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我奶奶的“老婆儿粥”(沈丽颖)

摘要:因父母上班的单位离姥姥家近,所以我们姐妹自小在姥家长大。我们都与姥姥的感情更深一些,与奶奶的相处时间相对少。

我奶奶的“老婆儿粥”

文图/文化信使 沈丽颖(辽宁朝阳)

  因父母上班的单位离姥姥家近,所以我们姐妹自小在姥家长大。我们都与姥姥的感情更深一些,与奶奶的相处时间相对少。

  但毕竟是奶奶,她是喜欢我们的,我们也愿意像住姥家一样常常去奶奶家住上几天。

  奶奶家那些年很是清贫,人口多劳动力少。主要还是那个年代决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吹到这个北方的小乡村,家家都不怎么宽裕。除了非农业户口的能到粮库去领那几斤米、面和油,还有谁家能吃得起细粮呢?而我由于父母都是非农业,家庭条件相对好一些,反而喜欢吃奶奶家的饭食。

(二排左一是奶奶)

  儿时的记忆里奶奶家常吃的就是玉米糊糊,稀溜溜的很软乎,喝到嘴里也不用嚼,再就着咸菜吃起来很香。奶奶叫它“老婆儿粥”“老头儿粥”,大概是适合老年人喝的意思吧!而我偏偏喜欢这名字,觉得很有趣,且喜欢这口感,软糯地吃着痛快,每次去就惦记着吃这个。

  奶奶家还有一个“特产”,就是冻地瓜。冬天的时候,坐在热炕头,玩得没意思了,小姑和小叔就跑到房顶上,在大筐里刨冻地瓜吃。八十年代的冬天好像特别冷,就连地瓜也冻得坚硬如铁。他们都要费好大劲才能弄下来几个,把它们再放到热炕上化着。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也是吃不了冻地瓜的。过了好一会儿,我们才开始放在嘴里啃。化一点儿啃一点儿,时间不长,一个地瓜就被消灭了。也是奇怪,那时候并不怕凉,也很少生病,别说打点滴,就是吃药的时候都少。

  奶奶家过年的时候也要吃饺子。记事的起初两年还要包些荞麦面的,后来就是白面的饺子了。每年除夕夜包饺子,叔叔们都要往饺子里放几个硬币,谁吃到了谁就是有福的人,新的一年要交好运。虽然也知道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心里还是想要吃到一个硬币,于是就多吃了好几个饺子。

  奶奶年轻的时候身体就不怎么好,不过再不好,也要坚持着去地里干活。毕竟家里有老有小,七八口人等着吃饭呢。奶奶中年时也是蛮操心的,大姑姑出嫁后,二叔也到了该定亲的年龄,可是亲事一波三折的,几年后,又张罗着给小叔叔成了家。小叔家的妹妹出生后,奶奶帮着带孩子。勤劳俭朴是农村妇女都有的特质,而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也是躲避不了的现实,处理婆媳关系、邻里关系,奶奶都不擅长,也受过好多欺负,而倔强能干的爷爷在69岁那年就因为胃癌去世了。

  60多岁的奶奶得了一个头晕的毛病,有时累着了生气了就会心脏难受,头晕,说感觉天旋地转的,就得打上几天点滴。都说“破药罐熬得过柏木筲”,赖赖巴巴的奶奶竟然在70多岁的时候,什么毛病都没有了。在86岁的时候,还给我们每一个孙辈都绣了一副鞋垫。奶奶除了眼神不好,听力、思维都很好,看来,农家的粗茶淡饭也是很养生的。

  明年,奶奶就90岁高龄了,经过七灾八难的奶奶像一棵老树,抗住了岁月的风风雨雨。感恩上天,让我们拥有这样一位健康长寿的老人,多一个人疼我们,惦记我们,也让我们有一份牵挂一份可贵的亲情。看望奶奶的时候,多烦心的事都没有了,多浮躁的心都变得沉静了。惟愿奶奶余生安乐,活到百岁!

小链接
  沈丽颖,现工作于辽宁省朝阳县胜利镇中心小学,走上教育岗位20余年。喜爱文学,尤喜贴近生活、清新自然的文字,钟情于古典诗词格律意境之美。虽才情不佳,却也笔耕不辍;虽工作繁忙,却愿我写我心。没有瞩目的成就,偶有拙作在《朝阳广播电视报》《今日朝阳网》等登载。平凡的生活,静静地守候,守候一个美丽的文学梦想,带给生活一份小小的喜悦。

  [助辑 明月  责编 赵盼]

《今日朝阳网》招聘启事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