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节(韩丽华)

摘要:一晃婆婆去世一年多了。早就想写一些东西,怀念她老人家,而每次提起笔来,都会被莫名的哀伤、愧疚、悲痛等种种情绪笼罩,让我无法写下去。那种痛楚的感觉,只有感受过的人才懂。

清明节特稿

又是一年清明节

文图/文化信使 韩丽华(辽宁北票)

  一晃婆婆去世一年多了。早就想写一些东西,怀念她老人家,而每次提起笔来,都会被莫名的哀伤、愧疚、悲痛等种种情绪笼罩,让我无法写下去。那种痛楚的感觉,只有感受过的人才懂。

  婆婆去世的前两天的黄昏,我最后一次见到她。当时,我送了十几个蒸饺放到楼上冰箱里,看他们不在屋,就想去办事了。走到楼前发现公公和婆婆正在车库里收拾东西,准备卖废品,我就走了过去。每次见到婆婆,我都会看看她的气色,但那一次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看她的脸,不知道她当时什么表情和状态。因为有事,没说几句,我便急匆匆地走了。没想到这竟是和婆婆的最后一次见面。时隔一天,她就走了,那天是元旦的头一天。

  她虽然走了,而我感觉她一直都在我们身边,笑呵呵地看着我们全家,她的音容笑貌从未消失过。

  直到今天,2020年的清明节,我跪在坟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早已不在了,公公也追随她去了。他们两个就埋在这个坟冢里。人死了,他们的精神还在,仿佛还活着。我永远爱着我的婆婆。爱她,做她那样的人,无欲无求,爱家、爱丈夫和孩子,这也是她最希望的。

  中医说“喜伤心”。婆婆患有心脏病,平时她总说,她的亲大哥是文化大革命时被迫害,平反之后高兴过头了,心脏病突发去世的。没想到这乐极生悲的事情也发生在她自己身上。去世前的一周,她老人家80大寿,远方的亲朋好友都来看望,她红光满面地迎来送往。大家都说她像68岁,她高兴极了。没想到七天后她就永远地走了。她的老同学好闺蜜陈阿姨送的80个寿桃还在冰箱里,没吃完呢,她的大孙子就永远失去了奶奶,我也失去了一个在世界上拿我当宝儿的亲人。

  她走了,永远带走的是对亲人的牵挂。大姐的女儿刚要订婚;二姐的女儿刚毕业;大姐在我们小区买了房,还没来得及装修;二姐是聋哑人,老了可怎么办?公公几年前就患了癌症,她一直瞒着他啊!她最惦记的大孙子,还没上大学。儿子儿媳,工作顺心,身体安康,天天开心,也是她生前最愿意看到的。

  我考公务员之前那些年,自己办培训学校。每天把笑脸送给了家长和孩子们,回家后身心俱疲,心情烦躁,不爱说话。她跟我说过,“我喜欢你们回来时看你们的脸,想知道你们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高不高兴。”她把我们的喜怒哀乐,全装在心里。这样能不累吗?那时候我并不懂婆婆,心里有时还嫌她多事儿。

  我刚结婚时,婆婆经常说“我有四个孩子,你是最小的”。我听着心里暖暖的。婚后20多年,她一直把我的衣食住行挂在心上。亲妈做不到的,她都做到了。我常常想,在这个世界上,有婆婆的爱就够了,在外面受苦受累都算不了什么。

  我曾对她的侄女说过:“我的婆婆是世界上最好的婆婆。”可惜,我没当面告诉过她:“我非常满意您,非常感激您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现在想来,对一个一切为儿女着想的母亲来说,她多想听到这样的话啊。遗憾的是,我没来得及说。对婆婆这样的好母亲,她没有亲耳听到,是多么残忍的事情!有爱要说出来,再无私伟大的母亲也愿意收到儿女的爱的回馈。

  婆婆是老师范毕业生,那个年代算是受过高等教育了。所以她的素质比一般的家庭妇女要高很多。她是一名小学老师,工作做得很好,桃李满天下。家里还有二亩地,是爷爷的。休息日,农活和家务两不误。听本家的大婶儿说,婆婆家是朱家沟最干净的人家。她还说,谁嫁到他们家,真是好几辈子修来的。老家干净宽敞的大院早就卖了。到朝阳住楼房近二十年,家里也确实是干净整洁的,什么杂物都有固定地方,这都是婆婆的功劳。她喜欢养花草、养鱼,家里大阳台是她老两口儿的花园,各种花二十来盆,有这些花,他们二老多了许多乐趣。现在,这些花知道主人去了,想必也伤心,要不它们怎么没精打采了呢!

  爷爷四十多岁时,奶奶就去世了。婆婆从进门就伺候他,一直到我们结婚一年后爷爷病逝。公公婆婆都是老师,比村里人富裕一点。乡里乡亲的,朱姓也最多,谁家手头上缺钱都会想到他们。婆婆从来不会让人家闭不上嘴。婆婆念师范时,不花钱(国家供养),她把省下来的饭票寄给她家三哥。三舅当时也在念书,非师范,人高马大的,吃不饱。公公说过多次,“你三舅一见到你妈,就会说多亏了好妹子,要不我活不到现在,说完就会哈哈大笑起来。”

  婆婆饲养的猪、鸡都很壮。自己家喂几只鸡,下了蛋做菜吃,那时候也是孩子们最好的营养品。炒菜主要用猪油,过年杀个猪,一年就不用去买油了。我最喜欢看婆婆包饺子,她擀的面皮像机器加工的一样大、一样圆。包出来的饺子一盖帘儿完全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既好看又好吃。姐夫最爱吃婆婆包的酸菜馅儿饺子。老人家去世后,他叨咕过好几次,说以后再也吃不到那么好吃的酸菜馅儿饺子了。

  婆婆是内心有爱有光的人,她爱别人胜过爱自己。公公九岁就没妈了,婆婆对公公也像对儿子一样疼爱。受她影响,家里人也会自然地关心公公多一些。

  婆婆从来没说过自己爱吃什么。我们回家买吃的都是拣公公爱吃的买,或者看该买啥就买点儿啥。有个亲戚说,小时候挨过饿的人,吃饱就知足了!其实我知道,她这样做,是出于对公公和对孩子们的浓浓爱意。家里人爱吃的都是她最爱的。她去世后,我爱人、两个姐姐,都不知道他们最亲爱的妈妈爱吃什么。婆婆在世时,我问过很多次,她都说“啥都行”。这成了我们几个的一大遗憾。她“不知道”自己最爱吃什么,却牢牢记住了儿子爱吃油饼、孙子爱吃她做的鸡蛋糕、二女儿爱吃韭菜馅饺子。我们每次回家,她都要做儿女们爱吃的。儿子小时候是奶奶带的,她像爱自己眼珠子一样疼孙子。家务活儿她自己能干,干得比我好,再者她认为我忙,也不用我。婆婆生前,我们对她的“孝敬”更多体现在买吃、买穿上,我爱人每年都带二老出去旅游。我们忙啊,有时忙得忽略了她内心的感受,她的心情。

  今天在坟前,我又一次发自内心地跟婆婆说,“你要对自己好点儿,在那边别舍不得吃,舍不得花,缺什么少什么,就跟我们吱声儿。”这些话也许每一个在坟前祭奠的人都说过。可是真的管用吗?

  婆婆去世一个月后,公公便在医院检查出肾病综合症,说需要透析,大年三十在医院过的。儿女们不甘心,托人挂号,大年初二去北京协和医院诊疗。结果是一样的。在北京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又回朝阳透析,一周三次,每个月还要住院半个月调养身体。在婆婆身上的缺憾,我们尽力在公公身上弥补。他爱吃山竹、沙糖桔,大家都抢着买,让他吃个够……因身体各项指标不允许再透析,他也带着遗憾走了,没亲眼看到孙子上大学。

  公婆二人平时夫唱妇随,形影不离。年轻时在一个学校上班,一起工作和劳动,老了一起买菜、锻炼、干家务。小区里的邻居们,还有附近的一些超市和药店的人,凡是熟悉他们的人,知道他们去世了,都掉下了眼泪。

  婆婆去世后一年,全家仍生活在哀伤里。今天到坟前,终于释然了。在那个时候,在我们的认知范围里,我们已经尽力做到了最好。如果他们还在,一定希望我们姐妹几个和谐相处,家家日子蒸蒸日上。后辈只需努力,我相信他们在天堂时刻祝福着我们。

  父母活着时,多关心他们的心情和感受,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需求。现在家家吃穿不缺了,老人们缺的是温暖的话和开心的笑,还有家庭和谐的氛围。我常常想,如果我们不那么忙于追逐世俗身外之物,如果我们对他们多一些陪伴,多一些温暖,他们或许会活得更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也希望天下所有的儿女趁父母健在时,对他们多一些关心和体贴,多一些陪伴,这样清明节就会少一些沉重和忏悔!

小链接
  韩丽华,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辽宁省北票市南八家子乡妇联主席。在朝阳日报、北票市报等报刊及今日朝阳网发表过多篇文章。

[助编 秋水 责编 赵盼]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