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独家推出
盘古开天与云蒙山“天宫星相阵图”探秘
五、轩辕黄帝——云蒙山远古文化探秘(之五)
《尚书序》载:“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三坟”传说中是我国最早的古籍,指三皇之书,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坟”的正体字由土和贲构成,异体字由土和文构成。根据《辞海》,它有多种含义:墓,土之高者,水涯,大,顺貌,土松而起貌,书籍的一种。那么“三坟”的“坟”字在这里即有“大”的意思,更是指当时的图书与文字载体是用土制成,从广义角度讲,土也包括石,考虑到土的容易流失,因此“三坟”之书采用的极可能是石板载体,甚至根本就是用巨石堆垒成的图书。
这也就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云蒙山“中国地图”——伏羲“先天八卦图”为什么是用石头堆垒而成。神农在伏羲“先天八卦图”的基础上演绎出《连山易》六十四卦;到神农氏部族衰落,黄帝部族兴起时,又在伏羲八卦基础上重新推演出《归藏易》六十四卦,其卦以象征“地”的“坤卦”为首卦,取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是万物的归宿和载体,此点正合黄帝名字由来之说:“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司马贞索隐)。可以肯定,云蒙山伏羲“先天八卦图”中不仅有神农氏《连山易》的成分,现在又加上了轩辕黄帝《归藏易》的成分。这说明黄帝时代已进入农业发达期,人类的生存不再单纯依赖自然的赏赐,较之《连山易》时期对山的依赖减弱,而对土地的认知与利用明显增强。以“坤”为首卦,也同时说明黄帝时代母系氏族的影响力依旧存在。
黄帝,一说姓姬,号轩辕氏。《帝王世纪》:“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都野,感而有孕,孕二十五月,生黄帝于寿丘。”二说姓公孙。《云笈七羲·轩辕黄帝》:“轩辕黄帝姓公孙,有熊国少典之次子也。”在天为天象,在地为物形,在人为七瑞。云蒙山西面分布着北斗七星,还有北极星,它们分别属于“大熊星座”与“小熊星座”,这是后人称黄帝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故亦称“有熊氏”的由来。其旁“轩辕”十七星蜿蜒如龙,属狮子座,故其号“轩辕氏”。这些都与远古时期的星相和图腾有关。云蒙山“中国地图”的西北方位有一个由巨石群堆垒成的“元”字,高约二百米,这个“元”指的即轩辕黄帝——“少典之次子也”。“元”字巨大积石群下面即“巨石龟”与“风洞”,构成的正是“龟息”和“元气”,《鹖冠子·泰录》:“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论衡》:“元气未分,浑沌为一” ,“万物之生,皆禀元气”;《白虎通义·天地》:“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龟息”和“元气”,说明这里正是黄帝养生修道之所。现存《三坟书》之二《气坟》中即描绘了“天气、地气、木气、风气、火气、水气、山气、金气”八种气。所谓“孕二十五月”,即指黄帝根据阴阳五行,作干支,定算数,推演历法,按枢星所指的方向,制定了一年二十四节气。“黄帝有四面脸”说的不是黄帝真的有四面脸,而是指“五行”,土色黄,居中央,故称“黄帝”;木、金、火、水分别属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可以说从女娲发现“阴阳五行”开始,到黄帝时对“五行”的研究已愈加深入并趋于完善。
云蒙山“中国地图”周围的“四象”中龙、虎、龟三象皆由巨石堆垒雕琢而成,惟有“南朱雀”由树木构成“凤凰”之形。冬天草木凋枯,“凤凰”寂寂;春天树木发芽变绿,是一只生机勃勃的“绿凤”;秋天树叶变红变黄,红黄绿诸色交织,构成“彩凤”奇观,一年四季,呈现的正是“凤凰涅槃”的圣境,也是“凤凰涅槃”一说的由来。巨石龟在“中国地图”下方,背驮巨图,龟从水,凤鸟叼着“国图”、巨龟驮起“国图”,所以才有后来的“玄鸟卞图”、“河图洛书”等与黄帝相关的诸多传说。云蒙山云雾蒸腾,在云雾多的时节经常有大雾弥漫,持续多日不散的情况;而古云蒙山时期,水系和林木较现在要更为丰茂,长年都是云雾缭绕,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黄帝发明了指南车。云蒙山满山皆是“白棉石”,尤其是在雾中看去如遍山白玉;这种石头轻轻敲击,可以发出五音,黄帝以此研制出“音律”。宋代道书《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记载:“帝以景云之瑞,庆云之祥,即以云纪官,官以云为名,……帝以云为师也。”云蒙山以云字为头,云之气象变化万千,这就解释了轩辕皇帝的百官官职为什么都以云字为头。《春秋·台诚图》称黄帝起于雷电,并说:“轩辕,主雷雨之神。”云蒙山不仅有石龙,更有云龙、云凤,云从龙,龙主雨,黄帝作为自古以来唯一治世而兼得道的圣人,被后人神化为“龙”,有了之后黄帝乘龙升天的传说,这正是中国“龙文化”的起源。可以说云蒙山既是“凤凰盛世”的起源地,也是中国“龙”、“凤”图腾崇拜的起源地,是中华文明与文化的发祥地。
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云:“黄老玄圣,深识独见,开秘文于名山,受仙经于神人,蹶埃尘以遣累,凌大遐以高跻,金石不能与之齐坚,龟鹤不足与之等寿。”同书《辩问》曰:“俗所谓圣人者,皆治世之圣人,非得道之圣人,得道之圣人,则黄老是也。治世之圣人,则周孔是也。黄帝先治世而后登仙,此是偶有能兼之才者也。”西汉•司马迁在其著作的《史记•五帝本纪》中,把黄帝作为开篇之作,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五千年悠久历史也由此开端,如尧、舜、禹及夏、商、周三代首领均为黄帝的后裔。如果说盘古开天的开的是中华文明之始,那么黄帝则开了中华文化之始。黄帝文化包罗万象,被后来的老子继承并发扬光大后,独成为道家文化,这多少遮盖了其中其它门类文化的光华。不过也可以说,道家文化作为中国最早的本土宗教文化,是中国其它一切文化之始。黄帝被推崇为中国道家的始祖,而云蒙山也成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
那么,所谓“三坟”:即伏羲(女娲)的“先天八卦图”、神农的“连山图”、黄帝的“归藏图”,也即老子所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图又合和为一,构成云蒙山这幅巨大的“中国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