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仙”与“俗”(郭立萍)

摘要:今儿听一朋友说:“仙之一字,如人身立于山巅,所居之高,使目中尽是星河壮阔,大地广袤。俗之一字,如人身委于谷底,两侧高山所挡,眼前无非烦人琐事,鸡毛蒜皮。”

戏说“仙”与“俗”

文图/文化信使 郭立萍(辽宁朝阳)

  今儿听一朋友说:“仙之一字,如人身立于山巅,所居之高,使目中尽是星河壮阔,大地广袤。俗之一字,如人身委于谷底,两侧高山所挡,眼前无非烦人琐事,鸡毛蒜皮。”看看这俩字,还真有那么点意思。本人素喜刨根问底,所以特意找到甲骨文小篆看看这俩字到底是怎么来的?根据资料显示,仙字的演化是这样的:

  最初甲骨文里没有找到这个字,而小篆的字形,左边是一个人,右边为四只手,为舁yú字,意为高举,上面手中的是现在的囟字,意为婴儿头顶没有闭合的头囟,也有人认为是鸟巢,下面是个“巳”字,意为婴儿。是会意兼形声字。小篆从人(表示与人有关),从舁(表升高),取人成仙升天而去之意。繁体字中的仙,隶变后楷书写作“僊”,左为一人,右上为西,下仍为“巳”。西最早字型为鸟巢。意思是人爬到高处取鸟巢,表示人升高成仙。隶书现代简体字写作“仙”,表示仙人多住在高处。俗写作“仙”,从人,从山,是人入山修行成仙之意。如今规范化,以“仙”为正体。可见不管是什么时期的意思都是人飞升而成仙,远离世俗是普遍特征。

  再说“俗”字。这个字从金文到今文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俗字左为人,右为谷。谷表示涧水通道谷、涧水通道。造字本义是山岭间涧水汇集的洼地。而作为农作物的“谷”产于河谷,因此古人假借河谷的“谷”代替谷物的“谷”。那么旁边加个人字,正是人于山谷之中食五谷杂粮之意。人食五谷杂粮自然就是俗人,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下里巴人。康熙字典里说:“上所化曰風,下所習曰俗。”俗,欲也,俗人所欲也。“俗”是形声字。金文、小篆都从人,谷声。隶变后楷书写作“俗”。《说文·人部》:“俗,习也。从人,谷声。”“俗”的本义为习俗,即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的总和。

  从字面上看,仙为人居高山之巅,俗为人居低谷之洼,可见中国造字者之大智慧。你看能成仙者必要远离喧闹,抛却七情,清心寡欲,餐风饮露。宽衣大袖,飘飘欲飞,一派不食人间烟火形象。而为俗人者,则是食五谷,居于市井村巷,每天俗事俗物随身,为生计奔波劳碌。成仙者必为少数,而我辈生于凡尘,多是俗人,最难得人间烟火中自得其乐。我不知道仙人中可否有思俗之人,却见过许多俗人中有乐似神仙之辈。比如那个劳作一天归来的老汉,烫上一壶酒,噙着花生豆,满足得像个神仙;比如那个在午后的阳光里坐在摇椅上闭目养神的老太太;比如那个能够靠在墙角安静看一本书的人;再比如那个清风明月之下烹茶煮酒的人,俗人啊,自有俗人的快乐。

小链接
  郭立萍,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现就职于辽宁省朝阳县自然资源局。热爱生活,爱好读书、摄影、写作。文章多次在省厅杂志、市县报上发表。

[编辑 雅贤]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