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梦笔(十二)

摘要:草堂梦笔(十二)

草堂梦笔(十二):《诗学断想》(三)
辽西雷子

  6、跳出物质的包围:不可否认,这是一个缤纷陆离的时代;经济的发展让物质得到空前的繁荣,而繁荣背后的心灵呢?它是否得到了同样的丰富?我从自己周边看到的,只有麻将的喧响声中不断垒起又推倒推倒又垒起的“长城”;想想人们把这种娱乐叫做“堆长城”,真是对古老长城的极大嘲讽。城里人闲暇时不知怎样,农村的冬闲也好,平时的闲暇也罢,一张方桌四个人,各居东南西北,围观者无数,这景象无论如何不能不令人悲哀。而女人们聚在一起,若不是同样的搓麻将,就是相互夸耀一下自己又添了怎样的新衣与金银饰品。在这样的人群中,我只能是无言沉默的一个;别人说我这是自卑,我不辨解,只是淡淡一笑;因她们所看重的恰是我最不屑于的。

  我满足于自己小小的书屋,书当然不是很多,但每本书里都有我吸之不尽的智慧。少小的时候,总感觉自己非常的笨;曾天真地想,如果上帝许诺我美貌和智慧中的一件,我该挑哪一件呢?这真是很矛盾的一件事,哪个小女孩不希望自己漂亮可爱,是要海伦一样的美貌,还是要所罗门一样的智慧?上帝只肯给你一样,你自己看着挑吧。矛盾到成熟的年龄,终于醒悟了:美貌会老;而智慧却得以永恒。摒弃了外在的物质诱惑,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心灵。而内心的大美不是所有人都能发现的。这种觉悟的迟至,难免让人忧伤;想起白白度过的年华,无所事事中挥霍的青春,此时多希望人生能从老年开始,那样我们将少走多少弯路和歧路,生命也不会再无谓的浪费。而一切都没有回头的可能……

  诗歌同于又不同于别的艺术门类,一个写诗的人可以做诗之外的任何一项工作,但他的精神必须是清洁的纯粹的,甚至可说是圣洁的;所以人们才会说诗人代表人类的最高良知;诗人体现着一个社会的良心。只是越来越多写诗的人已偏离了这两条轨道,才会让人们对诗歌也对诗人不再重视,甚至蔑视。我赞成每个人都有追逐物质丰富的权利,诗人首先是人,他当然也有这个权利。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再简单一些呢?被繁复的物质所包围,或陷于物质的安逸与享乐,我实在看不出其中能产生真正的大诗人。历史上不朽的诗人如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哪个不是历经苦难?当然也有不经苦难而成就其伟大者。但我从这些人的苦难中感受到了苦难同样可以变成一种光辉。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让我在2000年离岗后既安于自己清贫而不乏丰富的生存处境,甚至在有机会重返工作岗位的时候也采取了一种冷调处理。相对于金钱与物质的丰富,我更害怕那种精神的清贫。一种看似自我封闭的生活,其实是在封闭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心灵是自由的,哪怕它体现出来的是忧郁,这忧郁中也自有它的一份不足为外人道的快乐。

  两千年前,那位伟大的人子在人类黑暗的历史深渊里振聋发聩:“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约翰福音》8:12)——那么我的黑暗中的行走,又何尝不可以看做是跟随这光的行走呢?!

  2006-3-2凌晨0:57烟隐庐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