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邓集文,男,1946年生于湖南邵阳,1965年参军入伍,即赴援越抗美前线,历经生死考验,在火线上入党。1967年凯旋归国,长期在部队团、师

邓集文,男,1946年生于湖南邵阳,1965年参军入伍,即赴援越抗美前线,历经生死考验,在火线上入党。1967年凯旋归国,长期在部队团、师机关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后攻读文秘专业,沈阳大学毕业。自悟丹青,成为湖南省美协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湖南湖山书画院执行院长,齐白石大师再传弟子。数十年间,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新闻、诗歌、小说、书画及摄影作品1000多件。出版的专著有《邓集文画集》、《邓集文作品集》、《土气·豪气·文气》(花鸟画艺术家邓集文作品)、《风雨情》(邓集文诗集)、《多迈了一步》等多部。迄今,先后在辽宁、湖南、山东、浙江、台湾和香港举办个展和联展。2011年12月,国画《横行不霸道》荣登世界艺术殿堂巴黎卢浮宫,获法国国家美协颁发的“特别奖”。
邓集文转业后,一直工作在辽宁朝阳。豁达豪放、重情重义的邓集文把朝阳视为第二故乡,凭借其聪明才智在这里成家立业、成人达己。自今日起,《今日朝阳网》将陆续刊出邓老先生的专著《多迈了一步》(该书成稿于1982年,2015年初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步推介邓老的一些美术作品,以飨天下网友
多迈了一步
第十三章 爆炸事件
传学雷锋先进事迹,以推动一批共产主义新人的成长。因此,王向东回到部队紧接着便转入了典型材料的写作工作。
王向东向团党委、营党委和连队党支部汇报接兵工作时,自豪地讲述了他在新形势下学雷锋,如何不惜得罪恩人一家,不惜和大队书记闹翻,不惜伤害家庭和睦,坚决地限制了资产阶级法权,执行和捍卫了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事迹。
在七十年代的首岁,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确是个新鲜的提法!大家清楚,这个非同凡响的提法,在全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成为人人皆知的口号时,那是后来的事!王向东凭着他对马列书本用功的钻研,他比一般人早些时日发现了这个提法并开始运用!借用一句运动场上体育比赛中的术语:王向东暂时领先一分。因此,各级都夸他马列、毛泽东思想理论学得透,新形势下学雷锋学出了新水平!定他作为三连干部中的典型代表。王向东以这个事迹作为重点,并以此为纲把过去的一些老事迹串起来,又东拉西扯添些别的事情,他很快就为自己写出了一份个人典型材料。
王向东自己的材料脱手后,他开始整理 “三忠于英雄一排”和 “心中只有毛主席”的硬骨头战士李敏的材料,这两份材料有原稿,本来不需费多大事,但当他拿过李敏的材料,翻了翻,不好下笔改。因为他发现:李敏的境界倒是高,但事情太少了点!李敏在塌方负伤前,只是到连队几个月的新兵,平时表现一般,生拉硬扯写了些事,也不多。在医院里就那么一句高境界的话,再无旁的实际事。应该去趟医院,了解了解有没有什么新事,若没有,那就指点指点,提醒他要主动创造些新事迹。自己身为连队政工干部,培养典型成长义不容辞!
经过近半年的治疗,李敏的伤基本恢复。这当然应该感激医生和护士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但是当时也实在伤得过重,大脑和生殖器两处最重的伤仍未痊愈。这两处又是人体的关键部位,最难恢复的。王向东去了,李敏自然很高兴。见面王向东首先说是代表连队党支部和全体同志来看望和慰问他的,年轻的战士自然由衷的感激!
在交谈了一会儿后,王向东便提及三月五日快到了,各级要开纪念会,典型要讲用的事。指出李敏的材料事情少,事迹单薄的毛病。这是事实,李敏点头赞同。随后王向东教导李敏:典型不能总是那点老事迹,总吃老本典型就要垮;要不垮就要有新发展,新发展就要有新事迹。新事迹等不来,靠不来!领导也不能给,领导只能注意给典型一些条件。新事迹主要靠典型本身随时注意多创造!王向东又把自己在接兵过程中主动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事迹介绍给李敏听。
我们的从死里逃生的战士,年轻幼稚的、天真无邪的李敏,听了他的连首长、副指导员王向东这一番教导,心里感到格外光亮,他感谢领导对他的关心和培养!他牢牢地记住了副指导员的话,并决心落实到行动中去。在副指导员离开医院后,他开始在病室中做好事。特别是后来,他决然采取了一个行动:他没顾身体痊愈,从医院偷跑出来,回连投入了施工战斗!天真的李敏,幼稚的李敏啊,你错啦!你这一步大错特错!
你的身体没有痊愈你就出院,留下后遗症将造成你终身痛苦啊!你早早地把身体毁坏了,革命需要你做贡献几十年,你却无能为力了!你父母盼望你三年服役期满结结实实回家去,你不知自爱,辜负老人了!爱你的姑娘希望和健康的你结伴,快快乐乐过日子,你让姑娘失望了!……然而,可爱的战士李敏,他哪里去考虑这一些!宝贵的生命来到这大千世界仅仅十九个春秋,他太年轻了!实在是太年轻了!
王向东返回连队后,便着手写连队的单位材料。
一天晚饭后,王向东从食堂出来便又想回到办公桌前去。但陈书云叫住了他:“副指导员,上海边一圈去!”
“哪有心思海边,忙着写材料呢!”他不想去。
“去吧!到海边吹吹风,清醒清醒脑子,对打开思路有好处,再说,生命在于运动,在屋子里坐一天了,也该活动活动嘛,放下碗又坐着,会坐出病来的。”
“这样的话,那就走吧,不远了,转一圈就回来。”
陈书云约王向东海边是有他的目的的。他填入团志愿书啦,团支部也已经开了会,不知批没批准,他焦急不安,就想着寻机会找副指导员打听。
他俩走出营区后,陈书云试探地问: “支部开会了吧,指导员。”
“开啦,简直气死人……”
王向东一句牢骚,陈书云不由打个寒战。 “副指导员如此气愤,肯定是自己的团表没有通过!”他心里这样猜测着、肯定着。一脸欢颜换成了满面愁容。
“你说,三班副够什么党员!……”
啊,副指导员气的是党支部会,原来虚惊一场!陈书云立时又振奋起来,变更了的脸色又变了过来。他附和道: “三班副就是能干活呗!”
“什么能干活,是典型的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老黄牛!”王向东立即纠正, “会上我坚决反对,可除了一排长支持我,他们都是另一个意见。”
“那陈指导员还不支持你?”
“嗨,可别提啦,陈指导员这个人,蔫乎乎,没有主见,是根墙头草,风吹两边倒;倒也倒不好,不往左边倒,单往右边倒,本来是做政治工作的,没有一点政治头脑!”王向东埋怨一通,心又宽下来道: “好在已决定他今年复员啦,要不茅坑总让
不拉屎的人占着,真急死人!”
“那他们都说些什么理由,难道您还辩不过他们?”
“说些啥理由,我首先指出陈厚强学习差,他们辩护说他文化低,不能跟文化高的同志比,按他的基础,理论学习是尽了最大的努力的。我说他整天只知道埋头干活,不问政治,没有路线觉悟,他们说,打坑道就是政治,就体现路线觉悟,理由还蛮充分,说什么当前社会帝国主义大兵压境,加速国防施工就是最大的政治,就体现很高的路线觉悟!你说,这是不是强词夺理!把施工和政治搅在一起,混为一谈,是不是荒谬透顶!他们还一个劲地摆他怎么吃苦耐劳,数年如一日,劳动如何如何好,我简直气愤极了!我大声惊呼:别忘了,我们是共产党,不是劳动党,我们是发展共产党员,不是发展劳动党员!……”
“好,好,驳得太有力啦,太解渴啦!”陈书云简直心花怒放。
“嗨,驳得有力又有什么用!”王向东转为感叹, “一个人不能劈成两半,不能分成四等份,八等份,投起票来我王向东只能伸一只手,意见再正确,结果还是少数服从多数!所以说气死人就气在这里!会后,我回味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句
话,越琢磨越亲切!实际生活中就是这样,往往真理不被人们接受,得不到伸张,而谬误总生翅添翼、甚嚣尘上!”
“对对对,指导员这条体会太深刻啦,我也有同感。”陈书云连连捧场。
“再拿团支部来说,我同意你,可别人又……”
“啊,我团表真的没有通过!”陈书云从兴奋的顶峰突然跌落下来,一时跌昏了。他紧咬嘴唇,低着头不言语了。
陈书云情绪突变,王向东看在眼里,急忙安慰道: “小陈,你的入团问题,你不要灰心,那天开完会,我就想找你扯一扯,后来材料压得没办法,一点空也倒不出来,我想跟你说的意思,刚才我们谈话,实际上已经说明白了,就是说,往往有些事情是
客观上的不幸。你没批准,不是因为你做得不够,没达到标准,而是别人的看法不正确。其实,你到排里这半年来,转变是明显的,进步是大的,成绩是突出的,但由于你原来走了一段弯路,别人的观感不能一下子转变过来。不过,你的表现,领导是看在
眼里的,领导知道你就行啦,今后在工作中再加一把油,入个团,还成问题吗?只要做出突出事迹,入党也不难嘛!……”
在王向东一番好言劝慰和鼓励之下,陈书云渐渐苏醒过来,带着伤感道: “指导员,您是我在部队唯一的最亲近的领导,我心里有什么想法不隐瞒您,不对,您批评教育……”
“说吧说吧,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吧!”
“现在城市兵心里都有一个小算盘,就是 ‘一年团,二年党,三年复员进工厂’,可我,两年过去了啦,团票还没拿到手。我空有文化,反而不如农村入伍的大老粗。在老乡和同志们面前,小脸不光彩不说,我爸爸每次来信都问我的进步情况,我无法回答。我一个女同学,也可以说是女朋友吧,见我当兵两年了,还什么也不是,都有点不想跟我好啦!……”小伙子的话语里夹带着轻微的哽咽了。
“你看看,怎么眼光那么短浅,尽说没志气的话,复什么员,进什么工厂,当个工人,还不是做机器的奴隶!好好干嘛,你有文化,脑子灵,树立雄心壮志,在部队里干它一番事业!”
陈书云摇摇头: “指导员,你的话也太不着边际啦,你把月亮说成是最香最甜的芝麻饼,可我哪里啃得着呢?你把天堂指给我,可我哪来的登天梯呢?”
“嗨,你怎么两个肩膀扛着个灵活的脑瓜就不开窍呢!常言道,世事多变故,时来有运转。一旦运气来了,不,共产党不讲运气,就是说遇上了好机会,那,有些事恐怕你连想都想不到!”
王向东在美妙的思绪中陶醉了, “就说孙玉国吧,原先是个边防站站长,也就是个小连长呗,可遇上珍宝岛这么一仗,你看哪个飞黄腾达!作为 ‘九大’特约代表出席大会,毛主席带头热烈鼓掌,多轰动呀,一棵无名小草一跃成为了政治舞台上的明星!他现在已经是副师长了。据说,军区还要结合他当副司令,你说,孙玉国是不是青云直上,一步登了天堂!当然,你会反驳我,全国又有几个珍宝岛?又出了几个孙玉国?孙玉国是特殊,不过,你可以看,随着毛泽东思想的大普及,当今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全国、全军涌现出了多少英雄人物和先进典型,这些人不都是很快入团入党,提干升官吗?我们也生活在这个时代中,同样沐浴着毛泽东思想的阳光成长,在我们身上就不能出点成果,也创造出个奇迹来?”
这一席话非同小可,小伙子完全信服了,振奋了,他激动地称赞道: “指导员,您的思想工作水平实在是高,话语是那样的打动人,启发人,激励人!你这一席话就似一把火,烧开了我的胸膛里的一锅水!”
“建立了信心就好,这是首要的,不过你还是要很好地克服一些毛病。这次为什么别人不同意发展你?你在学习上、工作上是付出了很大的力量,可你有些事情办得很不聪明,很引起群众反感,比如晚上坚持床头自学,一天晚上在你刚躺下的时候,连
长查辅去了,你又坐起来告诉连长说,你才放下书本睡觉,这是明显的自我显摆!你起大早帮炊事班挑水,你也怕别人不知道,故意弄出很大的响声……”
王向东的后几句话捅到了陈书云的痛处,他觉得脸上不好受,打断王向道:“别说了,指导员,看我今后的行动吧!”
一星期后,漆黑的夜晚,半夜十二点,轰隆一声巨响,随后又是两声枪鸣。打破了海岛的寂静,惊醒了沉睡的人们。三连全体官兵就似听到了战争爆发的警报,都持枪奔出了营房。
“是哪里爆炸?哪里放枪?”“谁站岗,岗哨呢?”……大家心慌意乱,空气极为紧张。喧闹声混杂不清,手电光柱交错纵横。不一会儿,在距连部不远处的坡下发现了一个躺着的人,
“谁?”人们凭着手电光亮,认出了是陈书云, “陈书云,小陈,醒醒,醒醒,是怎么回事?……”
陈书云苏醒过来,断断续续道: “有,有两个……特务,在……在连部……门口放炸……药包,我开了两、两枪……我追、追、没追上摔倒,倒啦……”
“快追!快追!特务上岛啦,抓特务啊!”
可把电话总机值班员忙坏了,插头插上,拔掉,拔掉,插上。不一会儿工夫,整个海岛上的驻军、民兵全知道了!全出动了!
王向东没有去追搜,他特意跑来亲自询问了陈书云一遍,陈书云还是那番话。王向东喜得跳起来: “好,好,英雄时代英雄辈出,典型的连队典型不穷,三连又出了个英雄陈书云,这是我们三连的又一大光荣……”
“老王,情况没弄清楚,先别乱吵吵,我们做领导的,还是冷静点好。”宋天亮劝止道。
“嗨,你呀,我亲口问过的,还有假!你不想现在形势多紧张,老毛子在珍宝岛吃了亏,他哪会甘心!前几天,不是他们的潜艇潜到离我们这不远的一个岛子跟前,是北海舰队出了猎潜艇,他才吓跑的吗?放特务到我们这岛上来是完全可能的!”
“那只是可能,不是事实,再说,陈书云这个同志思想基础……”
“嗨,这你不用担心,陈书云这个同志,我比你了解,尽管身上还有些毛病,但他是积极要求上进的,在当今英雄辈出的时代,在我们这样一个先进连队的环境里,他以英雄为榜样,在关键时刻,是能够挺身而出的!”
总之,不管是宋天亮,还是别的干部、战士提出疑问或劝止,王向东一一回驳,不予接受!他又是向上级报告,又是赶写事迹材料,好个忙活。愉快的忙活是不知累的!王向东一气写出了材料的初稿,双手捧着,兴奋地自言自语道: “今年三连的典
型材料一份超一份,一份比一份硬,本来我就够满足的了,没想到,关键时刻又拱出这么个大头来,这样的事迹才有分量哩!到了军区,肯定又是叫得响的!哈哈,这真是三连有幸,我王向东有幸!”
王向东把材料读给陈书云听,陈书云躺在床上听着,心中好不感慨,一汪激动的泪水浸泡了他明净的眼球。此时,他摔伤的腿还在疼痛,然而他想到获得的巨大成果,他感觉负伤的腿不是在疼痛,而是在产生一种叫人感受舒服的痒痒!多年不破的案件,在历史上不是没有过的,然而,三连连部门口的爆炸案,在几天里却弄清了真相。自事件发生起,岛上民兵就严密封锁了海面,对小岛上的一草一木、一块石头,都进行了清查,也没发现特务的影子。于是部队保卫部门会同地方治安人员,收集爆炸物的残余,加以分析研究,原来炸药包是用 《前进报》包扎的,导火索也是国产的。最后确定,这出戏就如同美国电影界名士卓别林对待他的作品一样,完全是由陈书云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的!
这么一来,王向东简直气得要发疯。损了他的面子,丢了他的脸,连队倒霉他倒霉。党支部会上,他坚决主张:报请上级批准,马上处理陈书云复员,派人押送回家。其他支委也有气愤的,但大多数意见是:事情已经发生了,不能感情用事,要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变坏事为好事!王向东听不进,坐不住,他跑去上厕所,进到厕所,他张口哀叹,说也巧,正好一只苍蝇撞进他的喉咙,他一阵恶心,连连呕吐,气得直跺脚,好多脏东西溅到了他的衣服上、裤子上、鞋子上。
在他顾不上自理的时候,有人用手帕为他擦拭身上的脏物,他定神一看:陈书云。
事情一败露,陈书云便从美妙幻想的云端里跌落下来,落到了一块最不干净的地方。灰心、失望、丢脸、苦痛……一切能伤害他情绪的东西一齐无情地向他袭来,他抵挡不住,他受不了。然而他还没绝望,他寄一线希望于王向东。副指导员平时待他好,有情在先。他要找机会跟他接触一下,求他看在昔日之情,从中帮点忙。他从窗户眼里窥候着,看到王向东去上厕所,他便随后跟了去。当他用手帕颤颤抖抖为王向东擦拭身上的脏物,王向东看到他时,他急忙哀求道: “指导员,我愚蠢,干了对不起你的事,你原谅我这一回,我永生也不忘你的恩情!求您……”
“什么,原谅你?当时怎么不对着自己的脑瓜放一枪!那么死了,还当烈士埋葬你哩!”王向东甩开他,气冲冲地走了。
陈书云独自留在厕所里,他昏沉了,他懵了,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他一时失去了生活的勇气,死神出现在他的脑际!他跌跌撞撞跑回屋子,身子往铺上一掷,长声的哀叹裹挟着话语:“完啦,完啦,一切都完啦!”
第二天,召开全连军人大会。
陈书云绝望地猜想:就在这个会上,要开除自己的军籍,当场扒掉帽徽领章,然后押送回家!或者投进监狱……他带着上刑场一样的惊恐绝望走进会场,无可奈何地等待可怕的发落。会场设在饭堂。全连同志成班纵队整齐地坐在小板凳上,许多人低着头。同志们的情绪,除了一些人的怒目气愤之外,则便是参加追悼会一般的严肃。宋天亮背后有凳子他没坐,他站立在讲台前,在从未有过的寂静中,他的沉郁的声音显得格外震耳。
“同志们的心情都很沉痛,我跟大家一样,也在沉痛,不幸的事情在我们连队发生了,这是当事者的耻辱,是连队的耻辱,是干部的耻辱,同志们的耻辱,大家的心情怎能好受呢!但是,同志们,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是无法挽回的了,其实,这类事情的发生,也是难以避免的。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丑事,我们光沉痛、气愤,行不行呢?那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因感到耻辱抬不起头来,不能因气愤感情用事,我们要很好地冷静地对待,总结经验教训,做好工作,变坏事为好事。”
宋天亮沉忧、平静的语气,使陈书云消去了几分恐惧。
“事情发生在陈书云同志身上,他要负很大责任,但他是不是要负完全责任呢?我认为不应该。现时代浓厚的虚假风气对他有毒害,我们干部对他的思想脉搏摸得不准,教育方法不得当,同志们的帮助也没有到家。这些都是导致他造假当英雄的一些教训。事情揭露后,陈书云同志很痛苦,思想压力很大,这是大家看到的,我们也应该相信。陈书云同志出身于工人阶级家庭,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在无产阶级的学校里学的文化,是棵纯洁的幼苗。入伍到连队这两年,由于幼稚、私心,革命目标不明确,走了一段弯路,但通过教育帮助,还是在进步的。我们应抱什么态度对待他呢?是歧视、讽刺、打击、冷眼相看呢,还是帮助、教育、亲热,拉着他一起前进呢?同志们,一个人总是有缺点错误的,当一个人犯了错误的时候,他痛苦、失望、丧失信心,这个时候最需要同志的温暖和指引!陈书云同志目前正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能不伸出友谊之手呢!陈书云同志是我们的阶级弟兄,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的!我们痛恨他的错识,但我们要同情这个同志,我们有责任拉他一把!”
陈书云心中的恐惧完全解除了,他在静静地听着连长的讲话。
“同志们,我们作为先进典型连队,出了这样的事情,是不光彩!但先进连队也不是不允许出一点问题,出问题是不奇怪的,反过来,一贯正确、万事好倒是奇怪的。因为世界上的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每时每刻都在起变化,我们搞革命,就在于做这种转化工作,创造条件引导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陈书云同志出了问题,我们要通过工作,把矛盾转化过来。先进连队,不是坐享先进,先进是在斗争中表现出来,并通过斗争不断巩固发展的。问题出来了,我们要因势利导,做好工作,使事物变化有利于革命,这才能体现出先进单位的先进来。一个先进单位一点乱子都出不得,出了点乱子就束手无策,毫无办法,那还叫什么先进呢?同志们,党支部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帮助陈书云同志进步,不把陈书云同志教育好培养好,决不让他出三连,决不推他回地方!同志们,党支部的决心,大家支持不支持,拥护不拥护?……”
“拥护!”“支持!”……会场上沸腾起来了。
连队的温暖、阶级的友情像一把烈火烧燃着陈书云的心,他哭了,他痛哭流涕,他坐不住,他踉踉跄跄向讲台走去!
“我,我对不起连首长,对……不起同志们,对不起连队,
对不起党的……培养、教育,对不起……父母……”陈书云在悲切中断断续续地吐出了这些话这后,泣不成声了。
“小陈,心情不好受,别说了。回铺上去歇歇去,走,走吧!”宋天亮搀着他的胳膊,劝说着。
“同志们,我,我有千言……万语要对大……大家讲啊……可我,我一句也说不出来了,大、大家宽容我,不、大家挽救了我,一个人,不能……不能总不要脸,看、看我今后的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