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教学随笔(吴红梅)

摘要:不是什么人都能拿来说笑的。

教学随笔

文图/吴红梅 编辑/立军

  不是什么人都能拿来说笑的。

(一)

  人们习惯于盖棺定论,说好听的是可以纵观一生,可以客观公正;说不好听的,是缺乏明辨是非的智慧和敢于剖正的勇气。所以,只有当一个人已经做了古,才以好人坏人论,或做有用无用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史上很多搅动了时代的人物,尽管被所处的时代热议,也同样被后来者热议。越古的人,火的越久,就如演技精湛的明星,永不过气一样。

  我想,屈原就是这样的古人。战国时代够古的了,当然他也足够火,火到穿越古今,火到00后们都时不时地拿他说事儿,写在作文中以引正自己的观点。

(二)

  因此,我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们是熟知屈原的,对屈原是有准确的评价和定位的,对屈原是有感情热度的。我的这种想当然也没什么莽撞的,毕竟现在获得知识的渠道很多,可结果却是我大错特错了。

  上课讲《离骚》,本想对屈原其人其事三言两语带过,所以问道:“同学们熟知屈原吧?”结果,七嘴八舌,这个说“糊涂自杀的”,那个说“写了一大堆兮啊兮的”,有的乐不可支“给我们带来三天假啊,哈哈哈”,又有的吃货说“吃粽子啊”……看到课堂上同学们的欢乐热闹,我从心底泛起悲哀,一时间觉得他们说笑着的脸那么地不可爱,沉重得无语。

  我想,标签式学习真是害人不浅,功利化学习更是让学生们误入歧途。这不仅仅是对屈原那样的古人不了解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正因如此,所以,当老师的才担着重责,才应该从每一节课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思想意义出发,还原认知的本真。

(三)

  的确,学过《离骚》之后,屈原的形象该在学生们心中重塑,这是最迫切的教学目的。

  蕙纕,揽茝;芰荷衣,芙蓉裳; 高冠,长佩,繁饰;步兰皋,止椒丘……好修为常。

  出身芈姓王族,学生们大多从《芈月传》中知道了芈姓,而不是从屈原这里知道,也不能说不是一种现实的无奈。根正苗红的贵族,“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带着高远的卫国之志周游列国。有学识,有见识,有智慧,有格局,也有高起点,更有热情!历史不能假设,若能的话,如果灵修不浩荡,那么楚与秦孰胜孰负,也难说。屈原不是叛逆者,不是造反派,他是伟大的改革家。

  他的投江,不是忳郁邑至极的不可承受,而是眼见白起攻破郢都,楚之大势已去的与国同亡。

  抱石投江,是抱定必死之志。惟有滔滔江水,可以荡涤世间污浊,洗净烦恼。汨罗江啊,从此承载了伟大!

(四)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先导者,思想上大大超出同时代的超人,所以当时代跟不上先导者的脚步的时候,先导者就会产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认知,一种无力感必将到来。往往这些都是为了某种主义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只有这些人才能指引方向,带领人类社会前进。任何一个时代都必出现这样的人,如此,社会才会进步。屈原就是这样的人。

  譬如鲁迅,也是这样的人,智者高标。

  鲁迅什么人呐?你见他服过谁?夸过谁?他夸过司马迁啊,他夸《史记》是“无韵之离骚”,足可见屈原精神价值所在。

  就个人而言,屈原是足够悲剧的人生,然悲剧最震撼人心的力量就是莫让世间悲剧重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屈原的精神意义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五)

  “同学们,记住一句话:不是什么人都能拿来说笑的。就比如屈原,我希望今后你们再提起他的时候,每一个细胞都能活跃着四个字,那就是‘肃然起敬’。不如此,就是对屈原的亵渎,而暴露出的则是你的鄙薄浅陋。”

  看着学生们慢慢郑重起来的表情,若有所思的眼神,我心意已足,高昂着头走下讲台。但不忘敲打一句:“若今后不能以正确的情感提起屈原,请莫说跟吴老师学过语文。”

  《离骚》,讲得这么累的一课,今天终于结课了。走出教室的那一刻,我无比轻松。

小链接

  吴红梅,辽宁沈阳某高中老师。从心所欲不逾矩,自由为人自在文。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