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铸魂育新苗 实践沃土绽芳华——朝阳市第六中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摘要:7月7日至9日,辽宁省朝阳三中教育联盟六中校区七年级的莘莘学子分批次走进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开启了一场以“劳动铸魂 红色润心”为主题的“沉浸式”劳动教育实践之旅,在绿水青山间书写成长的答卷。

劳动铸魂育新苗 实践沃土绽芳华

——朝阳市第六中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在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的宏伟蓝图下,劳动实践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正焕发着蓬勃生机与时代活力。7月7日至9日,辽宁省朝阳三中教育联盟六中校区七年级的莘莘学子分批次走进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开启了一场以“劳动铸魂 红色润心”为主题的“沉浸式”劳动教育实践之旅,在绿水青山间书写成长的答卷。

  活动伊始,趣味破冰活动活力上演,欢声笑语回荡在基地的每一个角落,为此次实践活动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随后,学生们步入“红色文化展示区”,观摩了“守望丰碑薪火相传——辽宁六地红色印记主题展”。基地教官化身历史的讲述者,声情并茂地为学生们讲述革命先辈们的爱国壮举。那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让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先辈们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场景,爱国之情在学生们心中油然而生。

  紧接着,令人期待的“我是小厨神”实践课堂拉开帷幕。在教官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纷纷挽起袖子,取柴、刷锅、炒菜、炖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虽然过程中状况百出,如燃烧的劈柴掉出炉膛、被烟呛得咳嗽等等,但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却无比灿烂。当一道道凝聚着自己心血的菜肴端上桌时,学生们品尝到的不仅是美食,更是劳动带来的成就感。

  午休过后,学生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午丰富多样的课程体验中。他们分成8个小组,轮换体验在农耕、科普、消防、灌溉、长征、急救等课堂上。农耕课堂里,松土播种的指尖沾染着泥土的清香,让“粒粒皆辛苦”的古训有了具象的注解;消防课堂上,灭火器喷射的白雾,让安全意识悄然扎根;“长征”课堂的模拟关卡前,少年们攥紧的拳头复刻着红军战士的坚毅;急救课堂的人体模型旁,心肺复苏的操作演练,让生命教育有了实践的重量……每一个课堂都是一扇知识的大门,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原来西红柿从开花到结果要经历这么多步骤啊!”在农耕课堂的田垄间,七年22班薛爱文同学手持农具的稚嫩手掌虽沾着泥土,眼神却闪烁着发现的光芒。

  “长征课堂的‘飞夺泸定桥’模拟关卡,‘木桥’晃得我腿都软了,可一想到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冲锋的情景,我就咬牙坚持了下来。”七年12班的屈敬涵擦着额头的汗说。

  三中教育联盟六中校区执行校长高鹏表示,此次组织七年级学生到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认真贯彻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劳动教育文件精神,落实学校主体责任的有力举措,是一次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在“沉浸式”体验中,学生们完成了从“课本学习者”到“实践创造者”的角色转变。基地将劳动教育从纸面理论转化为具象实践,实现了“做中学,学中悟”的育人闭环。经过一天的劳动实践,学生们至少都掌握了一项独立生活的本领,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人生观,磨练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学会了合作、沟通与担当。这一天,同学们收获了四堂终身必修课——在烟火灶台间读懂独立自主的“生活课”,在红色征程中领悟家国情怀的“思政课”,在泥土芬芳里锤炼坚强品质的“意志课”,在协作闯关中修习处世智慧的“社交课”。这些用双手丈量过的土地,用汗水浸润过的课堂,终将沉淀为生命的厚重底色。

  当夕阳为龙城山野镀上金边,这场劳动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基地负责人禹波见证着少年们眉宇间的坚毅,那是汗水浇灌出的成长印记。基地的沃野静默无言,却已埋下万千种子。它们不仅是深植土壤的作物秧苗,更是少年心中“劳动铸魂  红色润心”的精神胚芽。当实践教育的星火在这片土地上燃起,当青春的力量在协作中激荡,这片被汗水浸染的土地,正以最朴实的语言昭示着:真正的成长,永远在课堂之外的大地上绽放;生命的丰盈,必然在躬身实践的长路上收获。

[编辑 瑞雪  审核 立军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