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少年挣钱的经历(瞿军)

摘要:少时家贫,父母在一家国营企业工作,抚养我们姐弟三人。父母都来自重庆乡下,老家自然有许多亲戚。

少年挣钱的经历

文化信使/瞿军(四川) 编辑/昕晨

瞿军 摄

  少时家贫,父母在一家国营企业工作,抚养我们姐弟三人。父母都来自重庆乡下,老家自然有许多亲戚。一年之中,谁家亲戚生病、生孩子、娶亲、建房等一干大事,在外工作的父母都少不了随份子。加上有不少亲戚来乐山城里玩耍、旅游,一年下来,这部分开销大约占家里总支出的三分之一,成为父母经常发愁的沉重负担。但父母又是那种极好脸面的人,有什么难处,都自己挺着,宁愿节衣缩食,也不愿辜负乡下亲友的那份企盼和求助。

  家里经济状况如此窘迫,我们姐弟三人,自然就难以从父母那里得到许多零花钱。父母为了维护一家五口的生计,已经十分辛苦了。在苦日子中,小小少年的我,从七八岁就开始自己找零花钱。那时,我赚钱的方法颇多。

  家附近约两百米的地方,有很大一片国营农场的桔子林。拾落在地上的小桔子,晒干后,拿到镇上收购站当药材卖,是我的生财之道之一。桔子树从开花结果到最终生长成熟,有百分之八十的小果子最终掉到地上,这些掉到地上的小果子拣来晾晒干净,就是中药材枳壳。每年四、五月份,桔子开完花后,小桔子米粒般大小便开始往下掉。每天早晨,我同邻家小伙伴拿一个小纸盒,赶往桔林中拣小桔子。清晨的桔园,空气中弥漫着清香和淡淡的甜润气息。薄薄的晨雾里,红嘴相思鸟的叫声,在百鸟叽叽喳喳的鸟鸣声中最为动听。我们拣小桔子的过程中,几乎未直过腰,仔细在草叶中找寻。一早上的辛苦,拾得半纸盒,便格外开心。拾小桔子对我们来说虽然辛苦,却充满乐趣,拿到收购换得几角钱,更是一种幸福,也骄傲自豪。

  除了拣小桔子,找蝉衣也是每年夏天赚钱的方法之一。

  每到夏天的傍晚,头年成蝉播下的种子,在浅土中蜇伏了半年多的幼蝉成虫,就会从柳树、桔树根部的泥土中钻出来,爬到树上约两三米高的地方,蜕下身上一层薄薄的保护壳,这就是蝉衣,也是一味中药材。幼虫蜕下蝉衣,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蝉。蜕壳后,原本娇弱的幼蝉,经露水一激,一夜之间变得成熟,自由来往于林间,引颈高歌了。

  找蝉衣的最好时间,是晚上七八点钟,一般在柳树、桔树上都能找到,这两种树上也最多。我们每晚大约能找到几十只,有时更多一点。蝉衣又薄又轻,很不压秤,但卖价却比小桔子贵很多。

  家乡的小镇,还有一家较大的国营盐厂。盐厂熬制食用盐,离不开大量的煤。熬盐时,许多煤块并未完全燃烧,成为家乡人俗称的二碳、过炉碳。盐厂每天倒掉的炉渣中,有大量二碳,拣二碳,也是我童年生活中最早的一项劳动。二碳可卖,也可自家用。二碳再次燃烧时,没有煤烟,是小镇人家冬天取暖、煎熬中药、烤红薯的最好燃料。镇上不少贫穷人家的孩子,靠拣二碳补贴家用。二碳销路也很好,在镇上形成了一个出售二碳的地方,叫碳坝市,至今仍叫此名。一小担二碳,在我记忆中大约能卖到八角左右。眼疾手快的我,拣二碳也是一把好手。

  童年生活虽然艰辛,但在父母慈爱关怀下,我最终成长起来。后来,走出小镇,奔波、生活于都市之后,仍时常难以忘怀童年和少年时代赚钱买书的经历。

小链接

  瞿军,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居四川绵阳。发表小说、散文及诗歌作品百余篇。著有散文集《心灵的旅行》、小说集《桥头堡》。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