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德育指南东风 迎校园文化春天(丛乃贤)

摘要:2018年5月4日—29日,辽宁省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在全市遴选的17所德育研训基地校展开了调研指导活动。

借德育指南东风 迎校园文化春天

——朝阳市中小学德育基地校联盟调研活动总结

文图/丛乃贤 刘成志 刘淑红 编辑/赵盼

  2018年5月4日—29日,辽宁省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在全市遴选的17所德育研训基地校展了调研指导活动。通过参观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听取学校的德育工作汇报、观摩德育活动课等方式,与基地校领导和老师进行密切商讨,帮助基地校找准自己的德育特色,并为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活动旨在通过《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落地的实验研究与探索,推出一批办学理念特色鲜明、校园文化主题突出、课程建构适切可行、德育活动精彩纷呈的典型学校。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促《指南》落地。

  2017年8月17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指南》,这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纲领性文件。该文件明确了中小学德育工作需要做到“一二三四五六”,即构建德育工作的“一个体系”、深化德育工作的“两个结合”、抓好德育工作的“三个关键点”、坚持德育工作的“四个基本原则”、明确德育工作的“五项主要内容”、创新德育工作的“六大实施途径”。落实《指南》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为此,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迅速在全市遴选17所德育研训基地校(其中高中1所、初中6所、小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组成区域联盟。

特色主题化——提炼学校育人理念,彰显学校特色文化

  学校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并能解读出学校的学生观、教师观、学校观、教育观等观念的先进程度。

  调研中发现双塔区凌河小学“爱的教育”、凌源市第四中学“幸福教育”、建平县青峰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责任教育”、北票市长皋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感恩教育”、朝阳县南双庙乡中心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办学理念具有哲学性、精神性、动态性和生态性,体现了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办学特色与一般原则的结合,使学校的整体行为因办学理念而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

文化物象化——注重环境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润物无声

  校园文化表现在多个方面,可以表现在物质建设上,如校舍建筑的风格、校园的布局等,但更重要的,要表现在老师和学生的教风和学风上。

  调研中发现朝阳市第二十二中学办公室文化、凌源市朝阳街小学的校史文化、凌源三十家子中学的读书文化、建平县第三小学的君子文化等都让我们耳目一新,它标志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办学特色,把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原则隐含在自己的文化体系中,让中国先进文化占领校园阵地,启迪、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和道德品质,对学生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课程结构化——精心设计德育框架,构建适切特色课程

  一所学校的课程结构化、体系化,能为不同类型、不同志趣、不同潜质的学生成长提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多元的、可选择性的载体。小学、初中阶段需给予学生大量课程、活动平台,保持学生好奇心,可以让学生自由展现天赋与发展潜质,高中阶段需注重学生志趣聚焦,并促进其形成初步理性的专业取向选择。

  调研中发现双塔区珠江路小学的班本课程、德育活动课《文明从有序排队开始》、喀左县第三初级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喀左县第四小学的社团课程等各具特色,学校把德育课程看成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的核心课程,并在教育教学体系中给予优先保证,让德育课真正成为影响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课程。

项目个性化——大力开展特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道德品质的形成仅仅靠宣讲规章制度、靠课堂教学显然不够,更需要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来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活动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育于生活,让德育教化如春风化雨一般,在生活化的呈现中润物无声。

  调研中听取了学校开展特色活动的汇报,如朝阳市第十三中学的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北票凉水河中心小学的关爱留守儿童萤火虫乐园活动、龙城区长江路小学的班主任沙龙研讨活动、朝阳县实验中学生涯规划教育、朝阳县南双庙初级中学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等,每所学校的汇报都让人印象深刻。他们从实效性角度审视和评价德育实践活动,不求花样、只求有效,切实为学生的品德养成提供条件。活动的扎实开展切实实现了从“源于生活”到“感悟生活”再到“高于生活”的转化。

问题共性化——全面查摆德育工作,再创学校育人新高

  本次调研到学校看些什么?听些什么?问些什么?说些什么?在调研之前市教师进修学院德育研训员都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交流,做了充分的准备,使调研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调研中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

  学校办学的茫然性。办学目标的模糊必然导致学校发展的茫然,也必然导致学校发展水平滞后,更重要的是导致学校文化的缺失,即便它有百年的建校史,却见不到学校因历史的厚重而更具文化的魅力。

  校园文化的无效性。校园文化认识不到位,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缺乏一定的深度,个性特色不明显,形式、内容单调陈旧,缺乏时代气息。

  德育课程的缺失性。有些学校有了自己的校本教材,也在按课时上课,但没有教学标准,没有教学目标,没有教学评价,这就远远没有上升到课程的高度,缺乏课程观。

  德育活动的零散性。很多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但是按照德育活动序列化、系列化要求相差很远,《指南》对每个学段的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都进行了详细说明,可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

  市教师进修学院一位负责人表示,“教育为先,德育为重”,落实《指南》就是贯彻“立德树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研训部门要切实将《指南》转变成实际工作的要求,使《指南》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就学生有内涵、有品质的未来。

  (本文内容由辽宁省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办公室提供,作者现供职于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德育部。)

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专题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