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雷子
1、一位朋友网上问我最近好不好,答曰“不好。”随即又补充说:“不好就是好。不好是常态。”(这样一来,“好”就是“非常态”了。)说完忍不住笑。而她看不到我的笑,微笑也好,苦笑也罢。生活多半是让人无语的,或说失语的。在这虚拟的网上又能怎样?!我们交流,不是通过可听可感的声音、语调、神态,是机械的键盘的敲击。这样的交流产生误解是难免的。
2、诗的节奏感——云外野鹤兄说忽然注意到我近期的诗节奏感明显加强了。其实我何尝有意注重什么节奏,只是自去冬写《出埃及记》以来,一直沉溺于音乐中,几不能自拔,那首长诗和之后的诗几乎都是在各种音乐中完成的,音乐的节奏暗中融于其内也是自然的吧。而以前写诗是在纸上,静悄悄的,周围几乎不能忍受有人走动,一点儿声响都会惊坏我。现在戴上耳机,身外的世界便不存在,周围怎样闹我都不在意了。音乐真是好东西。它甚至安抚着人的坏心绪,让人慢慢恢复平和。
3、诗的视觉感——由于近期迷上风景图片,诗中贴的图便也多了。许多朋友一直疑惑我是先有图,后有诗;还是先有诗,后有图。我答不太好。有的是诗写完了,再找相配的图片;有的是图早就有了,放在那等着合适的诗产生。至于诗与图的呼应感,只是个人的一种直觉。对图写诗,我想并不是诗的“正道”,偶一为之尚可,而且还得是它真正触动了你。以前也有过一段时间对画作诗,那是2004年的秋天,当时新买了一本世界名画选,读得入迷,总想写点什么,写画评自己不会,也没有那样深的绘画理论,后来就想到用诗的形式,写了有24首吧。那24幅画都是自己非常喜欢的。当然还有些喜欢的画,但之后就不想再那样写了。感觉一种写作一旦形成模式,是很可怕的东西。这也是后来不再写“读画诗”的原因。
4、形式、内容,情感、经验,看一些人一直在争论哪个重要。看得腻味了。也懒得再想。好诗的标准谁又能说清?我只相信那些吸引我读了一遍,之后还吸引我想一读再读的诗。诗不会死。词语不会枯竭。枯竭的只是人的感觉和心智。
5、一直梦想拥有一块荒山地,栽很多的树。开花的,不开花的;结果的,不结果的,都要有。一个人在山坡上牧马,放羊;或者就让牧羊狗看着,自己躺在草坡上晒太阳,睡大觉,看白白的云彩……想想兀自发笑,神仙一样的日子啊!
6、不要轻易出口伤人。要知道,伤人者,已伤己。这种伤人只会让被伤的人不快一时;这种伤己则要背负一生,那是自己抹不去的。是心的审判。宽人,即宽已。
7、我还穿着十年前的衣服,留着十年前的长发,迈着十年前时缓时急的步子。或许岁月已在我脸上留下忧伤与沧桑的印记,但它们也同时催熟了我的心智。如果可笑的命运还要嘲笑我,就尽管笑吧。我已没有什么不能承受。我还爱着,爱着这一切,这一切的美与丑,爱得依旧那么执著忘我。但我不再渴望拥有。欣赏而不再渴望拥有,这未尝不是一种幸福。那山坡上的树木、果园,那羊群、马群,那蓝天、白云、草地……已悠悠座落在我的心里。一切的外在都已转化为内在。我又何必在意那形式。我说我感觉到幸福。安宁。是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如果你们还要嘲笑,我们一起笑吧。除了诗,还有什么能让我长期痛苦。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尼采
2006-10-31整理工作间隙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