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 牵动万人心 八千功臣谢党恩
—— 追记朝阳市 “三老” 抢救工程
文图 / 孙仲兴(辽宁朝阳)
辽宁省朝阳市,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城。五千多年前,牛河梁“红山文化” 遗址于此被发掘,将中华民族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距今1亿5千万年前的中华龙鸟化石,也从这里“飞”出,震惊世界。
朝阳,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地处冀蒙辽三省区交界处,背枕大漠,前临辽西走廊,东接辽河平原,西连华北平原,是东北通往关内的咽喉地带。战争年代,无数朝阳儿女为中国革命胜利前赴后继、血洒沙场。在“三大战役”这一攸关中国命运的决战中,朝阳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浴血奋战。10万儿女喋血疆场,40万支前大军车拉、人挑、肩扛,全力支援全国解放。
1948年秋天,辽沈战役在即,朝阳大地成为战争前哨。广大翻身群众掀起参战支前新高潮。仅1947年第四季度,全区各县就有两万多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时间,父母送儿入伍、妻子送郎当兵、兄弟携手参军的佳话广为传诵。战役打响后,朝阳成为战勤指挥部,呈现出“村村设医院,家家做病房,人人当看护”的生动局面。当时,仅在热东地区就组织参战担架22704副、支前民工136224人,修路3000多里,向前线转运粮食2334万斤。这里成为兵员补充、后勤供给的重要基地,更是辽沈战役取胜的坚强后盾。因此,涌现出早期革命先驱陈镜湖、捉蒋英雄刘桂五、抗联名将赵尚志、全国著名女战斗英雄郭俊卿等大批英雄人物。先后有十余万朝阳儿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
随着岁月流逝,当年血气方刚的军人和踊跃支前的民工已不再年轻力壮。他们多数逐渐丧失劳动能力,仅靠微薄抚恤金维持生活;那些老烈属默默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伤残军人更是艰难忍受着各种病痛。建平县喀拉沁乡一个偏僻山村,老伤残军人李振林1948年1月参军,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战场上屡立战功,30岁荣归故里后,40多年来一直拖着严重伤残的左腿艰难劳作;北票市娄家店乡冯家营子村73岁的老复员军人生活窘迫,浑身病痛却无钱医治,实在疼痛难忍时,竟喝下猪胆汁来缓解。
朝阳,作为热辽老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朝阳人民也付出巨大牺牲。然而,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多重原因,朝阳仍是全国比较贫困的地区。特别是从1999年起,连续4年的严重旱灾,让人们生活愈加困难。不过,党和政府并未忘记共和国的功臣,广大人民也时刻铭记着这些铸就辉煌历史的革命老人。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之际,全国掀起“爱心献功臣行动”新高潮。
2001年1月22日,人们沉浸在节日欢乐中,守望着新春佳节的到来。这一天,对生活在朝阳农村和市光荣院的老复员军人、老伤残军人、老烈属而言,十分难忘。辽宁省省长专程从沈阳赶来探望他们,每到一处,省长都拉着老人的手嘘寒问暖,并深情地说:“你们是共和国的功臣,党和政府不会忘记你们,一定让你们都能拥有幸福美满的晚年。”1月24日,正月初一,辽宁省政府召开工作会议,决定立即行动,倾尽全力在全省开展大规模的扶贫帮困行动,将“爱心献功臣行动”进一步引向深入。1月25日,正月初二,朝阳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马上部署落实,针对 “三老” 的 “三难” 问题(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展开具体帮扶。有着光荣传统、知难而进的朝阳人民,喊出了“再难也不能难‘三老’、再苦也不能苦功臣”的口号,“三老抢救工程”正式在朝阳大地拉开序幕。
市领导和驻军首长、机关干部纷纷捐款捐物;市总工会、共青团市委、市妇联、市直机关工委、驻军部队分别开展了“助功臣、解难题”“心系功臣”“动真情、助功臣”“公仆帮功臣”“新兵帮老兵”等暖心活动。同时,市工商联将“百户企业帮百名功臣”的方案落实到每个企业,并签订帮扶协议书,形成了人人敬功臣、个个爱功臣、社会助功臣的良好风气。此后,省直机关以及大连、抚顺、辽阳、锦州、本溪等地支援朝阳的物资先后送达,并及时发放到“三老”人员手中。
紧接着,为缓解“三老”住房难问题,全市启动“三老”安居工程。省、市、县三级各筹资500万元帮助“三老”建房,建房面积达126000平方米。此外,还建设了两栋5000多平方米的光荣院养员楼,家电设施、活动室、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等一应俱全,为孤老在乡的复员军人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目前,已有120余人入住。全市还设立19家定点医院,作为优抚对象医疗服务中心,实施定点医疗、挂牌服务,公开减免标准。全市核发9000多个《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优惠证》,老复员军人、老伤残军人、老烈属凭证就诊,可享受相关医疗优惠政策。
据统计,“爱心献功臣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界与“三老”结成帮扶对子8136个,驻军部队的170名副团职以上军官人人与“三老”见面结对,签订长期帮扶协议,采取具体帮扶措施。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这些曾经为共和国幸福今天抛头颅、洒热血的功臣英雄们,已步入风烛残年。可他们如同蜡烛,坚持燃尽自己、贡献社会,这种难能可贵的高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倍加呵护。
小链接
孙仲兴,中共党员,北京广播学院(92)级硕士研究生,高级记者,曾任辽宁电视台驻朝阳记者站站长。荣获全国电视好新闻、辽宁省电视好新闻一、二、三等奖数十篇。主编第一部中国电视论文丛书,发表过数千篇电视新闻,多次荣获辽宁电视台优秀记者、辽宁省广电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编辑 孟阳 审核 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