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蒿何以名茵陈(王中原)

摘要:幼时见人挖白蒿做药材,说其学名叫茵陈。

白蒿何以名茵陈

文/文化信使 王中原(辽宁朝阳)

  幼时见人挖白蒿做药材,说其学名叫茵陈。还听人念叨:“二月茵陈三月蒿,四月五月当柴烧。”这是关外的说法。郑州一带的民谚则说:“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拔下当柴烧。”无非说明采药要正当其时,否则就无药效或药效大打折扣了。可是我一向不知茵陈还可食用。网上说,白蒿的嫩苗,又是正月里尝鲜食春的美味,因为这时候春野菜大多还没有出现。此刻吃白蒿没人用油盐调食,而是拌面粉蒸吃。大别山里清明上坟时,人家采白蒿曰米蒿,团面粉蒸食,说可以把小鬼和晦气带去。

  白蒿为什么叫茵陈呢?

  陶隐居说:茵陈,“今处处有之,似蓬蒿而叶紧细。秋后茎枯,经冬不死,至春又生。”陈藏器撰《本草拾遗》曰:“此虽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茵陈。后加蒿字耳!”

  这类解释着眼于“陈”,而忽略了“茵”。我恍惚记得某书上说,白蒿初生,茎叶丛生,略呈匍匐状,白蒿密集处如茵铺地。“陈”有“旧”义,亦有“安放”义,如“铺陈”。

  “因”是“茵”的本字,“因”象人卧于席上之形。“人卧于席”又有“依凭”义。

  此物经冬不死,因旧苗而生;新苗初生,如茵铺地。“茵陈”一名,既概括了它的“身世”和形体特征,也兼顾了构词要素的不同含义。

2011-04-13 11:28写

母语芬芳——王中原作品集锦

小链接
  王中原,汉族,1947年生。函授中文专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已退休)。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咬文嚼字》杂志特约审校。曾为《语文学习》《演讲与口才》等期刊业余审校数十年。近年撰写绕口令400余则。个人原创绕口令专集《绕口令教你巧舌如簧》(赵立涛点评),被列入“新编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 ”丛书,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辑 雅贤]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