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王国璀璨的明珠

摘要:朝阳素有“化石王国”的盛誉,随着近期云蒙山木化石群考察的进展,各品类木化石纷纷惊现。10月24日,赵尚志将军诞辰前两天,在其故里云蒙山红玉岭又发现环山分布的大量“鸡血木化石”,其贮量之丰厚,分布之连片集中,品位之高,颜色之鲜艳,光洁灿亮如宝石,堪称化石王国中最璀璨的明珠。

化石王国璀璨的明珠

——云蒙山木化石群考察侧记(二)

文图/雷艳华  编辑/雅贤

  朝阳素有“化石王国”的盛誉,随着近期云蒙山木化石群考察的进展,各品类木化石纷纷惊现。10月24日,赵尚志将军诞辰前两天,在其故里云蒙山红玉岭又发现环山分布的大量“鸡血木化石”,其贮量之丰厚,分布之连片集中,品位之高,颜色之鲜艳,光洁灿亮如宝石,堪称化石王国中最璀璨的明珠。

  10月6日。喀左作家赵淑青来尚志乡调研。首先参观了云蒙山“莲花地沟”的木化石群1号基地,观看了“凤树沟”的千年“凤凰树”,之后一行人前往“南天门”景点。十月的山岭,处处皆是杏树的红叶,伴着谷中一片片金黄的白杨树叶,以及山坡上苍绿的松树,加上一道道黑岩石坝,一潭潭幽静的山泉水,微风送爽,站在山岭间四处环望,让人感觉美不胜收。山路曲曲弯弯,路上及路边的青岩石中嵌着一道道白色玛瑙化的纹线,形成各种美丽的图纹,岩石中镶嵌着玛瑙,这种独特的地质地貌,是火山岩浆喷发到岩石上形成的。火山岩浆是大地的乳汁,它在爆发、摧毁的同时又孕育新物质。山坡上到处都是玛瑙石的美丽碎片,一路走,一路捡,一会兜儿就满了。玛瑙是火山晚期热液充填早期洞隙后生成的矿物,石英质,即二氧化硅的胶体凝聚物,常有圆形同心丝线状或平行条带状结构,硬度超过水晶。这种坚硬、致密细腻、颜色美观的宝石,是雕琢美术工艺品的上等原料。其颜色是微量金属或着色矿物所至,形状多与生成空间有关,经风沙凌砺,石面光润,有鲜明的通透感。色彩极为丰富,黄、白、红、赭、兰、紫、灰各显其美,流光溢彩、斑斓纷呈。山里居住的百姓看多了,并不觉其珍贵,倒是我们,看每一块花纹都好看,看每一块都珍奇。

  “南天门”位于司杖子组张咵沟的正梁顶上,两岭对峙,气势雄伟,在岭下仰头望,如接云天,相传是神仙们进出天宫的所在。更奇特的是岭上两侧各有一块巨石,状如卧虎,形同门神,不知是天然还是远古人工所为。岭壁石墙高耸,岭上巨石排列成阵,如同古长城遗址。在西门的一侧石壁上,有一巨大的石窝和一行硕大的石脚印,石脚印五趾清晰,相传是“杨二郎”当年坐下休息的痕迹,以及“登天”的硕大脚印 。岭下荆条密布,一行人“披荆斩棘”,终于登上“南天门”,体验一把做“仙人”的不易和快乐。站在岭上,看四周群岭起起伏伏,状如波涛,岭中田畴交错,石坝砌成的梯田秩序井然,一片片杏树、杨树、松树装点在众岭间,江山如此妖娆,大地静美,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眷恋不已,而我们终是匆匆的行者,前方总还有路在等待。

  离开“南天门”,顺路去“柳石梁”景点考察。一路留意着路边林下草丛,果然就发现大片的红黄色木化石,还有植物化石,令人振奋。至此,木化石的分布带已延伸进深山中,长达十几里。坡上还有一种岩石呈蓝色,也是成片分布,由于地表裸露的部分看不出木质的纹理,尚不能确定是否是木化石,暂存疑。“柳石梁”裹在一片苍岭中,巨石砌成的崖壁有如人工堆垒一般规整,顶上岩石呈现出各种造型,衬着周围茂密的林木,极其壮观。崖壁石间缝隙就成了众鸟的天然鸟巢。最珍贵的是山坡上分布着一片近五十亩的水曲柳林,水曲柳是古老的残遗植物,渐危种,属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因砍伐过度,目前已不多见,因此这片水曲柳林更显珍贵。

  10月9日,前往云蒙山“仙人洞”景区考察。向导是以前的村书记老李,问起木化石的情况,他不知。往深山处走,经过一大片的梨树园,此时梨叶猩红灿黄艳如夕天的绚烂云霞,梨园中一口木架老井,守着这一片美景,不声不响。山坡上满是黄毛草,草丛中出现星星点点的玛瑙石,再往前走,发现玛瑙蛋,让人格外惊喜,顿时忘记了登山的疲惫。深谷中一块硕大的巨石裂成大小两块,登上去,巨石顶部平坦如席,看四周,硝崖耸立,草木深深。坡上生长着大片的紫丁香,叶正黄。拐上梁顶,玛瑙碎石遍地,老李在前大步流星,对脚下的一切视若无睹,而我们则忍不住一阵阵欢呼。

  再拐下梁,即是“仙人洞”景点。毛泽东有一首诗云:“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此诗此景似乎就是为写给云蒙山的“仙人洞”。“仙人洞”座落在一面高大的石壁上,坐西朝东,正对着云蒙山的“将军峰”,相传是古人修行之所,曾有四位仙人在里对弈、观弈。石洞下密布荆条,秋天一片紫花摇荡于谷中,醉人眼目。岭上青松挺拔,岭口绿柳婆娑,更有满坡的紫丁香点缀于松林边,风光优美而宁静。旁边岭上一道石墙高耸,内中一道缺口如大门敞开,即是传说中的“仙人门”景点。“仙人门”横卧岭上,有如古代一段荒废的古城墙,层层垒叠,苍茫旷远。

  过“仙人门”,山路曲行二三里,即到“仙石顶”。岭上众多巨石突兀有如天外飞仙,或把酒临风,或坐而论道,酣畅淋漓间忘记了时光,直到一个个坐化成石。这些巨石东西排列长达几千延长米,雄居山巅,如一道天堑,横断南北。或一石孤立高耸,或两块三块相偎耳语,或众多块垒垒叠叠,极具气势。岭间苍松密布,谷底杏林红如一片片地毯,松林间时有飞鸟惊起,是我们的到来打破了山中的宁静。下岭,夕阳正红,照着满坡的黄毛草、红苇草轻轻摇晃,让人真想躺在上面美美的睡上一觉,梦中做一个牧羊人,悠闲地挥动着牧羊鞭。回头再看“仙石顶”,只见两块巨石相依相偎,如一对情侣,坐在山巅静看夕阳,时光美得让人恍惚。

  岭上巨石激荡的余韵,一直铺延到岭下,又一面小石壁耸立在深谷中,石壁上嵌满斑斓的花纹,弄不懂是什么岩石。谷中石坝一层层一直推到岭上,坝间密布苹果树,有的果树上还挂着果农摘剩的苹果,似乎就是为了留给我们这样长途跋涉的人。山坡上到处长满紫丁香、绣线菊、虎榛子、荆条等灌木,谷底则长满白杨树,榆树等高大乔木,人家就分布在一片片树下。山路间,依然是玛瑙彩色碎片不断,我想这应是一条彩虹之路,这一天的考察虽未发现木化石,但大量玛瑙石的出现,说明离它应该不远了。

  10月11日,再次到“仙人洞景区”考察,这次走的是通往“寓公谷”的桃园之路。穿过林木掩映的小村庄,山路曲行一二里,即到“寓公谷”。有三位老人在此谷中开山造林十六年,建成这一片桃园。桃林分布在一大片向阳的山坡上,中间还杂有苹果树、李子树、枣树、杏树、葡萄树等,从春天开始,这里花事不断,果实次第成熟。朝阳地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果实色泽鲜艳,味道极其甜美。林边树下种着一小片一小片的菜园,一畦畦白菜、韭菜、小葱、红萝卜、香菜,看上去清新可人;旁边泉水打出的小井,用石头砌着,俯身即可掬饮,清冽甘甜,是天然的矿泉水。更神奇的是桃园中的一道道石坝,竟都是用木化石垒成。除黄色木化石外,新发现纯白色木化石,不少已经玉化。黄色木化石,树种多以松、柏等产树脂性植物为主,比较常见;白色木化石,树种多以水杉、银杏等非产树脂性植物为主,很少见,因此更显珍贵。桃园内的小路上即有木化石突露于地表,从坝上密集的木化石块看,深埋于地下的更是不可计数。

  桃园岭上和对面岭皆是松树,青松层层护卫着这一深谷中的世外桃源。往岭上走,林间又发现大量木化石的碎片,估计林下的土地中可能埋藏着一片木化石林。岭上石间也多分布有玛瑙化纹线带,一块巨石似乎是从岭上滚下来,此刻正紧紧抱着它的美梦,沉睡于谷底。“回音壁”景点即座落在深谷中,一面面有如风化的高耸石崖,斑驳沧桑古旧,如古代荒废的一片城堡,夕阳照耀下,让人顿生“大漠孤烟”的苍凉之感。壁上这里那里点缀着一棵棵翠绿的小树,让石堡顿显古色生香。人远远在对面松林下说话,站在这边“回音壁”前清晰可闻。翻身上岭,四望众岭间村舍田畴密布,如在画中,对面“小姑峰”,清雅俊秀,玉立亭亭,让人忍不住轻轻吟哦,“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虽不是英雄,但也要为云蒙山如此丰厚的木化石与玛瑙石贮量而折腰了,想至此,不禁摇头微笑。

  10月23日下午,前往尚志村前沟考察。山坡上半人高的枯草包裹着岩石,一路无语。走到松林间,突然发现路边沟畔几块红绿色岩石,近前一看,竟是木化石中极珍贵的“鸡血木化石”,绿色树皮,红色内里,鲜艳得夺人眼目。往岭上寻找,一大片木化石,接近玛瑙化与半玛瑙化之间。守着这些鲜艳的化石,不想走了,坐下来休息,点着一颗烟,竟发现脚下又是一株灰色木化石,纯灰色,也是首见,木质的纹理清晰可辨,这次的发现太令人兴奋。

  带着几块木化石标本返回,折路去云蒙山下“百草沟”景区的小冰沟,看另一株千年的“凤凰树”。远远望见一片彩色的树冠高高耸立在山坡上,在周围众多的林木中格外醒目。此株“凤凰树”较别处的另一株更显沧桑些,粗大的树根一条条裸露于地表,盘根错节,曲曲虬扎。不少树枝顶端已枯折,只是它的叶片较那株更宽大些,状如手掌,显示着它沧桑却依旧清新旺盛的生命力。

  “八大炭窖沟”座落在深谷中,山路曲行二三里,顿觉开阔,首先扑入眼帘的是山坡上的一道道梯田,墨色石坝上,遍植梨树、桃树、苹果树,沟边路畔是杏树、枣树、花楸树、椿树、橡树,一株二百多年的老梨树耸立于村中央,如同一位老神仙,守护着这一片村野。二十几户人家错落有致,分布于谷间林下各处,古老的石磨、石碾停在人家的院里或院外,石头垒成的墙壁上爬满一种叫“爬山虎”的植物,夏天藤叶碧绿,秋天红叶婆娑纷披,极其惹人怜爱。听村民介绍,八大炭窖沟在清朝时大炭窖八个,小炭窖无数,那时的山中到片都是杂木,后来就被烧光了。寻找清末烧炭遗址,知情的老人多已过世,年轻人则不知,此行未果。

  10月24日下午。在村书记老冯的带领下,又一次前往“八大炭窖沟”,听他介绍,他少年时曾在那些炭窖遗址处玩过,和小伙伴在窖间打“地道战”,山上还有不少特殊的石头,疑似木化石。这一消息令我们振奋,不过也不急,如今看来云蒙山的各处山岭皆有木化石分布,我们愿意把惊喜留在最后。山侧一处石崖上有一方硕大的石洞,顶上刻着三个字,只是头一个字已脱落,一时没能弄明白它到底叫什么名字,石洞很宽敞,洞壁长有绿色的苔藓,壁顶还有烟火烧后的痕迹,从前肯定有人在此居住或停留过,一侧洞壁已坍塌,埋住了大片洞口,往岭上攀爬,崖高壁险,长满山枣树和荆条,很费了些劲,终于登上梁顶,顶上却极其平坦开阔,一种结满小红果的小灌木到处都是,枝上有刺,叶片狭小精密猩红,非常漂亮,想来做园林路边的绿化篱笆应该是非常不错的。

  转往“梨树沟”,一大片梨园布满谷口与山坡,不少树上还挂着鸟雀叨啄后剩下的黄色白梨,鸟雀叨啄后的水果变得格外甜美,这里水土肥沃,林木长势健硕,是七十年代大集体时栽种,如今已有四十来年的树龄。坡上这里那里长着高大的白芦花,微风轻摇,芦花摆动,时有灰喜鹊在草丛与树上飞起飞落,风光祥和而静美,让人真想在这山坡上盖两间石屋,就伴着这梨园与芦花慢慢变老。继续前往“八大炭窖沟”,一路听老冯介绍谷中各沟的情况,问他村民们所说的烧炭的“杂木”到底是什么木,他说“橡子、玻璃烘子、青杠木、杂木”都是一种树,只是百姓们习惯的叫法不同而已,恍然明白,杂木其实就是蒙古栎,也叫橡树。如此可知,蒙古栎在清代即是这里的原生树种,各沟各岭分布密集,山里的百姓就地取来烧炭,如今村中的老蒙古栎已不多见,但在沟边坎畔仍可发现粗大的蒙古栎树桩,上面又蘖树出两三株新树。新树有的也有六七十年的树龄了。

  在老冯和一些村民的带领下,在一处深谷中发现一处清末烧炭遗址,这里的土壤立茬,很适合筑窖,如今窖体坍塌,被埋在土层下,只有一大片烧炭后变红的土块还残留在外,见证着云蒙山自古以来的林丰树茂。当炭火平息,这个风光秀美的小山村,依旧一岭又一岭翠绿的松树,一坝又一坝的果树,松树林下铺满绿葺葺的羊毛苔草,柔如丝绸,滑如彩缎,美如裹在深山中的世外桃源。岭上岩石也多杂有玛瑙纹线带,在北沟的山坡上,布满一种带彩色云纹的岩石,纹线清晰、颜色多样而鲜艳,非常漂亮,敲开,里面不少已经玉化,如果是木化石,应该是最新发现的品种,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中也未出现此种,暂时叫它“云纹木化石”或“云纹石”,如果不是木化石,也应是一种宝石。

  出谷前往云蒙山下的红玉岭,山路上又发现一大丛“鸡血木化石”,从地表裸露的部分看,应该是一大株。“鸡血木化石”色泽鲜艳,质地细腻光洁,纹理美观,大多形成各种美丽的图案,素有化石中的“宝石”之称,极其珍贵,眼前的发现令人惊喜。一踏入红玉岭,山坡上就开始发现这种红色“鸡血木化石”的碎块,上面杂有红、黄、绿、褐色条纹,坡上田间的石坝不少竟都是这种木化石砌成,令人震憾,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石坝了。整座岭环山皆是这种红色“鸡血木化石”,伴生大量玛瑙石,玛瑙蛋,满山红霞,遍地红玉。伟大的上帝早就赐给我们一座深山中的宝库,如今这座宝库终于出世了,它蕴藏丰厚的精品极品木化石资源将震惊世界,云蒙山,这座世外的宝山也将令世人重新刮目相看。

  2009-11-6/7日

  后记:11月3日,上午,在云蒙山下的“映云坡”新发现正黄色木化石、蓝绿色木化石、鸡血木化石。

  下午,在云蒙山“双石岭”发现大面积集中连片多颜色的精品木化石。详情有时间再述。
 

敬告媒体朋友:如果需要从《今日朝阳网》转载原创文图、视频或其他资讯,请您注明出处。

电话:+86-15566781010  QQ:2996382758    邮箱:2996382758@qq.com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