劳动,得到了回报,昔日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不但解决了烧柴问题,而且还得到了收益,粮食丰收,水果高产,畜牧业兴旺,使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更加高涨,群众了解了国家政策,吃了定心丸,明确了“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同时增强了当地群众的管护意识,巩固了治理成果,生态环境正在向良性循环转化,人民安居乐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域内效益将得到充分发挥。据白桂友介绍,苑杖子村小流域的一个“大草帽”和4个“小草帽”属于该村130多户村民的产权,山上的140万株杏树为当地群众产生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成为村民们的摇钱树。现在乡里每年都投资对上山的路进行一次维修,给村民上山劳动和人们参观提供方便。现在,“草帽山”已成为乌兰河硕乡的象征。

  乌兰河硕乡大枣种植户李吉仁在三北防护林建设过程中承包荒山栽种大枣,年收入由不足5000元增长到10余万元。提起此事他便激动地说:“过去山穷,人更穷。那时候只知道种玉米,但是由于环境恶劣,玉米产量非常低,日子也越过越穷。现在好了,家里有了摇钱树,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不愁花的好生活,小日子别提多美了!”

  乌兰河硕乡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乡,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该乡近靠大凌河的牦牛河,乡内有蒙古族风情的建筑,域内具有300余年历史的敖包,位于乌兰河硕村,近1000平方米的区域有1个大敖包12个小敖包,每年的四月初二都举办活动,是典型的蒙古族特色的民族活动。

  为了建设好美丽乌兰、幸福乌兰,乌兰河硕乡2014年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建立了长效机制,分清地段,责任到人。乡里成立了环保所和环卫大队,政府所在地由4名保洁员负责,各村主要街道由两名保洁员负责。各村以村规民约、门前三包等方式进行日常管理,每天清扫一次,乡里每两天负责清运一次。投资25万元新建垃圾收集池10个、购小型装载车和垃圾清运车各一台。

  看着乌兰这片地域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邓椿霖感慨万千,信笔在纸上写道:“登草帽山,看杏花,赏生态美景;祭三百年敖包,祈求风调雨顺;拜寿法神庙,保佑心想事成;观民族村寨建设,感受蒙古风情;游千年古刹遗址,倾听神松翠柏心声;看民族特色展厅,知乌兰人民发展史。”

  人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距草帽山之后的精彩亮点会在这个神奇的地方相继展现。人们在拭目以待。

小链接    
 
    郑海涛,辽宁省作协会员,现为《朝阳日报》《燕都晨报》驻朝阳县记者站记者;兼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朝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朝阳县作家协会主席。迄今在多家传媒、杂志发表各类作品万余篇次,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等作品集10部,编辑出版作品集15部,50余篇作品收入各类文集并多次获奖。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