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探秘绥中西沟野长城

摘要: 集思构想去观光,恨不生风奔异乡。放眼蜿蜒重峻岭,唯我长城史流芳。

探秘绥中西沟野长城

文化信使/丁文刚 编辑/雅贤

  集思构想去观光,恨不生风奔异乡。放眼蜿蜒重峻岭,唯我长城史流芳。

  ——前言

  适逢国庆假期,对于“心野”的人来说,出游之心早已膨胀。十月一日——伟大而不寻常的日子,总觉得天地之间有一种雄赳赳、气昂昂的感觉。那个中秋清晨,辽西“部落”蓄意组织的临时小分队一行十七人,乘坐四辆汽车,兴冲冲在朝阳出发,开始了探访绥中野长城之旅。

  我们去的地方其实叫西沟长城,素有“世外桃源小山村,辽宁最美野长城”之誉。一直谋划着,早日体味长城野趣,了却心中疑惑,而今幻想即将成为现实,其心境可想而知。

  小分队的“先头人马”在多次迂回打探之后,终于到达了探秘野长城计划中的起点——绥中永安堡乡西沟村,当时已是下午二时十分左右了。远远望去,野长城的城楼影子若隐若现。

  由于小分队的两台车因故延后,一时无法确定具体的行进路线,但是必须在天黑前赶回西沟村“长城第一家农家院”会合扎营,这给小分队的行动增加了许多难度。小分队经过研究,还是决定按村人的指点进行野长城探秘行动。由于初来乍到,没有合适的向导,只好边打听边挺进,摸索着走在崎岖山路中,附近山地上的植被非常茂密葱茏、岩石陡峭挺拔。

  在浓郁的树木和野草中穿行,浏览着沿途的旖旎景色,大家互相提醒,互相提携,探寻着接近长城的路径。有时迷失,重新在树木交错中找到前行的路,费尽一番周折,终于和野长城有了亲密接触。

  抚摸着斑驳的青砖,遥望着蜿蜒曲折的城墙,想象着砌筑长城的万千人影,仿佛这每一块青砖就是一条活生生的肉体,在眼前游离徘徊。

  我们在跋涉中沿着古长城的城墙前行,探寻着一个又一个形状各异的城楼烽火台,有的已经颓败得不成样子,而有的则被依稀可见其雄奇、伟岸的摸样。站在烽火台上,每一次回望,都感觉是幅幅国画呈现在眼前,那么气派,那么经典。野长城似乎用一种警觉的目光注视着脚下成群结队或三三两两的不速之客,不知道我们是来犯之敌,还是友好使者。而我们也在用一种探寻的目光感悟着眼前这历史与现实交汇着的景象,恍惚走进了一个奇异的梦境。

  天边的阳光日渐黯淡,夕阳招呼着我们,下山的时候到了。但夕阳的迷人幻景还是让摄影爱好者们恋恋不舍,纷纷用相机镜头定格了诸多精彩的瞬间。由于担心迷路,我们决定原路返回。

  夜色里的小山村显示出一种久违的热闹和喜庆,人们忙忙碌碌,欢欣雀跃。禁不住乡村美味和农家风情的吸引,我们暂时忘记了一路奔波、登山的疲惫,很快融入了这农家风情之中,推杯换盏的气氛将夜晚渲染得一派祥和、快意景象。

  第二天早晨五时许,大家纷纷起床,备好行囊,驱车前往野长城观看日出。

  等待是美妙的。

  长城脚下、各个角落都站着或坐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长枪短炮都摆好了位置,期待晨曦中的那抹亮色渐渐清晰,直到火红的太阳在视野里冉冉升起。人们的兴奋表情是各种各样的,只有到了现场方能体会那是一种怎样的氛围和景致。

  突发异想,大家很想登上野长城最高处的城楼烽火台。大家摩拳擦掌,说走就走。

  很快,夏末、天涯、钢铁和我四个人成为第一梯队,其他同伴见路途实在艰险,便止步歇息。当我们攀上一段起伏的石崖,发现这处城墙的攀爬之处是接近九十度的峭壁,在拐角处紧邻着深深的断崖,已经无处下脚,无路可攀。但我们的身体硬是贴着城墙的石壁谨慎前行,只好用手扣住城墙的石缝做支点,然后探出左脚跨过拐角过去的。夏末是个女生,和我们一样涉险过关,大家很是佩服。

  但后面的同伴不停地发出警报,认为所登临之处险象环生,为防止发生意外,再加上很想继续挑战的我们四勇士确实有些气力不足,只好恋恋不舍往回走。彼此相约下次一定登上最高峰上的城楼。

  返回的路径变得扑朔迷离,让我们费尽了周折,耗尽了体力。最后终于见到了绿树掩映的山路,大家这才舒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回到了人间。

  即使那些古老长城遗迹失去了人为的利用和保护、被遗忘在荒山野岭上,仍然具有着无限神秘感和诱惑力。

  野长城,我们还会回来的!

小链接

\

  丁文刚,笔名辽西汉子、人在旅途。中国晚报特约摄影师、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朝阳市作协会员,朝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北票市交通局运输管理所。

  闲暇喜爱舞文弄墨,有四百余大小块文字见诸于《人民日报》、《辽宁日报》、《朝阳日报》、《燕都晨报》、《辽西文学》、《作家天地》、《今日朝阳网》等报刊杂志媒体,并有一些篇什被《川州追梦人》、《龙鸟吟》、《川州赋》、《朝阳美丽乡村》、《缘聚辽西博友文集》等采纳,博大家一笑而已,不足挂齿,自得其乐也。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