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梦笔》(三十三)

摘要: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一过。

《草堂梦笔》(三十三)

“隐形的翅膀……”

文图/辽西雷子  编辑/金研

 
  1、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一过。我想这里肯定隐含着一种矛盾。它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未经审视的生活;二、正在审视的生活;三、已经审视的生活。想到这些,一时不免有些困惑……未来是可以审视的吗?星相与巫术的推演?科学的预测?只要未来还没有到来,所有的审视都难免显得虚妄。如果我们正在审视当下,那么这一刻肯定仍是虚妄之想,审视的这一时刻这些时刻,我们并不真的呆在被审视的生活中。或许我们能审视的只有过去,那些已经过期的经历,给我们带来现在的思索。如此看来,那些过去的生活是未经审视的;却又因为当下的审视,而成为已经被审视的。矛盾。悖论。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悖论。这倒不由让人一时想起老巢先生的那句话:“生活是来不及思考的。”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人不思考,上帝仍要在暗中嘲笑:瞧,这些愚昧的人类!

  2、我们一直渴望真实地接近或表述自己,最终却发现,这一切的努力也不过是一次次向虚无的靠近。我们总是在即将接近的一刻,又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推动着远离了想象中的真实。

  3、写诗,就是蝉在黑暗中的一场又一场蜕变。蜕皮的过程总是痛苦的。而惟有痛苦,让人不至于在黑暗绝望的生存与黑暗无望的想中太过麻木。

  4、玩音乐玩疯了。什么都可以杀人。音乐比文字更能直接而有力地表达一个人,在音乐中,一个人所有的情感都是藏不住的。这或许正是音乐的迷人所在吧。而文学的部分隐晦性神秘性,可能与绘画更接近。绘画中的每一个线条,每一种色彩,都隐含着画家的某一种思绪,某一种情感,它借助点线面和颜色甚至无颜色来打动我们。

  20世纪西方艺术中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抽象表现主义”,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绘画群体,只是泛指一种艺术态度。这些画家的作品也并非都是抽象的,表现性的。他们因叛逆精神和对自由表现的信仰而被归为“抽象表现主义”这一类。是的,态度。艺术态度,这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至于怎样去表现已是另一个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式。

  这倒让人一下想起莫非先生在《闲话摄影》(一)里的一句话“不是看你怎么做而是看你怎么看。”记得初读时很是不解,甚至有点不以为然,难道看法比做法更重要?现在我总算有点明白先生这句话的意思了。我们怎么看问题决定了我们会怎么去做,同一个问题,同一件事情,换一个角度去看,去理解,可能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是两种天地了。而怎么看,仍是态度问题。这也不由令人感叹,一个人的敏感与迟钝有时是同步的。

  再回到抽象表现主义。杰克逊·波洛克,这位1912年生于美国怀俄明州科迪镇的艺术创新者,被称为打破坚冰的“行动画派”创始人,他的“行动绘画”就像这个名字一样,在行走中泼溅到画布的颜料构成不同的画面,不同的层次感,因而有了人的思想与生命。他认为:“颜料有自己的生命,而我试图把它释放出来。”或许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他的早期作品《月亮女人切割圆》及其代表作品《第1号,1950》,都很好地体现了他这种艺术追求。


《月亮女人切割圆——波洛克》
雷子

从怀俄明州到纽约,

行动的波洛克在潜意识的空间里沉思着走动

拖着那些要自己表现自己的色彩。

抽象的月亮、女人、鱼、和鸟翅,

不规则的三角、菱形、切割圆。

红、黄、白、黑、蓝紫,它们自己

走出来,舞起来——

古老的北美印第安人,古老的神话,

你唤起了他内心中怎样的情感?

杂乱中的有序,沉着中的异彩,飞扬中的

克制。这个打破坚冰的人,亲手

导演了一场飞来的车祸。让血

在大地宽广的画布上自由流淌;

他自己飞向那高高的变形的云端——

 
——《阅读世界精典名画》(组诗3)2004年    
 
  5、文字也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年幼和年轻时我曾试图用绘画来表达自己,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我一直未放弃这种努力,最终还是绝望于线条与色彩。只能借助于文字这种表述形式。而语言相对于音符与颜料的笨拙与无能为力也由此体现。或许文字、音符、颜料等等都不过是一种代码,符号,它们只是呆在自己的地方,无生无命,是人的思想使它们鲜活灵动起来,从而有了文字、音符、色彩的跳跃舞动飞翔,进而实现了人类一直的渴望——飞翔——每个人都有一对隐形的翅膀。

  6、《隐形的翅膀》,偶然听到的一首歌,听了就让人忘不了。歌词也很打动人。索性拿来做了这篇文字的标题。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歌手:张韶涵


  2006-7-2日 整理工作间隙笔记  烟隐庐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