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化石宝库
——云蒙山木化石群考察侧记(三)
文/雷艳华 编辑/雅贤
木化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一般的地方发现一两株,就已视为奇迹;多数地方的木化石,属异地收藏。云蒙山接连出土的木化石绵延已达三十几华里,纵横各岭间,其特点是品种繁多,质地精美,颜色丰富,许多进化为鸡血玉化石、翡翠玉化石、玛瑙玉化石、五彩玉化石。其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分布之集中,堪称一座“远古化石宝库”。
11月2日下午。大姑峰,双泉寺。大姑峰位于云蒙山西南侧,峰下有一古寺,寺中及寺旁多古榆,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层红色寺门,之上为两层大殿,勾檐画角,双龙戏珠,衬着几株二三百年的苍桑古榆,颇有历史厚重感。大殿后面山上有一古泉井,寺名因此而来。山上多林木,时有群鸟纠结起落。站在山间远望,对面苍茫群岭,一层层起起伏伏,波澜壮阔,蔚为壮观。云蒙山就突兀于众岭之上,“中国地图”格外清晰,在其两侧,众山岭围成一个个巨大的“将军座”,更神奇的是在其前方岭中竟“开”出一道正门,苍脊衬着白雪,一时让人分不清天上人间。
折往米家沟。路边一处废弃的古宅,庭中荒草深深,房屋前面墙壁及侧壁镌着青花,古朴素雅。主人不知去处。往深山中走,向阳坡上一大片梨园,梨树上还挂着冻透的果实。对面岭上遍是松树,一株树形奇特优美的古杨伫立谷中,守着这初雪后的大寂静。继续前行,路边几座残垣断壁,房屋的顶壁已拆除,墙基和前墙上巨大的长方立石还在,院后一株古梨树,依旧挂满无人采摘的果实。院中遍植杨树,一方青石磨静立林中,遍地皆是厚厚的黄杨落叶。出院门,前方巨石崖上一截老树根紧紧扣住岩缝,草木顽强的生命力让人暗自惊叹。山间岩石有的嵌着玛瑙化纹线,有的上面爆开一簇簇白色玛瑙花,用手掰,怎么都弄不下来,用石头砸,又怕砸碎,想来想去终是放下了,这深山中的宝物,还是让它在山中完整着自在逍遥吧,到了人间,总免不了要碎掉。阴坡处,前两日的冰雪还冻在草丛上,细长的草叶缀满一颗颗晶莹的冰珠,惹人爱怜。坡顶上大片红色玛瑙石碎片,四处寻找,也找不到它们的源头,恍然明白,这坡顶原就是它们的发源地,是经年的雨水冲刷,才让它们露出地表。往岭上走,又发现“云纹木化石”的碎片,来不及探查周围各岭,天色就已暗了下来。
11月3日。上午,云蒙山下“映云坡”。村中老李引路,一行人登上“映云坡”,站在坡上回望云蒙山,一片初冬灰色草木间,惟有“中国地图”闪着银光,是前几日的冰雪结在石上犹未融化,却只有站在这个坡度才能看见这片银色光,算得是一大奇观。山行不远,即发现红色“鸡血木化石”和绿色木化石碎片。越往高处碎片越多,环坡皆是,不少已经玉化,伴生大量玛瑙石、玛瑙蛋。登到岭上,在一处村民挖的“鱼鳞坑”边,发现许多正黄色木化石碎片,再看坑中,恰是一大株正黄色木化石。翻过一道岭,山坡上又发现一片土黄色木化石,有的黄色石皮上面伴生草绿色花纹,有如苔藓,极为艳丽。坡下一道谷中,碎砂岩中满是簇簇玉芽,形如虫卵,旁边不远处有彩色木化石碎片,红、黄、绿、褐、紫,阳光下,斑斓纷呈,耀人眼目。这些木化石的图纹极其美丽,有的如波涛起伏,有的若云起云涌,有的如飞龙盘谷,有的若彩凤凌风,让人爱不释手。
下午,前往云蒙山“双石岭”。村民小陈引路,据他介绍,双石岭两侧皆有木化石,数量极多,这又是一个令我们振奋的消息。沿山路曲行,路边岩石处处布满白色玛瑙化纹线带,这种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非常集中而明显,是十分珍贵的地质资源。谷中多高大乔木,中央开阔处一株古柳,高耸云天,古柳树形极为奇特,基部树干扭结突出,形如“土地神”,树干中部凸凹有致,状如梅花鹿,在周围一片新植的小白杨中,独占风姿。一汪汪的山泉水,在谷底静若处子。来到岭下,石坝砌成的梯田上栽着一行行的苹果树、梨树,岭上青松。岭间到处都是木化石的碎块,多数已经玉化。细看草丛中、沟岭间,一丛丛的木化石,红、黄、蓝、绿、紫,五彩缤纷,遍岭皆是,数不胜数,令人惊叹。这自然中不朽的造物,显示着大自然自身的谐调和伟力,也显示出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奈,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都罢了,看今不若看古,看今又何尝不是看古?活着活着我们也就活成了古人。岭上平坦开阔,一轮夕阳正红,江山威美,让人无限留恋。
11月6日。随市里过来的果树专家李主任进山考察。上午参观了“莲花地沟”木化石群1号基地,接着前往“小峡口”观看梨园。路上碰见69岁的村民老孙,听他介绍,当初这片梨园有7000多株,大集体时栽种,现在只剩下5000多株,已有四十五六年的树龄。至于二百多年前的老梨树,在1963年困难时多数已毁,余下的古梨树并不多。老孙是个健谈的人,一路领我们看那些古梨树,还有深冬也不冻的两处山泉水,一路说着他的成长见闻。那时的山上有狼群,夜里常听见狼的嚎叫,他还见过进山的八路军,穿着草鞋,还有中央军,也时常进山来搜索。说着就说到前年朝阳过来几个人,让他领着在山中满山寻找红色石头,泼上水,特别鲜艳,之后用车运走了五六袋。这个最新的情况一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那些人寻找运走的极有可能就是“鸡血木化石”。如此看来,附近的山上肯定还有木化石分布。
下午,去云蒙山下参观了“红玉岭”的“鸡血木化石”,之后前往“梨树沟”果园考察,这片深谷中的果园土质肥沃,果树长势极佳。引路的老冯听人说果园岭上也有木化石,一行人决定顺路去探查。岭侧的红苇草有半人高,荆条密布,登到岭上,首先发现大量玛瑙石,接着就发现红、绿色木化石碎块,还有不少“云纹石”,岭上草丛茂密,很难找到树源。但在裸露的石坡处现出几丛绿色木化石,估计更多的是埋在草丛下的土层中。此时暮色渐深,带了几块标本,一行人从深谷中折回。
11月10日。按村民老孙提供的线索,在“棉花地沟”深山脚下的一户人家院里发现几株木化石,往山上寻找,山坡上几道沟中也出现木化石。沿着谷中小路继续前行,至深谷,草丛中荆条密布,路不可辨。顺着谷中岩石向上攀爬,也不知登了多久,眼前突然出现绿色玛瑙石,一块块晶莹如翡翠,顺着这条玛瑙线走,来到一面砂岩前,岩中嵌满绿色玛瑙豆,玛瑙豆滚落处,留下一个个豆大的浑圆石窝,这样的岩石之前见过一些,当时搞不懂岩石上这些浑圆的石窝是如何形成的,原来竟是这样。这个发现令人惊喜。往上走,玛瑙石越来越多,形状也越来越奇异,有的如小鸟,有的像松鼠,有的像飞鱼,有的如玉佩。一块图案斑斓的大圆石闪烁在阳光下,远远的就非常醒目,低头看草丛中,绿光莹莹,捡起一看,竟是一块状如绿玉的玛瑙蛋,一侧浑圆,一侧平薄如翅,有如古代的玉石斧,举向阳光,平薄的一面已臻透明,莹润可爱。这又是一个惊喜,感觉更大的惊喜还会出现。爬到岭上,只见彩色玛瑙遍地,白笋一样的水晶遍地,一时让人不知如何是好。顺着岭往东走,渐渐出现血红、橙黄、蓝绿、褐褚色木化石碎块,血红与橙黄交织,在蓝绿与褐褚之上,灿若群山之上现出的朝阳。岭上风硬,吹得人几乎站不住脚,绕到岭侧,又是一片红色、绿色木化石;绕回岭前,一面坡上一株彩色木化石已被人挖开,五色斑斓中又嵌着一道道白色玛瑙化纹线,洒上点水,立刻艳若朝霞。这就证明老孙当年领着那些人寻找的果然是“鸡血木化石”。老陈也说,更早几年,一位北京过来的客人到这里的山上找石头,之后运走了一车皮,看来,这些人找的都是“鸡血木化石”。往岭下走,一片土黄色木化石顺着山路一直铺延到岭下。
至此,历时达两个月的云蒙山木化石群考察基本结束。木化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一般的地方发现一两株,就已视为奇迹;多数地方的木化石,属异地收藏。云蒙山接连出土的木化石绵延已达三十几华里,纵横各岭间,其特点是品种繁多,质地精美,颜色丰富,许多进化为鸡血玉化石、翡翠玉化石、玛瑙玉化石、五彩玉化石。其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分布之集中,堪称一座“远古化石宝库”。木化石所在区域的山岭和地下,则埋藏着大量植物化石,与这里的木化石一样形成于一亿六千万年前,目前已发现的有蕨类植物、卢木植物、林德勒枝、特尔马叶、似罗汉果等化石品种,印痕清晰,枝叶分明。这些化石尤其是木化石,对研究远古时代森林物种演变及古地理、古气候、古树木、地壳运动、构造变动、沉积环境以及现代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变异之关系具有重大意义,是一处十分珍贵的地质遗产。
此次考察队的人员主要有:雷凤祥,朝阳县县长助理,尚志乡党委书记,赵尚志研究专家,云蒙山文化研究的开拓者与集大成者,是此次考察组的组长。成员:张磊,尚志乡林业站工作人员,奇石鉴赏家与收藏家。雷子,经常埋头文字中的人,喜欢草木、石头,一个跟着闲看风景的人,在此次考察中大开眼界,也大长见闻。
2009-11-13/14烟隐庐
补记:11月21日,下午。朝阳济赞堂化石馆董事长李海君先生(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和馆长高志娟女士(中国观赏石协会常务理事)慕名来尚志乡考察木化石,由于前几天的大雪尚未完全融化,我们只能领着就近参观了“红玉岭”的木化石群,白雪映衬下,一大株一大株的红色木化石衬着上面黄褐色斑纹,愈显鲜艳,李会长忍不住赞叹道,“这可说是世界一流的观赏石景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