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醒来,已是正午。透过纱窗的风,让人感觉凉凉的,秋真的到了。望着窗台上那盆白百合,细长的花串上枯萎的已枯萎,开花的还在开花;一时竟无语。
《草堂梦笔》(四十三)
“却道天凉,好个秋”
文化信使/雷艳华 编辑/雅贤
醒来,已是正午。透过纱窗的风,让人感觉凉凉的,秋真的到了。望着窗台上那盆白百合,细长的花串上枯萎的已枯萎,开花的还在开花;一时竟无语。
夏日里满园的芳菲已快到尽时。无边的蓑草倒伏着,结满白籽。此时只有菊花一丛丛在石板路边明艳着,让人感觉到自然的无情更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还有循环中的无奈与安慰。待到初雪来时,又将是别番景致。不期待,该来的总要来,该去的总会去。
此时忽然怀念起“出埃及路”上的时光,一个冬天加一个春天。时间不能回返,好在还有怀念。那是一段痛苦却又极其纯粹的时光,一个人完全沉浸在一首诗里,一个梦里,一次次写到虚脱,以为再也醒不过来;却终又醒来。看见自己并不孤独,那么多从未相识的朋友陪我在路上,同悲同喜,同忧同乐,人生至此,夫复何求?!或许一首诗永远无法达到完美,就如一个人渴望完美却终是无力完美。缺憾永远存在。生命因为渴望而梦想不止;也正因为这缺憾而让人永远怀念。
有些人与事结论不可下得太早。盖棺也未必能论定,又何况尚未盖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所以总感觉到自己的愚蠢。一再被个人情绪所左右,便失去客观与公允。而自我标榜,更让人觉出可笑。
无语了。到院子里看看。秋风阵阵,别回头——却道天凉。好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