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桃花开处有桃源

摘要:上桃村是上桃花吐村的简称,隶属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桃花吐镇。村子的制高点曾是一座古庙,古庙毁于上世纪那场史无前例的灾难,如今只剩一些残砖断瓦、一口枯井和立于荒院里的三棵古槐。

桃花开处有桃源

文化信使/周艳丽 编辑/云枫

  上桃村是上桃花吐村的简称,隶属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桃花吐镇。村子的制高点曾是一座古庙,古庙毁于上世纪那场史无前例的灾难,如今只剩一些残砖断瓦、一口枯井和立于荒院里的三棵古槐。古槐枝繁叶茂,风姿浩然,称得上上桃村的村树。登上古庙的基石,远处的桃花山仿佛就近在咫尺,不知道古庙里曾经供俸的是何方神圣?也许是跟桃树或桃花有关的神吧。

  有神庙的地方一定是安静祥和的风水宝地。如今虽然古庙不在了,但村里祥和的气场不减,从喧嚣的市区抵达这里,第一感觉就是来到了一片世外桃源。村庄整洁干净,房子排列有序,那些房子多半是独门独院的平板式建筑,每一座房子都宽敞漂亮,房子外面都贴着白色的瓷砖,洁净如新。干净的院落由红砖铺就,风格相仿的大门显赫、气派。许多人家的院门都大开着,院子里不见破柴烂草和狼藉满地的家禽、牲畜,看上去安静、整洁,且从里到外透射着向上的活力。

  村头有一座红色二层小楼,楼顶上“廉洁勤政富民,强村共建和谐”的巨幅大字在阳光下异常醒目,楼前院落小巧、温馨。门口的影壁上写着“上桃村”三个烫金的大字,这是村部。也是全村2860口人共同的家。楼里到处窗明几净,二楼走廊的尽头是大会议室,会议室的四面墙上挂着各种制度、职责展示板和一些有关启智立志的书法条幅。走廊的这一头还有一间农民图书室,一面墙的书橱里,有很多实用的农业技术方面的图书,书有些破旧,那是无数次被人翻阅后的模样。群众接待室和主要领导办公室都在一楼,这会儿,村里领导如数家珍一样说着村里的变化,脸上的神情自信而淡定。

  村子里的路是干净的水泥路,它连接着101国道,全长 6·6公里。这条经多方筹资修成的路,总共拆除、平整7处路口和20余处障碍,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还安了路灯,村庄从此告别了黑灯瞎火走夜路的日子。路边栽看桃树300余棵,树与树之间种了黄花和绿叶植物。阳光照在这条巨龙般蜿蜒的村路上,树影婆娑,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车辆悠闲地过往,不闻喧嚣和聒噪之声。路边的一块空地上,一个妇人静静地守着她的菜摊,她身旁的那只小花狗正摇尾摆首地追着一只蝴蝶,欢快地叫着跳着。近处的庭院里,母鸡生蛋的鸣叫声短促、洪亮。那一刻,站在桃树下看街景,想象着春天桃花盛开时,村里争芳吐艳的景象,心里禁不住为之一振,是啊,粉色的桃花掩映着洁白的房舍,再配上几声犬吠和鸡鸣,那该是一幅多么美妙生动的风景画呀!

  路边除了桃树和花草,还有一道叫人眼前一亮的景致,瞧,那些垃圾箱,真是独具匠心!这些垃圾箱的外观像一个个起脊的蓝色小房子,正面则是文字配画,内容都是有关二十四孝和道德文化方面的典故。其中《恣蚊饱血》的故事写道:“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文字下面是一幅画:父亲躺在床上安睡,赤裸着上身的小吴猛坐在旁边,任凭蚊子萦绕和叮咬。每个垃圾箱上都有一则类似的短小生动的故事及配画。这样的垃圾箱不只是村里独特的景观,更是文明、道德教育的最好宣传与展示。这样的创意出自陈向亮,这是他的智慧,也饱含着全村人的想法:要使村庄美,环境和人的品行都要修整和修为。如今,除了沿街建的这些垃圾箱,还有8个垃圾处理池。垃圾作分类处理,并配备一台三轮车,每日两次由专人负责清理垃圾。每家每户门前实行三包,包括给那些花草树木浇水。村民用心维护着房前门后的环境,村庄呈现出的是一派整洁、和谐的氛围。

  在改善居所环境的同时,上桃村还加强了生态环境的建设,近年来,村里退耕还林达2000亩,他们在这些土地上栽种杏树和枣树,获得了改善生态环境和创收经济的双重效益。同时,对土地实行合理化种植,村里自筹资金打机井10眼,对1800亩大田实施了膜下滴灌节水工程。走进他们的滴灌大田,禁不住为眼前的现代化农业种植模式而叫好!眼下正是田间间苗除草的农忙时节,可在上桃村绿油油的田野里却看不到农人忙碌的身影,因为他们将种植的所有程序都集中简化一次完成了,农民省去了间苗、除草、耕耘、施肥等繁琐的田间劳作过程。而且,农田通过节水式的滴灌,不光实现了旱涝保收,还使亩产增收七八百斤。膜下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让许多农民节余了大量的农田耕作时间。于是,村里又与北票和兴集团联系,让这些富余劳力到域外打工或经商,这样,外出的200多人种田和挣外快两不误,收入自然可观。为防止水土流失,他们又修梯田1000亩,扣塑料大棚2000亩,大棚里种植草莓、西红柿、黄瓜、蓝莓及非洲菊等经济作物,也收到了很好的效益。上桃村的土地并不多,但每一块地都得到了合理化的种植,站在村庄的高处看这片绿意浓浓的沃地,忽然感觉它就像脱去粉装的桃花仙子穿出的一件绿披风,在阳光下正散着飘逸,风情的美。

  走在村里,看见一户人家的门大开着,庭院很美,想参观一下,可进院喊了几声,屋里却没有人,只好退了出来。家里没人,却如此门户大开,不免让人担忧和不解。其实,上桃村就是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方,因为村里有专人组成的治安联防队,他们不光有专门的办公场所,还配备统一服装,每天不断加大巡逻力度和密度,使村庄极具安全感。这些年,村里没有一起打架斗殴,抢劫盗窃案件发生。走在村里,遇到的男人女人包括孩童都有着不急不躁的安详神态,那是生活满足、安逸、幸福的自然流露,这样的神情属于每一个上桃村人。

  穿过村头的一座小桥往右拐,就是村里的小学校。灰色整齐的两栋北京平共二十八间,外加一个大操场和门卫房,校园不是很大,却十分安静、整洁。这个小学校是村里的企业家胥氏三兄弟出资捐建的。学校有教师14名,学生140多名。村里的孩子从这里升入初中,再考入高中,村里每年有30名左右的学子金榜题名。这里是上桃村的孩子们求学成才,实现人生之梦的摇篮。

  沿着宽阔的村路向东走,在村庄东边紧挨市场的地方是一个1200平米的文化广场,广场上有演出戏台和健身器材,广场旁边是刚刚落成的儿童成长乐园。在明艳的阳光下,戏台静静地守着广场,也守着村庄,安静里凸现着祥和与文明。

  走出上桃村,回望身后的土地,正午的太阳挂在高处,一个农人扛着农具走进村子,村头小学校里的孩子们放学了,正嘈嘈嚷嚷地跑在回家的路上,绿树掩映的村庄像一个笑呵呵的农妇,腰间扎着花布围裙,在桃花源现时版的传说中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让桃花山下的这片土地看上去那么的温馨与美好!

小链接
  周艳丽,俄文翻译,从事文学创作,翻译长篇俄文小说一部。出版长篇小说《暗恋》。著有散文集《一路向爱》、《人间好日子》、《桑之魅》等。散文作品见于《散文百家》、《散文世界》、《华夏散文》、《中国铁路文艺》、《沈阳铁道报》、《文学月刊》等报刊。2006年毕业于辽宁文学院新锐作家班。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是中文书刊网签约作家。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