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柴寨女孩名柴草,柴草出寨去采草,不采黄草采青草,采了青草喂猪宝。
编前话
北京十中的刘英丽老师,原籍山东烟台。一次上课时说到“柴草”一词,怎么也说不顺畅。“柴”的声母是翘舌音,“草”的声母是平舌音,连读很费力。
刘老师想到把这两个字写进一则绕口令,于是构思了一个姓柴名草的女孩儿打猪草受到奶奶夸奖的故事,几经修改,形成了绕口令《柴草采草》。草稿完成后,传到喀左王学英手里,又加以润色。
刘老师与绕口令可谓缘分不浅。她曾网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绕口令教你巧舌如簧》配合教学,其后,她的高足曾琪的习作登上了《新编绕口令》(第2版)。
本文是刘老师几经修改的绕口令,供网友欣赏。
刘英丽绕口令——柴草采草
文/刘英丽(北京) 整理/王中原 王学英







2019-12-11 18:27
小链接

刘英丽,初中语文老师,爱语文,爱生活。
[编辑 赵盼]
(声明:本文为今日朝阳网原创作品,欢迎转发,但请注明原作者及出处。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违者将依法追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