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龙是这样飞天的(纪实之二)(刘国琳 王向东)

摘要:翻阅整理官方的相关资料,我们得知,中华第一龙是怎样一步步走上国家博物馆C位的大舞台,并轰动世界的。

中华第一龙是这样飞天的(纪实之二)

文图/刘国琳 王向东(辽宁朝阳)

  五、中华第一龙蓄势起飞。翻阅整理官方的相关资料,我们得知,中华第一龙是怎样一步步走上国家博物馆C位的大舞台,并轰动世界的。

赤峰东郊的英金河与红山

  不知是哪回,张金贵父子带着这块玉,找到了翁牛特旗文化馆副馆长王志富,父子俩把发现玉件的前前后后,详细告诉了王副馆长。王志富反复看玉件,说:这块玉可能是个文物,但具体是啥,咱们这儿也鉴定不了,要是你们同意,就先放在我这儿,有机会让明白人鉴定鉴定后再说。

  周转几年,经过许多周折,这件玉器留在了旗文化馆收藏。当时只是把这块玉当成普通文物,放进仓库一个箱子里,这个仓库是由一间废弃厕所改建的。

  张金贵父子随后几次去文化馆打听结果,没个明确的说法。家里困难,急需用钱,来回跑县城辛苦,耽误干农活,他们不想再为这不起眼的玉件折腾了,想着有点奖励就算了。

  王志富想了想,说:我把这个月的工资给你吧,你先接济接济。

  那时候,王副馆长一个月的工资37元钱,他从中拿出30元钱给了张金贵。张金贵满心欢喜,高兴地回了家。

  王副馆长本意私下帮帮困难的张家,没意识到玉件的真正价值,否则,也不会把它放到厕所改建的简易仓库里。

  后来,盟里、旗里联合组织专家清理、盘点、鉴定文化馆的库存文物,玉件也没引起大家的注意,仍旧躺在简易仓库,接灰蒙尘。

  数年后,昭乌达盟(赤峰市前身,时由辽宁省管辖)文物工作站站长苏赫,在塞沁塔拉搞文物普查,听村民说起了张家献宝的曲折故事,专门到翁牛特旗文化馆查看,他说,这个玉件应该是早期的龙造型,材质不是玉,是石头。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有关古代龙的起源、演化一直都是考古界关注的课题。

  返回盟里汇报后,站长向辽宁省考古所作了汇报,省考古所专门派了几名专家来鉴定,初步认定它是玉龙,质地为青玉。

  六、红山文化的旗帜图腾。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刘观民先生,一直对赤峰、辽西一带的考古发掘非常关注。1974年,他知道玉龙这件事后,亲自到翁牛特旗的塞沁塔拉村实地考察、印证,认为这玉龙属于红山文化的文物,有很大的文物价值。

  考古人员在玉龙发现地挖掘,再没有新的发现。

赤峰博物馆玉龙复制件

  专家的判定,引起了旗文化馆的重视,他们把玉龙摆上文化馆大厅展示保管,只是有别于普通文物,入入参观者的眼帘。

  什么是“红山文化”?

  红山,蒙语称乌兰哈达,意为红色的山峰,是赤峰名称的由来。它位于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因有九座红色山峰而得名。20世纪初,在红山一带陆续发现了古人类活动的遗址、遗迹。后来,在今河北、内蒙古、辽宁三省区交界的赤峰、承德、朝阳、阜新等地近2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了大量的古遗址。

  按照考古学命名惯例,一种文化往往用最先发现的遗址地名来确定。因此上述范围内的考古出来的文化就统称为“红山文化”。它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亦称史前文化,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重要阶段,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它的发现,把以夏朝为开篇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年。

  红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它的玉器文化。

  时序更迭,日月如流。1979年,昭乌达盟重归内蒙古管辖,后改盟为赤峰市,辖3区7旗2县。赤峰市是“红山文化”的主要发现区域。存于翁牛特旗文化馆里的玉龙,一年复一年地等待着,等待腾飞的一天。

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厅玉猪龙雕塑

  1983年,在距赤峰不远的辽宁省凌源县和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考古人员挖开了一座5000多年前的古墓。在墓主人的胸部摆放着两件精美的玉器。经过研究,这两件玉器是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属国宝级别。

  玉猪龙造型奇特,猪头蛇身,呈C形,首尾相对,业界认为它是龙的一种早期形态。它头部硕大,有两个支棱着的大耳朵,吻略微上翘,鼻子平切,头部特征与猪头相似,所以俗称“玉猪龙”。

内蒙古赤峰市,辽宁省喀左博物馆收藏的玉猪龙

  牛河梁发现5000年前玉猪龙的消息,引起翁牛特旗文化馆负责人贾鸿恩的注意,他想起1971年收到的那件赛沁塔拉出土的玉器,是不是与牛河梁玉猪龙一样珍贵的文物?于是,他把玉器包好,装进挎包,坐火车赶到北京,请权威专家苏秉琦先生鉴定。

  苏秉琦是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对红山的考古发现特别关注。

  苏先生抚摸着这件玉器,仔细鉴定,了解这件玉器的出土地点和征集过程……苏老郑重地告诉贾鸿恩,这是一件珍贵的玉猪龙,属于重要的红山文化遗物,很可能是同我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

考古界泰斗苏秉琦先生

  七、一朝问世天下惊。时光走到1984年,贾鸿恩根据苏老的判断,在国家级刊物《文物》上发表《在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玉龙》一文,同期,辽宁省博物馆的孙守道先生也写了《三星他拉红山文化玉龙考》,从形态对比、工艺特点、考古验证等方面,称玉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具龙形的最早的龙,论述了玉龙距今不晚于5000年,是红山文化时代的玉器,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1971年发现,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被确认,这件沉睡了5000多年,面世经过14年坎坷磨砺,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碧玉雕龙,举世无双的国宝至此有了非同寻常的名份。

  1984年国庆前夕,碧玉龙入选“建国35周年文物精品展”,被调入北京故宫参加展览。

珍藏于国家博物馆的中华第一龙原件

  文献和博物馆中,这样详细描述红山碧玉龙:形体硕大,雕工精湛,神态飘逸;呈勾曲形,全身光洁,额上、颚下刻网格纹。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两个鼻孔,龙眼突起呈棱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尾部尖收而上卷,颈背有一长鬣,弯曲上卷,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它高26厘米,重1000克,直径2.3—2.9厘米。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碧玉龙的后背有一孔,孔径0.95公分,经穿绳悬吊实验,龙的头尾恰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它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时代最早、体积最大的龙形玉器,是红山文化中玉雕水准最高的一件。它的发现,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充分印证了中国龙文化的源远流长。对于研究我国远古的原始宗教,总结龙形发展的序列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1986年第8期的《人民画报》用整版篇幅登载了这件玉龙照片,时任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孙守道、省文化厅副厅长郭大顺在这期画报发表篇首文章《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充分肯定了红山文化及红山碧玉龙的重要历史地位。

  玉龙不是实用物,也非一般装饰物。专家指出,玉龙就是红山文化先民所执着崇拜的图腾,它用于大型祭祀活动,期望玉龙的灵性,能够保佑氏族昌盛不衰,五谷丰登。

  脑海中,突然闪现这样震撼的画面:红山女神(或者部落首领)头戴树叶花环,腰系树叶裙,长发如风飘拂在祭台上。她高高扬起双臂,敞开健壮的胸怀,拥抱苍天大地,眼光抚摸祭台下成百上千的红山先民,唱起祈福的歌谣,跳起曼妙的舞蹈,身边如高山巍峨的勇士擎起缚于长杆上的红山碧玉龙,围绕着她,邀约阳光,通达上苍。女神转身,跪地,仰面敬天,先民们一起匍匐于地,山呼海啸,声覆八荒。

  这个场景,应该发生在5000年前先民集体祭祀的玉龙发现地,更会出现在辽宁喀左东山嘴祭坛,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或者一切有红山文化元素的任一场所,无一例外的是,碧玉龙图腾每次都神采奕奕出现在显要位置,因为它是通灵的,上承天地,下续人间,传承千万年。

  鉴于红山碧玉龙蕴含的价值和重要意义,1989年,国家征调放在翁牛特旗文化馆的红山碧玉龙,永久放置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常年展出。成为国家禁止出境展览的重要文物之一。

  “中华第一龙”的现世腾飞,是国家之大幸。张金贵、张凤祥、苏赫、刘观民、王志富、贾鸿恩、苏秉琦、沈丛文及更多不知名的相关人员功不可没,要不是他们,稀世国宝不是被毁,就是被泯没无踪了。

  红山碧玉龙是华夏银行的标志,赤峰市的象征。赛沁塔拉村口的那块高约10米、刻有“中华第一龙”字样的巨碑,这里是它的诞生地,距离龙碑不远的一个农舍,是它的发现者张凤祥的家。

  如今,张凤祥已年过七旬,三世同堂,抱上小外孙了。他们一家住在赛沁塔拉村,干着农活,过上了小康日子。每当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来访问他的时候,张凤祥在讲述完发现玉龙的经过后,总会说几句有层次的话:“有人说我亏了,冤了,我说给国家,一点也不亏,不冤,给后代儿孙造了福,也是幸福。”

  (本文仅作公益宣传,部分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参考资料《赤峰历史文化丛书——日出红山后》《赤峰文史资料》)

(完结)

中华第一龙是这样飞天的(纪实之一)(刘国琳 王向东)

小链接
  刘国琳,退休军官。辽宁喀左人,现居大连、杭州。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中国闪小说专委会会员,有数千篇作品见诸报刊、网络,出版文学作品集《良民英雄》等。
  王向东,蒙古族,1964年6月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祖籍辽宁。人文摄影家、纪实文学作家、剧作家。现任赤峰纪实摄影协会主席、赤峰品牌建设促进会执行会长。1997年,徒步2400公里穿越9省迎接香港回归,红山晚报社《蓝色星期天·王向东踏破铁鞋迎回归》在全国引起关注。2003年,策划并作为赤峰市媒体记者深入“非典”疫区第一人,采写长篇报道《为了751口父老乡亲》,引起强烈反响。2004年,组织、策划实施贡格尔河探访系列报道;深入震区,采写长篇通讯《聚焦8·16》获内蒙古新闻一等奖。2005年起,策划拍摄大型画册《赤峰儿女》《在毛泽东身边》《情系北大荒》《在周恩来身边》《乌兰夫画传》。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