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 我心中的河(下)

摘要:我一直想找一个很恰当又形象的形容词来涵盖青龙河的富有,然而才疏学浅的我,冥思苦想好久,也没有找到,只得用这个略显俗气的“丰”了。

今日朝阳网  
我心中的河(下)

文:郑文革 图:田润丰

  我一直想找一个很恰当又形象的形容词来涵盖青龙河的富有,然而才疏学浅的我,冥思苦想好久,也没有找到,只得用这个略显俗气的“丰”了。

  青龙河是丰腴的。它日夜不息,潺潺西行,即使在辽西遭遇严重干旱的最近几年里,它也没有断流干涸过,以至于在限时供水的凌源城传出了“引青入凌”的引入青龙河水解决大凌河缺水的设想,这足以说明青龙河水资源的丰足。它不仅水量充沛,而且滋养得沿岸的山水林田土质肥沃,植被繁荣。在我老家的山上,生存着野鸡、野兔、獾等动物,榛子、山核桃等干果应有尽有,苹果、梨、樱桃、李子等皆因青龙河水的滋润而果质优良,美味可口。离开青龙河,生活在城市里,每天吃着那些喷过农药施过化肥和高科技培育繁衍出来的蔬菜水果,让我时常想起小时候姥种的菜园里那清香的黄瓜、甜酸鲜美的西红柿;看到花店里种类繁多的鲜花,让我时常想起老家山上那太阳色妖娆绽放的山百合、亭亭玉立的石竹、杨树林里小巧精致的紫花地丁、青龙河岸边星星点点的薰衣草,还有飘着淡淡清香的槐花......

  青龙河是富有的。青龙河里不仅有开着白花的水莲等水生植物,岸边还有长脖子水鸟的栖息,而且青龙河里鱼的种类很多。仅我知道的鱼就好几种,有花鲤棒子、白漂子、红眼鱼、鲇鱼、老头鱼、泥鳅、刺鱼等等,而我最喜欢的是一种从没见过它长大、浑身都是黑色的小鱼,颇有些像鱼市上卖的黑色小金鱼,我们都叫它嘎伢子,每次捞河虾时,就会捞上稀少的黑色的嘎伢子,于是便会小心的把它放在盛小虾的桶里,回家用罐头瓶养起来。印象最深的是冬天,姥爷在河水没有结冰前,将岸边的鹅卵石堆在一起,等河水结冰后,用土将石堆围成一圈,只留一个出口,再用一个荆条编织成的颇似口大颈细大肚能容的酒壶形状的大鱼篓,石头堆的出口正好对着鱼篓的敞口,这些工作做完后,就可以砸鹅卵石上面的冰,撬开鹅卵石将安居在石头底下的鱼赶出来,惊慌中的鱼拼命找出口,结果就钻到鱼篓里。每年的冬天,姥爷都要在青龙河岸边做几个这样的石头堆,隔些日子就打开一堆,于是那鲜美的河鱼就成了我和弟弟妹妹们冬天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了。

  多少年过去了,让我常常想起青龙河的小鱼炖豆腐、河虾炒咸菜(或河虾炖辣菜缨子),那是鲍鱼、海参、龙虾等名贵海鲜都无法与之媲美的。因为它不仅仅是青龙河独有的特色,更是情与爱的浓缩,是故乡刻在我心尖上的痕迹。

  

  青龙河的美,是原生态的美,灵动的美。

  小时候,我总是缠着读过私塾经过商的爷爷给讲故事。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爷爷讲给我的关于古代一个皇帝微服私访到我们老家那里作的诗。皇帝登上我的老家青龙河西岸的猪尾巴山,面对脚下蜿蜒流动的青龙河水,随口吟道:青山猪景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河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远看河南三千里,近看河北十五州。天下美景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这首诗是不是写我老家的山与河、是否是某朝某代的皇帝所为,我无从考证,但年逾古稀的爷爷能记得这首诗并将其当做赞美老家的诗讲给年幼的我,说明爷爷甚至于爷爷的上几代人对故土的热爱,还有对老家山水美的自信。事实也的确如此,那美丽清澈的青龙河,那俊秀挺拔的山峰,那座落在大山脚下青龙河岸边青墙灰瓦的小山村,都是那么美,美得古朴而精致。

  青龙河水不仅滋养了秀美的山川,也养育了勤劳善良的人民。可以说,故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这又让我不得不再提起爷爷讲给我的那个皇帝路过我的村庄时作的另一首诗:登古道,过黄庄,见遇美女碾皇粮。玉腕杆头抱,金莲裙下忙,轻笤扫,慢簸扬,香汗点点花含露,麸沾娥眉柳带霜。勤而俭,贤而良,可惜佳人配农郎。只是爷爷给我讲这些时我尚年幼,只将其当做顺口溜而没有太多的想象,当我年事稍长,那古朴的村庄,古老的石碾,金黄的小米,那着蓝布碎花罗裙头戴一方花帕女子的身影便跃然于我的眼前,一袭青衫打扮的书生打马而过,仅是回眸的瞬间,便惊于不施粉黛的绝世红颜,那是有别于红墙深宫内的一株山百合,朴素无华中透着芳香,只可惜佳人有约,名花有主,芳心他许,徒留一代帝王挥鞭而去时的马蹄声声......写到此,儿时玩伴静梅、瑞敏、桂文、玉春、小五、海云等诸多美丽的面孔便出现在我的面前。这美丽的青龙河怎能不养育美丽的女子?我生长的那个小山村,民风淳朴,是远近嫁女选婿首选的村子。村民们个个都是过日子的好手,改革开放以后,村里的男人们迅速转变思想,奔向城市,目前在沈阳、大连等地已形成了较有规模的木匠、瓦匠队伍,而女人们勤俭持家,管教儿女,在土地上辛勤耕耘,为男人守护着家的港湾。村民还有一个共识就是,支持子女读书。也正因如此,那个不足五十户的小村,从恢复高考至今,考学走出去的竟有30多人,为这个大山脚下青龙河边的小山村增添了光彩和一道美丽的光环。而这些走出青龙河远离故土的人们,又怀有深深的感恩之情。三年前,几个在外地工作和经商人员,自发的出钱出物,将村庄通往青龙河边的土路修成了水泥路。曾经,我们从那条承载我们希望的尘土飞扬的小路上走过,走到青龙河,而今,我们回报给这条小路一件美丽的外衣。从此,青龙河、村庄、小路、青山、绿树、原野、山花,便在这美中交融、延伸。

  在这个秋季开始的第一天,远在青岛的静梅带着大海的气息,与我一起回到我们的梦开始的地方,同去的还有我最尊敬的邸玉超老师和诸多文友。车过河西桥,远远的,我儿时的小村映入眼帘。那绿树掩映下的小村,露出片片瓦舍,我心扯出千丝万缕,于是有泪濡湿眼角。我不忍走近它,让它看到一个已没有了家园的游子;我不忍走近它,我怕已故的姥、爷爷、还有母亲责怪我没有守住儿时盛满欢笑的院落;我不忍走近它,我怕父老乡亲热情的问候更增添我疏离他们的内疚;我不忍走近它,我怕我那曾经青墙灰瓦的小村被一片片红瓦替代后再也寻不到昔年的容颜......那一天,守着故土、致力于故乡建设的小学同学张旭、刘瑞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那一天,多年没有吃到的懒豆腐、青倭瓜炖土豆、青龙河虾炒咸菜让我再一次找到回家的感觉;那一天,青龙河再一次泛起微澜,唱起了一支乡情、友情的歌......

  故乡的歌深沉如一支悠扬缠绵的二胡曲,总是在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响起。故乡的小桥流水,故乡的瓦舍炊烟,故乡的清风明月,故乡的桃红柳绿,故乡的牛哞狗吠,故乡的一切都是我生命中难以割舍的爱,如青龙河,在我的心中缓缓流动,不曾停歇......
 

敬告媒体朋友:如果需要从《今日朝阳网》转载原创文图、视频或其他资讯,请您注明出处。
电话:+86-15566781010    QQ:2996382758    邮箱:2996382758@qq.com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