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乡村】烧锅营子村散记(邵春梅)

摘要:辽宁省建平北部座落一乡,名曰烧锅营子,中有一村,亦曰烧锅营子。村中多高岭,属努鲁尔虎山系余脉,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势南高北低,属老哈河流域右岸丘陵地区。

烧锅营子村散记

文/邵春梅  编辑/雅贤

  辽宁省建平北部座落一乡,名曰烧锅营子,中有一村,亦曰烧锅营子。村中多高岭,属努鲁尔虎山系余脉,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势南高北低,属老哈河流域右岸丘陵地区。难得有喇嘛山灵泉寺遗址,为辽代乾统元年建造。更兼燕长城遗址,距今竟二千二百余年历史。因早年有邵姓人家开过酒坊,其时多称酒坊为烧锅,故得村名,乡遂趋之。

  村的主街道属东西巷,长约五百米,从西头一站,远远地似乎能瞭见东头;街道整齐划一,铺簇新的水泥路,路两侧是新挖的排水沟,用水泥板盖着,与路面一平,成一个整体。雨天,不存水,脚板踩在路上,打着雨伞,有一种诗意从脚底升起;晴天,路面不起尘土,春天风大时,嗖嗖的小风呈旋风状从街西头踅到街东头,却扬不起尘。

  排水沟两侧是新建的长城状墙,约320延长米,墙不高,却是一道装饰,把街道打扮得古色古香。街两侧的屋舍大多是旧式瓦屋,白墙黑瓦,门窗相对,隔街而望。也有新盖的北京平,兀自点缀其间,雪白的瓷砖,门脸镂花。路两边店铺林立,卖种子、化肥、农药;卖油盐酱醋;开理发店、开美容院。政府扶持,新生事物如雨后竹笋一般冒出来,且连成了片。

  村里花少树多,春夏季节,房子被高高低低的绿树包围,树多是杨树、李子树、梨树,把村子包裹得严严实实,风吹不进去,房子置于荫凉下。树多枝叶茂盛,在半空中织成一片浓重的绿云,遮掩了村子。秫秸花开得正盛,香虽不浓郁,却也淡淡的,似有似无。街道两边新植百余株风景树,是国槐,五步一棵,极有规律,叶片在阳光下闪亮。新安装的43盏路灯就隐藏于树中,白天看不出什么,夜晚就显出它的妙处。是节能灯,不用电,白天蓄足了日光,能亮大半夜。淡淡的白,地上洒下稀疏的树影,光线成束,乍长乍短。村里女儿多,个个长得比秫秸花还娇俏,女孩子话多,声脆,笑声响,老远就能听到。夜幕降临时,三五成群,并排走在路灯下,把娇俏的有活力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古老的村子似一靓丽的女子也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烧锅营子村系丘陵山区,全是坡地,存不住水;土地零散,不成规模。过去是一家一户种植、经营,亩产低,仅够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幸逢盛世,天赐甘霖。2008年冬,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落户烧锅营子乡,给村里两个标段,分霍家地片、烧锅营子片。村委会响应上级号召,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村民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各家主动出青壮年劳动力,配合工程队,披星戴月,冒严寒,顶酷暑,战斗在农田第一线。推土机下翻着浪花,铲车铲起一簇簇新土,机声隆隆,红旗招展,旧貌换新颜,一坡坡平整的土地如扩大的韭菜畦子一样落于村人惊奇的目光中,平整土地5600亩。人的勇气像源源不断的泉水,一旦激活泉眼,便会汩汩而流。过去是靠老天爷吃饭,现在是人定胜天,打机井21眼,地里埋管道,设有出水口,浇地方便多了。暗渠里潺潺的水流滋润了村人干涸多年的心田。短短一载,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契机。2014年村计划打造“万亩杂粮种植区”,有谷子、绿豆、高粱等,通过杂粮规模种植使本村农业产业化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

 

村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村虽小,文化底蕴却深,农闲、庙会及春节期间,村人自发搞文艺活动,表演形式多样,有落子、皮影、秧歌、跑“黄河”等,丰富了村人业余文化生活,也营造了欢乐祥和的浓厚氛围。村人尊老爱幼,民风淳朴,崇尚大家庭共同居住,以五世同堂为荣。邻里之间和睦相处,遇事互助,处处彰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氛围。这里人杰地灵,村人敬重有墨水的读书人,所以不比别的,单比谁家孩子书读得好,他们口中津津乐道的是谁谁考上了什么学校,有多大的出息,可能记不住自己孩子的生日,但对当地的一些名人却能如数家珍。

  年轻姑娘媳妇喜爱十字绣。绣枕套、门帘、鞋垫,图案多为花草鱼虫鸟等,做工细致,活灵活现。大幅的几米长,挂在堂屋里,有观赏价值。小巷深处,古朴的瓦屋,窗子还是小格的玻璃窗,窗花却惹眼,有“雄鸡高唱”“喜鹊登枝”、“鸳鸯戏水”“童子送福”等,在各家的窗户上氤氲出一室幽远的文化韵味。

  村中人偏爱喝一种茶,名“路安茶”,此茶生于村所辖的粟家洼的两山谷之间,形似艾蒿,叶扇形,顶呈尖状,五月节前后太阳没出前,趟着露水,采集嫩叶,泡水喝,茶香清冽,味略苦,能解乏祛暑。相传乾隆曾路过此地,口渴传茶,随从言茶已用尽,于是差人到四下找寻,有人将从粟子洼采来的“茶叶”呈给乾隆,饮后称奇,遂赐名“路安茶”。自此,村中人有饮茶的习惯,并把这种茶文化传承了下来。

  村尾的文化广场,建于2012年春夏,面积1100平方米,地面铺的是彩砖,平时成为村人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如逢三六九大集,摆满了小摊,集上人声鼎沸,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正月里,这里总是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大秧歌扭得那叫一个欢实!

  村中的燕长城遗址、藏传佛教胜地、喇嘛山灵泉寺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这里的山谷纵横,云雾缭绕,苍松翠柏千姿百态,山洞水流潺潺,山上的原始树种和迎客古松在辽西地区实属罕见,成为旅游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从喇嘛山顶望下去,视野开阔,掠过一条沟,就是起伏的山地,几户人家掩映于土坡后,红瓦绿树,从村中隐隐传来鸡鸣犬吠声,与古寺的钟声相和,显得那么幽远。村西一坡的古松林,颜色黝黑。余一处燕长城遗址,当地人称为“南城子”。城内至今还有数处高大的夯土台遗址,是当年戍卒的瞭望台。地面上散布着战国时期的绳纹大板瓦、兽纹瓦以及陶器等。雨天在两山之间,平野之上,仍可见到一道长长的黑痕,这就是长城土墙残迹。

  村中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尤其金矿最为出名。村有矿点十处八处,金矿多在岩石山上,山怪,只长石头,不长树,金子就在岩石里夹着,按矿脉走向开采,放炮崩,打矿井,井深浅不一,深的有二三百米,浅的几十米。地面矗立起高高的脚手架,称卷扬架子,上插红旗,在风中猎猎飘扬。过去村里人守着金饭碗却到处要饭吃,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寻找新的发展路子,实行招商引资,放宽政策,给从丹东、北票来的开发商一些优惠政策,不但解决了剩余劳动力,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凤凰涅槃,村庄短短时间天翻地覆。2012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县级文明村”,2013年被县综治委评为“平安示范村”。

  树壮根深处,芳香溯源头。虽然烧锅营子村的酒坊现已不存在,不再有过去那种舌头、口腹的享受。但是多年来,这里的人们用血汗和智慧、淳朴与奋发创造出一种精神与灵魂的享受,让人的心飞翔起来,舞蹈起来。十八大出台的好政策,逐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烧锅营子村凭借自身资源优势,借东风,集群力,正步履坚实地奔向小康。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