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一条河流 溯源文学原乡——邸玉超夫妇行走大凌河十周年暨朝阳地域文化创作座谈会侧记

摘要:7月17日上午,辽宁省朝阳市作家协会与朝阳市新媒体协会携手举办了“追随一条河流 溯源文学原乡——邸玉超夫妇行走大凌河十周年暨朝阳地域文化创作座谈会”。

追随一条河流 溯源文学原乡

——邸玉超夫妇行走大凌河十周年暨朝阳地域文化创作座谈会侧记

  七月朝阳铺锦绣,千川万物共蓬勃。7月17日上午,辽宁省朝阳市作家协会与朝阳市新媒体协会携手举办了“追随一条河流 溯源文学原乡——邸玉超夫妇行走大凌河十周年暨朝阳地域文化创作座谈会”。邸玉超夫妇、朝阳市作家协会、朝阳市新媒体协会相关人员齐聚一堂,共同回顾那段不平凡的历程,展望朝阳地域文化创作的崭新未来。

  2015年6月15日,原朝阳市作家协会主席邸玉超在夫人王富云的陪伴下,自大凌河西支源头河北平泉土洞子出发,穿越内蒙古宁城,辽宁凌源、喀左等3省区12个县(市)区,历经艰辛,于同年7月17日成功完成这场震撼人心的徒步壮举。1260华里的漫漫征途,每一步都镌刻着对家乡山河的深情与对文学原乡的探寻。

  座谈会上,邸玉超与王富云再次回溯那段刻骨铭心的历程。他们的讲述里,有烈日下河滩的灼烫、峡谷中穿行的孤寂、泥泞青纱帐里浑身汗水的跋涉,亦有领导的支持、文友的鼓励,更有相携前行的温暖与对家乡山河赤诚的热爱。这并非单纯的地理穿越,而是灵魂贴近土地、生命融入山河的文化苦旅。当作家以脚步亲吻大地,大地便以深沉的力量反哺文学,让文字增辉生色。

  十年光阴流转,这场行走的意义在沉淀中愈发清晰。与会人员踊跃发言,围绕朝阳地域文化创作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大家一致认为,邸玉超夫妇的徒步壮举为朝阳地域文化创作树立了榜样,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执着。大凌河作为朝阳的母亲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地域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便捷的方式,作家和新媒体从业者应加强合作,共同挖掘和弘扬朝阳地域文化,不断提升市民文化自信,促进朝阳文化繁荣。

  朝阳市作家协会主席郑文革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此次座谈会不仅是对邸玉超夫妇徒步大凌河十周年的纪念,更是对朝阳地域文化创作的一次有力推动。她希望广大作家和新媒体从业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大凌河的文化底蕴中汲取创作营养,创作出更多具有朝阳特色、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一条河,串联起地域的过往与当下;一次徒步,点燃了文学创作的灵感与激情。邸玉超夫妇行走大凌河的感人故事,将继续在朝阳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结果,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朝阳的作家和新媒体从业者将携手共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书写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篇章。让大凌河的文脉在文学创作中不断延续,让朝阳的地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迷人的光彩。

[编辑 瑞雪 周宇  审核 立军  编审 春语]

朝阳市新媒体协会专题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