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12356”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危机干预为市民心理健康护航

摘要:为构建更完善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辽宁省朝阳市“12356”心理援助热线于今年4月1日正式开通试运行。作为全市首个国家级心理援助热线,该平台由朝阳市康宁医院负责运营,依托精神卫生专科资源,以“全天候响应、全周期干预”的服务模式,为市民搭建起心灵守护的“生命通道”。

朝阳市“12356”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危机干预为市民心理健康护航

  为构建更完善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辽宁省朝阳市“12356”心理援助热线于今年4月1日正式开通试运行。作为全市首个国家级心理援助热线,该平台由朝阳市康宁医院负责运营,依托精神卫生专科资源,以“全天候响应、全周期干预”的服务模式,为市民搭建起心灵守护的“生命通道”。

  “12356”热线服务内容涵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情绪疏导、心理危机干预及心理知识普及等多个方面,力争为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精准援助。自热线开通以来,累计接听市民来电100通,通话时长超1500分钟,其中高危来电3人次。数据显示,女性与青少年群体占比突出,来电者年龄跨度从11岁至50岁,平均通话时长约20分钟,最长通话超1小时。这一数据折射出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迫切需求,也为精准化心理干预提供了方向指引。

  “电话那头的女孩说想要自杀……”接听员刘宇晴回忆起一次高危来电的处置经历。面对情绪激动的求助者,接听团队通过“共情倾听+信息采集+风险评估”的标准化流程,不仅成功稳定了女孩的情绪,更通过家属联动与持续回访,构建起“即时干预+长效跟踪”的服务闭环。在连线过程中,接听员会营造一个安全、信任的氛围,专注倾听,让来电者愿意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充分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有足够勇气去面对解决问题。此外,热线对每位来电者均实行危机值动态评估,通过长期回访监测情绪变化,确保心理支持贯穿全程。

  市康宁医院副院长许俊杰介绍,由院领导带队,组建了20余名医护人员构成的热线接听团队,设立2个专线座席,提供全年无休、24小时公益服务。针对一般性情绪问题,团队实施疏导支持;面对高风险应激状态,团队会立即启动危机干预流程,必要时联动110等社会力量协同处置。此外,医院每周开展专业培训,确保接听员具备过硬的心理评估能力与危机处理技巧。

  “每一通电话都是一次心灵的呼救,每一次倾听都是一份生命的守护。”许俊杰表示,“12356”热线不仅是情绪疏导的窗口,更是社会心理建设的重要枢纽。今后,团队将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专业素养,深化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力求为来电者提供精准、有效的心理支持。同时,通过拓宽服务维度、普及心理健康理念,让“心理关爱”从热线延伸至社会各个角落,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心”动能,全力守护市民心理健康。

[编辑 孟阳 审核 雅贤 编审 春语]

朝阳市康宁医院专题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