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望族春秋

摘要:似水流年,冲淡了许多记忆,惟有家乡那块贫瘠的土地和如今仍在那块土地上薅刨点种犁田打耙的本家亲人总是难以忘怀。那份浓浓的牵念不曾有一丝淡化。

望族春秋

文化信使/张冰  编辑/雅贤

  似水流年,冲淡了许多记忆,惟有家乡那块贫瘠的土地和如今仍在那块土地上薅刨点种犁田打耙的本家亲人总是难以忘怀。那份浓浓的牵念不曾有一丝淡化。

  身居小城,夜阑人静。进入梦乡,人世虽今,但背景总是离不开故乡的田野、篱笆、茅舍……梦醒时分,一种深切的乡愁在心中萦绕。

  在老家,家族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望族。家族家谱中迄今已有十四代之多,人口数百之众,两个自然村除少数异姓外,都是一坟祭祖流着同一血液的家族后人。

  几百年家族史上,确实出过不少文人墨客。清朝嘉庆年间,一先人鹏云曾考中拔贡。至于秀才难计其数,有好几户出过爷俩、哥俩、叔侄等同时考中秀才的,令考官震惊,曾奏请朝中,皇上钦提赐匾“棠棣联芳”,予以鼓励。

  纵览家族史,祖先有许多故事可圈可点。其中,入京告御状可谓壮举之首。先祖曾在承德围场一带置有良田千顷,熟料,竟被满清贵族巧取豪夺。族中最后商定,决计进京告御状。我的太爷步云当时年仅十七岁,主动请缨。他自幼饱读诗书,有胆有识,已中秀才,素以口齿伶俐、机敏善变闻名乡里,在族中有“小大人”之称。所以,在家族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深得族人信赖。当时,年纪未满18岁是不允许告御状的,我太爷便虚报18岁才得入朝门。堂审时,小小少年镇定自若,慷慨陈词,直驳的对方哑口无言,最后,终于从满族豪强手里夺回千顷良田。家族先人虽有才华,但从不为官,取得功名后,便居家教育子孙,耕读传家,我们自谓“耕读人家”族外颂之“书香门第”。

  书香门第,子孙旺盛,也许深得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佑护。家族老坟茔占地数十亩。在我的记忆里,顶端最大的那座如同一座山丘,里边埋的就是繁衍了十四代子孙的老祖宗。大约三百多年前这位名叫张芝的年轻人,挑着一副担子,从山东北上,来到此地,在一大户人家当伙计。一日东家请来一位阴阳先生,欲觅一处风水宝地做阴宅。观察数日之后,先生把一根棍子砸入选中的一块地里,然后对东家说:如砸中正穴,明天早晨这根棍子就能自动发出来,那贵家就占得风水宝地了。在一旁的小伙计听见此话,心中一动。第二天,不到五更时分,小伙计跑到此地一看,之见那木棍果真拔出尺把有余,小伙计惊诧不已,看四下无人,急忙抡起石头几下把木棍砸了下去。待天色明亮,先生与东家到此地一看,先生一言未发,拂袖而去。两年以后,小伙计将所挣银两,买下此地,后娶妻生子,世代繁衍,人丁兴旺,富足有余。亦真亦假,无从考证,但家族墓地300多坟头在大片搂抱粗的松林掩映下,延续了数百年之久,却是不争的事实。

  “文革”时期,家族首先受到冲击,因除去地主,便是富农。族人文革时期身心受损,也许是对其灵魂的一次洗刷与荡涤,以致现在后人更知发奋上进,家族更加兴旺发达,大部分仍在原籍,部分子孙客居异地,有文有武,有商有仕。他们无论在逆境或顺境之中,都能保持基本做人原则,以致偌大家族子孙中无有贪赃枉法之辈。在方圆百八十里提起石佛家族,不少上了年纪的人都说那是个书香门第。

  门户大,辈份自然多。记的小时候,刚刚学会说话不久,母亲总是告诉我,这是东院的大爷,那是西院的二奶,长着花白胡子的叫太爷,脚最小的那是祖太,即便见一年轻姑娘,也被告知叫姑奶。有些上了年纪的人还有管我叫姑姑的。族中长门长孙当时已经四十有余,可是辈份最小。春节拜年时,他曾笑谈,出门见人就磕头,准没错。当时年纪小,不知道什么是辈份,只是大人让叫什么就叫什么,并不以为然。长大后,渐渐明白事理,觉得生活在大家族里实在是一件幸福而快乐的事。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有着一位长着花白胡须的白发老人,身板硬朗,鹤发童颜,风趣幽默,我辈称之谓祖太爷。现在记不得当时是谁家又添“男丁”,宴请满月,老太爷坐之上首,众儿孙轮翻敬酒。新生儿抱至老人面前,其父曰:这小子管老太爷该叫啥呀,大家排半天,约有七辈之隔,实在无法称呼,这时老太爷捋着长长的胡须乐呵呵地对大家说:别排了,就叫同志吧。众人哄堂大笑。

  家族子孙沿袭下来很多族规,至今不受现代文明之冲击。祖宗规定:家庭儿孙不许祝寿过生日,因为那是“母难日”;谁家办红白喜事,不许收送礼金,但族中之人须去帮忙;长辈必须由专人去请至家中上座,“白吃、白喝、白挑眼”。

  1995年,由父亲等几位本族德高望重之人牵头,重新修订家谱,北上南下,寻找散居异地的族人。近年来,也有不少在外的家族子孙回乡认祖归宗。现在,家谱中有名字的有十四辈,到我父亲这辈正好是第八辈。撰写家谱时,我母亲曾对父亲戏言:骂你八辈祖宗一点都不错。父亲默笑不语,心中充满自豪感。因为此时他也早已荣升为老太爷子了。

  家庭之大,年代之久,如能将大家族从始至今方方面面如数写出可谓挟山超海之难。

  本人是位女流之辈,家谱上不可能有我的名字,祖坟再大,将来也不可能有我的容身之地。然而,我并不计较,并且为血管里流着家族祖先的血液而备感自豪。

  男人也好,女人也罢,作为张氏后裔,无不为先祖的勤劳智慧而感到自豪。木无大小。有本则荣,水无深浅,有源则清。物尤如此,人乃万物之灵,更应追本溯源,发扬中华民族之美德,恢宏志士之气愧。
小链接

      张冰,网名耕读女。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有文章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省市级刊物及《今日朝阳网》新媒体上发表。著有《耕读女诗文集》。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