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书中的“杂交水稻”之父(孙玲玲)

摘要:在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第四章讲述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农业的第98页,图4.16上,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蹲在稻田里,手握禾苗,虽已年迈,却面带笑容,神采奕奕。他就是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地理书中的“杂交水稻”之父

文图/文化信使 孙玲玲(辽宁朝阳)

  在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第四章讲述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农业的第98页,图4.16上,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蹲在稻田里,手握禾苗,虽已年迈,却面带笑容,神采奕奕。他就是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这张照片拍摄于袁老的试验田。教科书中,一字一句地介绍着:“我国依靠科学技术,使农业增长方式正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优良品种不断涌现”70年代以前,我国水稻平均亩产不到300公斤,而目前超级杂交水稻的平均亩产已突破1200公斤,翻了四倍之多,实为惊叹。

  在建设用地不断扩大的今天,我国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而我国的粮食产量却在持续增长。不得不说,超高产水稻的出现,不仅创造了中国的奇迹,解决了众多人口的粮食问题,同时也是世界的奇迹。我国发明的高产水稻,从此跟随袁隆平院士的脚步惠及世界各地,南亚、东南亚、美国都在种植杂交水稻。

  今年五月,正是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收割杂交水稻的时节。农业部长拉纳里韦卢说,袁隆平给该国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他表示,袁隆平院士的离世是中国和全世界的遗憾。

  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早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氏族,即现在的长江流域,就开始使用大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制作成简单的农具,开始翻地。水稻是粮食作物中种类最多的谷物。从形状看,有长粒、短粒的,也有圆粒、尖粒的。从颜色看,有紫色、黑色、白色、黄色等多种颜色。从有无黏性看,分为糯稻和粳稻。而从种植时间上,又分为早稻和晚稻。我国的水稻在地域分布上也有所不同。南方多种植易成熟的籼稻,北方、西北和高原地带种植的多是粳稻。

  由于受纬度、水分、地形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不同的地理区域种植的水稻都不同。我们东北人吃到的大米多是东北地区自产的大米,主要是可在温带、高地种植的粳稻,口感较好。而南方地区多种植能收获两至三次的籼米。

  现在我们不必担心吃不上饭,追求口感更好的大米,开始在国内推广粳稻的种植。未来之于中国,不仅是吃得饱,更是吃得好。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发现,不仅提高了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解决了温饱问题,造福了全世界,同时更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所在。

  吃水不忘挖井人,稻花香里忆袁公。莫忘忍饥挨饿时,汗洒禾田少有闲。袁老德隆望尊,吾辈有何功德?不必事农田,岁岁有余粮,平日不能忘。

小链接
  孙玲玲,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现任辽宁省朝阳市第十五中学教师。喜欢用朴素的文字记录生活,爱好读书、写作、旅行等。最喜欢的一句话:“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编辑 雅贤]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