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朝阳百家——邓集文《多迈了一步》

摘要: 邓集文,男,1946年生于湖南邵阳,1965年参军入伍,即赴援越抗美前线,历经生死考验,在火线上入党。1967年凯旋归国,长期在部队团、师

\

    邓集文,男,1946年生于湖南邵阳,1965年参军入伍,即赴援越抗美前线,历经生死考验,在火线上入党。1967年凯旋归国,长期在部队团、师机关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后攻读文秘专业,沈阳大学毕业。自悟丹青,成为湖南省美协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湖南湖山书画院执行院长,齐白石大师再传弟子。数十年间,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新闻、诗歌、小说、书画及摄影作品1000多件。出版的专著有《邓集文画集》、《邓集文作品集》、《土气·豪气·文气》(花鸟画艺术家邓集文作品)、《风雨情》(邓集文诗集)、《多迈了一步》等多部。迄今,先后在辽宁、湖南、山东、浙江、台湾和香港举办个展和联展。2011年12月,国画《横行不霸道》荣登世界艺术殿堂巴黎卢浮宫,获法国国家美协颁发的“特别奖”。

    邓集文转业后,一直工作在辽宁朝阳。豁达豪放、重情重义的邓集文把朝阳视为第二故乡,凭借其聪明才智在这里成家立业、成人达己。自今日起,《今日朝阳网》将陆续刊出邓老先生的专著《多迈了一步》(该书成稿于1982年,2015年初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步推介邓老的一些美术作品,以飨天下网友

多迈了一步

第八章 出了 “成果”

    汤副政委想找宋连长谈谈,宋连长也想找首长唠唠。宋天亮想唠的事,是他对汤副政委归纳为 “电灯熄了,油灯亮了”的这个三连大学理论的新面貌感到不安。诚然,毛主席号召 “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舆论界在喊:学习马列、毛主席著作,比吃饭睡觉还重要,战士下工夫看书学习,他宋天亮绝不能有半点非议,但他想,连队每月政治学习常常安排十天、八天,每天又还有 “雷打不动”的一小时 “天天读”,学习时间够充足的,晚上再这么点灯熬油没什么必要!部队作息时间是根据科学安排的,耽误睡眠影响白天的工作,也有损战士的健康,部队的住宿条件本来就很差,战士都睡的双层铺,每个人只有六十公分宽的位置,那么多的油灯一亮,满屋全是油烟子,雪白的蚊帐几天就熏黑了,战士早晨起床鼾的鼻涕、吐的痰跟墨汁一样。再说,趴着看书,对视力影响很大,书又是枯燥的理论本本,谁能坚持多久?是走形式,没有多少效果……就三连来说,宋天亮想,待工作组走后,连队不再倡导,再跟战士们讲些道理,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好白天的时间看书学习,问题就慢慢解决了!宋天亮之所以不安的是,这 “电灯熄了,油灯亮了”,已经当做三连大学理论创造性的发明写进了试点教育经验材料里,工作组回机关后必然大肆宣传,在全团铺开教育时,势必在所有连队推广!这样一来,三连的这一花花名堂便将祸害全团,让全团战士遭遇灾难!想到这一层,宋天亮觉得地应找汤政委谈一谈,向首长阐明自己的见解,劝首长慎重考虑,莫把这坑人的东西当宝贝。
    汤增云正在房间里犹豫不决,宋天亮推开门一脚迈了进来。
   “政委,您不忙回机关吧?……”
    “不忙,不忙!”想找的人突然来到了面前,汤增云不由一怔!但他很快慎静下来,面露微笑道:“你有事?”
   “想跟首长汇报汇报思想……”
   “好哇,坐,坐。”
    两个人面对面坐了下来。汤增云请宋天亮抽烟,宋天亮没客气,伸手接着。两支烟都点燃了,同时抽起来,在递烟、点烟这点工夫间,汤增云灵活的眼神连连察看宋天亮。在对方话未说明之前,他心神有些不宁。
    “政委,我找你,我想谈谈我们连晚上点灯学习……”
    “噢,你对 ‘电灯熄了,油灯亮了’……”
    “是的,我个人有些看法。”
    “好哇,那你说说,说说你的看法。”
     宋天亮吸一口烟,开始毫无保留地讲述他的观点。他说他认为连队政治学习时间很充分,战士抓紧白天学习就够了,晚上另外加码影响战士白天的精力。房小人多,油烟大,有损战士的健康!他还说了他看到有些战士打开毛著作幌子,实际在看小说、写家信。有的战士困得没法,趴在书上睡觉了,灯火烧焦了头发……
    在宋天亮讲这番话的时候,汤增云昂躺在椅子靠背上,眼睛果朝上望着房子的预制水泥盖板,直垂的夹烟的右手几次抬起来反向肩背后弹掉烟灰,再送向嘴唇,他每次都重重地吸一口,随后带气吹出一根烟柱。待烟柱散开时,已离他面部很远,听宋天亮
讲得差不多了,他懒懒地问一句:“那你的意思呢?”
     “我觉得我们连队这个做法欠妥当,请首长回去别向团党委汇报,不要向兄弟连队宣传……”
    汤增云拨弄着脑袋从椅背上直过身子来。这是不纳谏言的举止,宋天亮看在眼里,心中好生苦闷!
     “我说你呀,小宋啦!”汤增云吸完最后一口烟,弄掉烟蒂,开始了上级对下级的教诲, “我听你的话大概是那么三点:一是没必要;二是条件不许可;三是走形式……”
    汤副政委善于归纳的本领不能不令人佩服!宋天亮不表示异议。
   “哎呀呀,小宋啦,你怎么能这样去看问题呢?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毛主席指示:‘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林副主席号召:‘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革命导师和领袖们都十分重视革命的理论,文化大革命以来,亿万革命群众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蔚然成风,许多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都深深体会:一天不吃饭、不睡觉可以,一天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当前大学红九连先进经验,连队培养无产阶级理论兵,我们怎么能够去阻止战士学理论的积极性呢?怎么能够认为晚上读书没必要呢?学习条件差一些,这是正常的!哪里艰苦哪安家是工程兵战士的光荣,钻山沟住帐篷,是我们生活的特征,我们不可能有学校的学生那种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条件艰苦些就不搞理论学习?再说,我们现在的条件比起 ‘抗大’来那不知强多少!革命前辈学习没有灯照明,没有纸笔,用树棍子在地上写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光荣传统!至于个别人看小说、写家信、打瞌睡,那总是极少数,我们要看多数,看主流。不要抓住个别现象否定大方向!这么多人看书学习,收获是主要的,效果是主要的,有了数量也就有了质量,没有数量光要求质量那是空话!不要以为这是走形式,内容必须通过形式来反映,没有形式反映不出内容!文艺革命的伟大旗手江青同志亲自培植的八个革命样板戏,戏中的革命内容就是通过京剧这种形式来反映的。还有评剧、东北二人转、河北梆子、河南豫剧、山西眉户、上海沪剧、湖北楚剧、四川川剧,还有你们湖南的湘剧、花鼓戏等,全国三百多个剧种哩!可不能小看一定的形式!……”
    汤增云条条是道,有板有眼地批驳宋天亮的观点,宋天亮是个固执之人,在这一通误导之下,反而更觉得心中的话鼓得难受,不说出来不痛快!他道:“政委,对培养 ‘理论兵’这提法,我总觉得不大对劲似的!人民解放军是执行革命任务的武装集团,把战士培养成理论兵,那将来怎么上战场?怎么对付敌人?……”
   “嗨呀呀!我说哩!”汤增云深深憾叹: “怪不得我在台上宣讲文件,你在下边睡你的觉,全连轰轰烈烈搞学习,你一心挂着工地,不仅自己几次去工地,还派战士去,影响战士的学习!……”
    听汤副政委批评这些事,宋天亮解释道: “政委,坑道里的电路每天都得检查,要不出危险!……”
    “政治是压倒一切的嘛。”汤增云简直有点不耐烦了。
    宋天亮道:“照政委您这么说,我们打坑道不是在搞政治?”
   “那是明摆着的军事、业务嘛,怎么能跟政治扯在一块呢?”
    汤增云不假思索就表示出了不赞同。
    “我可不这么看。”宋天亮微笑道:“毛主席说:‘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当前社会,帝国主义大兵压境,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在投入紧张的战备工作,我们团眼下所担负的工程任务是国家整个战略部署的一个组成部分,怎么能说不是政治,而是纯粹的军
事业务呢?……”
     这可叫汤增云怎么回答?汤增云这功夫也的确感到舌头有些发短。然而他的脑子是转得快的,他显得若无其事地咳嗽两声之后道:“那也是,什么东西都不是绝对的,军事里边有政治,政治里边有军事。不过我们得这么看,小宋,毛主席说 ‘当前的主
要危险是修正主义’,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我们抓矛盾要抓住主要矛盾,批修,批复辟派,是我们国家当前最大的政治!从这个意义出发,你就对培养理论兵不难理解了!”
    “政委,我的观点是,培养 ‘理论兵’这种提法太过左,太极端!”
    “嗨,宜左勿右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是政治领先,
     对于突出政治,再怎么提也是不过分的!”
     宋天亮本来想说一句:我们不要忘了列宁的教导, ‘真理向前迈过一步便成为谬误!’但话到嘴边滞疑了,他认为对方不会去深思和接受这种观点的!一定会把毛主席 ‘矫枉必须过正’的话搬出来,说些什么文化大革命前刘少奇一伙反对突出政治,反对突出毛泽东思想,现在是矫枉过正的时候,突出政治搞得过一点是必要的等等一套似乎是正确的、辩证的理论来回答他,他觉得这种辩论没意思继续下去了,他缄口不出声了。宋天亮不言语了,汤增云则认为对方到底被自己说服了,一时心中不免感觉轻松和快愉。转而态度友善地说道: “小宋啦,你任职连长时间不长,工作还没经验,事务显得忙一些,这我是能够体谅的,但再忙,你也不要忽视政治学习,政治是头等大
事,一定要摆到头等重要的位置,不然思想就会落伍的,掉队的!团党委对三连、对三连的干部寄予殷切的期望!我个人,对三连的感情就更深一些,党委分工我重点抓三连,我很高兴,我很喜欢三连,喜欢你和小王几个年轻的干部,你们都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说到小王,王向东,我想说一句,在政治上,他比你宋天亮要灵敏一些,你要向他学习……”
    不管汤增云关怀、爱护和鼓励的言语怎么动情,宋天亮神态木然,不出声,不点头。
    汤增云只好收场了: “好啦,今天话说得不少啦,最后送你一句话,这句话对你是实用的!是林副主席的一句话,林副主席说:‘我是搞军事的,但我对政治感兴趣。’”
    谈话结束后,汤增云坐在回团部的小车里想:三连军事一把手的职位交给宋天亮这样的人,对这个典型连队实在是个危险!
    他禁不住长声哀叹: “团长呀,参谋长呀,你们的眼力也太成问题啦!”
    按照抓革命、促生产的理论,怀着政治上去了,生产就自然而然上得去的信念,一周政治学习结束之后,王向东率领一排上工地去了。
    一阵震得大地发颤的爆破声后,一股股硝烟从坑道口滚卷出来,使明朗的海空一时呈现一片死灰。
    随着时间的推移,硝烟渐渐的稀淡了,软绵绵、晃悠悠地从坑道口一缕一缕飘卷出来。
    王向东瞧着这种情景,朝罗中彪昂一下头: “唉,一排长,可以进了吧!”
    没等罗中彪开口,身边几个战士抢先替他答道: “不行啊,副指导员,还早哩!”
   “我看坑道口没多少烟出来。”王向东道。
    “嗨,别看坑道口的烟少了,可里边的烟大着哩,副指导员你刚从机关来不晓得,要是现在就进去啊,什么也看不见,无法作业不说,硝烟还会呛得你喘不过气来,把你熏倒在地的。”
    “那得等多长时间啊!”王向东道。
    “大约半小时吧!”战士们道。
    “那不行,等这么久多误工啊,这还怎么加快进度啊?”王向东道。
    “以往的规律都这样。”战士们道。
    “我们不能被规律束缚住手脚,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发扬革命精神,毛主席说 ‘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的。’”
    “对对对,我赞成副指导员的观点,毛主席号召我们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坑道里硝烟大一点怕什么,看不见摸着干,烟呛人,硬坚持,精神上压倒它,困难就向我们低头了!”
     排长表态赞同副指导员了,而且更加理直气壮,战士们便都缄口不语,不再表示异议了。
   于是,排长打头,战士们跟随在后,都钻进坑道里去了。越往前走,能见度越低,呼吸越困难,然而没有一个后退的,一个跟着一个手扶着坑道两壁,咳嗽着走到作业面上。凭着实践经验和对亲手打出来的坑道情形的熟悉,战士们摸着搬石头,装小车,开始了艰难的排碴作业。就在这当儿,只听得轰轰隆隆,噼里啪啦一阵响,随后,作业面成了闷葫芦,全排谁也看不见谁了。一个个全惊呆了,宛如一根根截立着的木桩。“不好了,塌方把出口堵住了,我们全关在里边了……”这为难万分的处境,一经有人道破,呆若木桩似的人们立即都颤动了,惊叫起来了: “哎呀,这可怎么办呀,这不要活活憋死吗?” “烟没散尽,也没排除,就撞进坑道来,这是自己找死啊!”
    在这紧要关头,危险时刻,还是老同志沉着、冷静、有主见。这时,只听得副班长陈厚强大声说道: “同志们,都不要焦急,不要慌,大家一齐扒,扒出个洞来爬出去。”
    大家纷纷响应,即将行动的时候,排长说话了: “同志们,越是在紧要的关头,我们越要靠毛泽东思想来指挥战斗,大家跟我一起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
    “排长,这是什么时候,还念语录?时间就是生命啦!”陈厚强气愤地大声嚷着,头一个扑向了塌方处,战士们到底都没有失去理智,明白人活着全凭一口气,在这个时候, “语录”念得再响、再多,也救不了大家的命,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于是都响应
陈厚强,随陈厚强涌向了塌方处。
    宋天亮从营里开会回来,刚来工地,就听见了大塌方的响声,他知事不妙,当机立断,立即和副指导员召集二排、三排组织抢救战友。
     这时候人的干劲是无法估量的,效率简直胜过了装载机,不一会儿,塌方两边的战友便渐渐接近了。扒呀,搬呀,甩呀,一个个象松鼠般敏捷地忙活着,很快扒
通了,发现一个人了,宋天亮认出是陈厚强,急忙问: “大家怎么样?有压着的吗?排长哩?……”
   “排长,排长还在念语录哩!”陈厚强气愤地,然而力不从心、声音艰难地、微弱地说了这么一句,就瘫软了。
   “啊,排长在念语录!这可真是 ‘三忠于’的典型,了不起的英雄!”王向东如获至宝,激动得跳了起来。
    终于扒开了,喊呀,摸呀,背的背,扶的扶,坑道里一片忙乱,犹如战场上抢救伤员。
    拿战场作比,王向东便是一名随军记者,他串前穿后,紧张地采访着 “英雄事迹”!
    人员渐渐地都在坑道口集中了,有的庆幸,有的后怕,人声鼎沸,全场喧哗。
    宋天亮最后从坑道里出来,面对这一片乱哄哄的场面,他尽量让自己的脑子保持冷静,他叫一排长赶快清点人数。一排长则立即布置各班长,通过清点,一、二班长报告不缺,唯有三班长惊慌地报告,他班还少新兵李敏。
     不好!宋天亮是仔细查看了一排作业地段,认为没有一个人了才最后出坑道来的,既然缺人,那肯定是埋在塌方里了,战友生死未卜,行动刻不容缓,宋天亮立即布置力量,亲自率领,火速重返坑道,来到塌方处。宋天亮沉着布置大家,分散趴在塌落的土石堆上用耳朵贴地仔细听听,哪块有声音。抢救队伍立刻遵令行动。听了两分钟,没听到有人的动静,宋天亮果断地让大家立即动手翻寻。同时告诉大家,不要动锹镐,只能用手搬,眼睛注意看,不要碰伤李敏……
    这些经验,许多战士是清楚的,宋天亮话音未落,大家已经动起手来。
    搬的搬,递的递,扛的扛,大堆的塌方土石一层层地被扒开,被搬走,甩向一边,这紧张的战斗约莫进行了十分钟,突然有人惊叫:“在这里,在这里,看到一只手啦!”听得这个信息,在各处翻寻的人即刻停下来,围向惊叫的人。大家集中力量,小
心地、飞快地搬开压在李敏身上的石块,轻轻地把李敏抱起来。
    李敏已完全失去了知觉,只有心脏尚未停止跳动。救护车及时来到,急急将人送回卫生队。医生们立即会诊:全身多处受伤,尤其是右侧脑颅开裂和生殖器重创两处,最为致命。卫生队力量不济,立即向海军求援,海军火速派出快艇,劈波斩浪,以最快的速度将伤号送上大陆,送进了大连小平岛军医院。
    工地抢救结束后,王向东脑子里哪里考虑什么事故不事故,
    他很快与汤副政委接通了电话,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报告三连出了 “三忠于英雄排”的消息。
    汤增云自然惊喜不已,当即电话里指示王向东,要尽快写出事迹材料。
    一则代表连队看护伤号,再者还希望在伤号身上出点东西,王向东随同李敏去了大连。
    李敏的伤势是十分的险重!脑袋肿成小水桶一般大,身子和四肢全身红肿,这里青一块,那里紫一块。人一直昏迷不醒,每天挂吊瓶不停的输氧、输血、输液,维持生命。十九岁的年轻生命在经历一场持久的生死搏斗!
    一天,二天……整整五天过去了,第六天早晨,守在床边的女护士和王向东发现李敏肿胀的眼皮和嘴唇在微微抖动!伤号苏醒了,王向东敏捷地取下床头墙上毛主席挂像,举到李敏眼前。李敏费尽了力气眼皮睁开了一条缝,能见到一丝亮光了!王向东手指毛主席像不失时机地连连道: “小李、小李,你看这是谁?这是谁?……”李敏的嘴唇艰难地动了动,发出了微弱的几乎听不真的声音:“毛———主———席———”。“毛主席万岁!”王向东突然高喊着蹦了起来!
    床前的女护士骤然一惊,闪向一边,惊愕地望着王向东。
    王向东手舞足蹈: “好!好!小李昏迷六天,醒来头一眼看到的是毛主席!头一句话喊的是毛主席!小李心中只装着毛主席,真了不起,真了不起!……”
    女护士这时镇静了些,她连连呵斥王向东: “嚷什么嚷,别吓坏病人啦!出去嚷出去嚷,到外边疯去……”
    王向东跳出病房,满走廊、满医院喊去了!
    王向东喊够了,喊累了,便要电话向团里报告。团党委分工汤副政委主要抓三连,抓典型,抓文字方面的工作,王向东挂的电话自然又是汤副政委接。激动人心的报告通过海底电缆,传到海岛,传到汤增云耳朵里,汤增云欢喜得蹦了起来,对着话筒连声夸赞和祝贺!他告诉王向东:三连涌现出 “三忠于英雄排”的事,这几天已由师、军报告了军区。军区指示团里赶快写出事迹材料,派人去军区汇报。团党委决定让他不要回
岛上去,到大连招待所把材料赶写出来,直接赴沈阳汇报。王向东这头是连声的照办,表示坚决完成好任务。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