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梦笔》(四十六)
“失败之思……”
文化信使/雷艳华 编辑/雅贤
1、停电了,不用工作,时间忽然出现一大块的空白。睡觉,看书,近观,远眺,很悠闲,仿佛过去的时光又回来了;安宁中让人涌上莫名的伤感。
翻开新收到的杂志《北京文学》06第5期,被里面的一篇小说吸引。《心爱的树》,作者蒋韵。开始看得漫不经心,渐渐入境,读得一再流泪,最后合上书页,满面泪水,不能自己。想想这泪为谁而流?大先生?梅巧?凌香?大萍?还是着墨不多的姑妈?或者兼而有之吧。由此想到一篇好的小说首先语言应是好的,而好的标准自然是吸引人,无论写景状物还是刻画人物,细节上尽可能达到一种极致之美。其次是结构,或者说框架,时与空的跨度与衔接,有平台,也有深度。最后一点可能就是作者的思想了。一个作家对世事人生洞察体味后的悲悯情怀。冷漠可能吸引人,但不会令人感动到流泪,真正令人感动的依然是超越个人喜恶之上的一种爱。[当然,仅仅令人感动的不一定就是最好,不过她的文笔和细节处理实在好。其实我更喜欢读后能让人思考的小说。揭示问题,并不一定有答案;有神秘倾向的。]
本来想好好写一篇阅读文字,手边事多压着不能展开,简记之。这也是今年读到的第二篇令自己感动的小说。第一篇是载于《世界文学》的《一生的音乐》。它们有着同样令人读之动容的品质。
2、生命与艺术。之前一直把艺术看成是至高无上的,生命,不足道。我可以为自已挚爱的艺术而抛弃生命,甚至,让爱变冷。所以我爱那些一生为艺术而倍受折磨甚至自戕的人。现在忽然意识到了生命的可贵。生命与艺术同等的重要。如果死是一门艺术,生又何尝不是一门艺术呢。这世界存在冷漠,也存在无尽的感恩与关爱。虽一次次受尽重创,我欲让血变冷而不能。
3、没必要把文字写得那么长。如果你不是有话不得不说。看一些人的文字,有时看了开头就再看不下去,不是你写的不好,而是你太用“心思”了,但没有用“心”。用心之处何需多。不为文而文;不为诗而诗。太刻意了,写的人累,看的人也累。有时“随意道来”或许会更好些吧。
4、活着就要有所坚持。这么多年过去,回头一看,忽然发觉,自己惟一的成功就是对失败的坚持。我坚持住了自己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