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及热评(王中原)

摘要:2015-03-07,某报A08版载有该报记者王先生的《难得一见的轱辘村跑百冰习俗》一文。

日志及热评

文/文化信使 王中原(辽宁朝阳)

日志:

也说“轱辘匠”“轱辘沟”

  2015-03-07,某报A08版载有该报记者王先生的《难得一见的轱辘村跑百冰习俗》一文。

  文中说:“轱辘沟位于喀左县利州街道红石村,原属大城子镇,距县城约3公里。据该地固有村民于景海介绍,轱辘沟得名源于先辈为轱辘匠,以锯锅、锯缸、锯碗为业,清初从山东移民来到这里,见这里有山、有水、有树、有河,觉得风水好,故而留居下来,后来得名轱辘沟。”

  《现代汉语词典》“锢露”条曰:“用熔化的金属堵塞金属器物的漏洞:锢露锅。也叫锢漏。”“锔”条曰:“用锔子连接破裂的陶瓷器等:锔盆、锔缸、锔锅、锔碗儿的。”“锯”读阴平时同“锔子”的“锔”。

  “轱辘沟”得名于“轱辘匠”,“轱辘匠”不做轱辘,而“以锯锅、锯缸、锯碗为业”。那么,所谓的“轱辘匠”应为“锢露匠”,村子应叫“锢露沟”。“锢露沟”流变为“轱辘沟”不是谁左右得了的,但“锢露匠”不能跟着变成“轱辘匠”。

  既然是探源的文章,就要弄清来龙去脉。

  顺便指出,“跑百冰”通常叫“跑百病”,“固有村民”的说法亦不甚妥。

2015-03-09  11:03写

热评:

  指尖的季风(260219750)  11:16:59

  (一个大拇指)

  夕卜彳亍(1223113884)  11:17:36

  谢谢您浏览

  往事如烟(1830356918)  11:20:31

  挑错固然好,但一味的总找毛病,

  不利身心健康!

  夕卜彳亍(1223113884)  11:23:20

  这句话值一万块。

  指尖的季风(260219750)  11:23:41

  对出版物而言,严谨是第一要务,

  最好容不得半点瑕疵,挑错极为重要。

  别的事总挑错不好,

  但对校对来说,必须要挑

  夕卜彳亍(1223113884)  11:24:57

  这句话值一万元。

  指尖的季风(260219750)  11:25:00

  就如传道授业一样,

  不能把错误信息流传下去。

  勘误,对读者、对文化都是幸事。

  往事如烟(1830356918)  11:25:11

  干这项工作的,必须严格要求,

  不然错字连篇的报刊,就没人看了!

  指尖的季风(260219750)  11:25:48

  所言极是

  指尖的季风(260219750)  11:27:00

  听老前辈们说,以前一些老师都是用报纸上的文章作为范文,讲给学生们的。

  往事如烟(1830356918)  11:27:26

  报刊有吸引力,一是本身办得好,

  二是认真抓好编校质量,才会有生命力!

  指尖的季风(260219750)  11:27:42

  这说明,以前的报纸质量过硬。

  如果报纸上的东西有错,就会坑了读者,

  往事如烟(1830356918)  11:28:32

  是的

  夕卜彳亍(1223113884)  11:28:52

  我的话值一分钱就满足了。

  往事如烟(1830356918)  11:28:58

  英雄所见略同

  指尖的季风(260219750)  11:29:00

  别的人,我不太清楚。

  我接触过的老记者,

  比如说朝阳日报社的姜野(已退休),

  文字功底出名的厉害,

  校对想删改他的稿太难了,

  他的稿件里几乎就没有废话,

  不夸张地说,一个字都没有。

  能达到这种水平,记者才算合格。

  校对工作也就不那么头疼了,

  指尖的季风(260219750)  11:30:35

  所以,记者应该认真,谦虚谨慎,

  面对挑错有感恩之心才对。

母语芬芳——王中原作品集锦

小链接
  王中原,汉族,1947年生。函授中文专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已退休)。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咬文嚼字》杂志特约审校。曾为《语文学习》《演讲与口才》等期刊业余审校数十年。近年撰写绕口令400余则。个人原创绕口令专集《绕口令教你巧舌如簧》(赵立涛点评),被列入“新编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 ”丛书,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辑 雅贤]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