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槐树洞,一段青春的记忆

摘要: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朝阳读书时,同舍来自槐树洞山下小村的五姐,对槐树洞古树、泉水的描述,让我们不安分的心蠢蠢欲动。于是,在一个春夏之交的周末,同舍的四姐、老八还有外舍的国红,以三辆借来的破旧自行车为交通工具,五个正值青春妙龄的少女一路欢声笑语来到槐树洞。

辽宁朝阳散文沙龙原创作品

槐树洞,一段青春的记忆

文化信使/郑文革  图/田润丰 编辑/云枫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朝阳读书时,同舍来自槐树洞山下小村的五姐,对槐树洞古树、泉水的描述,让我们不安分的心蠢蠢欲动。于是,在一个春夏之交的周末,同舍的四姐、老八还有外舍的国红,以三辆借来的破旧自行车为交通工具,五个正值青春妙龄的少女一路欢声笑语来到槐树洞。



  尽管我从小生长在风景秀美的青龙河边,但刚走进槐树洞,就被茂密集中的大树,汩汩流出的山泉所惊呆。那时的槐树洞,还没有像现在这样进行景区建设,真正是原生态的自然之美。我们放下斯文,手捧甘冽的泉水贪婪地喝起来,那水凉透心底,有着甜丝丝的味道。我们用泉水洗去满脸的风尘,五张如花的面庞在水池旁做出各种各样的鬼脸;如入无人之境高声唱起词调都自行改动的歌曲;面对清清山泉祈愿我们的友谊不被世俗所染地久天长;互相调侃,在龙王庙前许愿,毕业分配一个好工作嫁一个好丈夫……一串串青春飞扬的笑声惊飞了山林中栖息的鸟雀。我们如倦鸟归林,如婴儿找到依恋的母体,青春年华里一触即发的野性恣意张扬。现在想来,并非我们那时年轻才张狂,而是槐树洞这一汪活力四射、清澈如镜的山泉,无论一个人身体多么老迈,无论一个人的内心多么沧桑,见到它,就会荡涤身心的尘埃,让人返璞归真,豁然开朗。



  在泉边嬉笑打闹了很久,五姐领着我们沿泉边的小路往山上走。槐树洞所在的山不大,与辽西触目皆是的群山相比,可以说得上精巧俊秀。拾阶而上,山间两株高大的古槐直触蓝天,相依相伴,枝叶繁茂;刚刚凋谢不久的暴马丁香白色的花瓣残留在山路旁和草丛野花上面,余香仍在;路边山杏树的青果令人垂涎,摘下入口却酸涩无比;偶有机灵的小松鼠在山路中间旁若无人地站立,当你正想和它亲近时却又机敏迅疾地跳走;不时被我们的吵闹声惊动的野鸡,展开漂亮的尾羽惊叫着从头顶飞过……一个老旧的黑白相机,留下了我们在辽代石塔下、镜子石旁、现在修缮完好的十八罗汉洞处的身影和笑颜,也见证了我们一段青春的脚印,还有我们五姐妹至今依然不变的深厚友谊。



  在朝阳的诸多景点中,大多有山无水,或有水无山,而槐树洞的山水共融却是浑然天成。它集山之俊、水之清、林之幽、庙宇古迹之多、植物种类之繁于一体,成为人们消夏避暑、访古探幽、修身养性的好去处。时至今日,每年我都要和邻居、朋友到槐树洞看看,从而与它有了更亲密地接触,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了槐树洞悠远的历史,感受它喧嚣之外那份古朴与深邃。每来一次,便想起那年那月我们五姐妹第一次造访槐树洞的情景,不免哑然失笑。如今,泉水依旧,三百多年的古槐依然年年新绿,风姿不减,可我们的青春却已悄然远去。然而在槐树洞,一段青春岁月里的故事却让我们的回忆永远不老,永远年轻。






小链接:

 
    郑文革,笔名:格格,1966年生于辽宁省凌源市青龙河畔,会计师,辽宁省散文协会会员,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多年从事文秘和宣传工作,现任朝阳县交通局党委办公室主任,2009年荣获朝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3年荣获朝阳市“三八”红旗手称号。工作之余,喜欢写自己的心情文字,其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多次在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有多篇在《文学月刊》、《辽西文学》、《作家天地》、《燕都文艺》、《塞外风》等发表,散文《金灿灿的粘豆包》收录在中国公路文集《信风2009》,散文《又见桃花开》收录在中国公路文集《家是梦里的桃花源》首篇。有诗歌、散文、评论收录在《朝阳新世纪诗歌选》、《朝阳新世纪散文选》、《朝阳新世纪文学评论选》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