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
粗陋的父爱
文化信使 林志霞 编辑 雅贤
时值父亲节,赞美父亲的文章纷至沓来。而在我的心里,却忽然涌上一种更复杂的情感。这大概源于儿时对父亲的“距离”感。
记忆里的父亲嗜酒如命,经常喝的烂醉,然后回家还要训斥我们……记忆中的父亲是经常不着家的。春种秋收是每个农家最忙的季节,而此时的父亲却不知去哪儿了。记忆里,经常是母亲带着我们几个姐妹忙碌于田间地头。
忽然有一天父亲回来了,母亲立刻插上大门,气愤地说:“还回来干啥?”后来,从父亲与客人在酒桌上的道白中我了解到,原来,父亲去大城市做买卖赔本了,身上分文皆无,“滚车皮”才回的家(就是偷坐火车)。酒后,他与客人讲述期间艰辛的过程,被车长发现怒斥云云。当时,他说得轻松幽默,如同讲着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笑话,但我在旁边却听的津津有味……
用母亲的话说,父亲是村子里谁家活都干过了,就是自己家活不干!那个年代,时兴房子外墙描龙画凤,父亲顺手拈来,不用草稿,洋洋洒洒几笔画成。村子里的房子外装修几乎全交给了父亲。谁家盖房垒墙,谁家娶亲写礼,谁家分家清算……总会有父亲在场。
每到春节前夕,必是父亲最忙的季节:上门求写对联的,请吃“猪肉”的等等,忙的不亦乐乎。当时,父亲是生产队的会计,年末还要清算账目等等……父亲总是很忙,而且,他还要挤出时间读书,这个习惯父亲一直坚持着。即使白天干活很累了,晚上也要拿起书看几页。母亲为此时常数落父亲,“说你是农民吧,还天天拿个书本,不干活。说你是工人吧,还没正式工作……”父亲很少反驳,继续着他的事,以至于当时我们姐妹几个对他都“很有意见”。
随着时光流逝,我渐渐体会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理解到父亲的初衷。我的家里有女无儿(这在当时的农村算是有“缺陷”的家庭),父亲经常喝酒,经常帮村里人干活是为了密切邻里关系,让一个“低人一等”的家庭稳稳立足;父亲经常做买卖,为了挣更多的钱养家糊口。现今想来,他老人家却有着当时农民所没有的超前意识——那就是:走出去,发现商机,抓住机遇,提高经济收入……事实证明,父亲的想法是非常符合时代潮流的。还有父亲的读书习惯,深深影响着我们,让我们也养成了勤读书的习惯。
父亲与我们很少有更多的交流,给予我们的爱也没有母爱那么强烈而温柔,甚至感觉那份父爱比较粗陋,有如他用心盖起的一间小屋,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却给了我们更多独自遮风挡雨的坚强!就是这种不动声色的父爱,就是这种身教胜于言教的父爱,历练了我们,也成就了我们,让我们以更大的勇气面对生活。
此刻,作为女儿,我只能用心灵紧紧拥抱那个曾经给予我们粗陋父爱的老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