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刺绣(郑海涛 史云飞)

摘要:剌绣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早在西周时期,乌桓人就将各种各样的图案绣在皮衣上,意在驱灾避邪,向往吉祥。

朝阳民俗文化

刺绣

文/郑海涛 史云飞

  剌绣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早在西周时期,乌桓人就将各种各样的图案绣在皮衣上,意在驱灾避邪,向往吉祥。于是剌绣便在民间流传下来,而且技艺越来越精,为国家赢得了无数的荣誉,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块瑰宝。

  刺绣艺术在朝阳民间广泛流传。刺绣的物件一般为桌幔、门帘、围裙、头巾、手帕、花鞋、荷包等。绣法分为纳、借、缝、包等。图案以花鸟、金鱼、蝴蝶、石榴、仙桃为主,也有人物及山水。凌源四官营子一带盛行绣拽峰枕顶,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绣法精妙,绣出的花鸟栩栩如生。1983年,李桂兰的刺绣作品“拽峰枕顶”获辽宁省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朝阳县黑牛营子乡章吉营子村有一出家的文查巴根其,法号洪森,用了,10几年时间绣了两幅观音像,曾在日本举办的“世界北方圈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览”展示并获奖。

  朝阳县章吉营子宏观寺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关朝饶勒玛喇嘛1916年在宏观寺出家。其叔叔嘎布喳喇嘛九赴西藏,学习绘制佛像。关朝饶勒玛喇嘛15岁开始刺绣佛像。一生中共刺绣1米以上的佛像5幅,最大的佛像长2米,宽1.5米,并收徒弟哒利扎喇嘛。师徒二人以纺线、织布、刺绣为生,相依为命,其作品曾赠与西藏。“文革”中被红卫兵将刺绣的佛像抢走后,曾被嘎布喳喇嘛从火堆中救出一幅,近年又两次被盗。从1983年起,作为朝阳民间美术的代表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民间美术展览和出国展览,并被《东北民族民间美术总集》刺绣卷收录为首位前三幅。最近,又刊发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一书中,连年被多家媒体报导。宏观寺以刺绣闻名,其刺绣工艺由佛门居士带到民间。现在,章吉营子村已有80多名村民学习和掌握了刺绣工艺。

  宏观寺的刺绣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刺绣贡品,以藏传密宗造像为主;二是刺绣装饰品,有钱包、台布等。宏观寺刺绣的主要特征包括:一、法相仪轨,按藏传密宗唐卡的法相仪轨绣制佛像;二、真言加持,绣一针,念一句真言;三、意向色彩,由心而生设计色彩;四、三层针法,第一层刺绣大型、大色,第二层刺绣局部,第三层刺绣细部;五、超大幅,细致绣。如一点五米宽、二米高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绣像,每一局部都微妙细致;六、作品绣制时间长,绣一幅佛像最长时间达4年之久;七、女喇嘛独创的专利作品;八、随意性设计,一般装饰品和日用品,随意设计,色彩生动,造型优美,手法多样,平面和立体相结合。

  宏观寺刺绣的主要价值在于:一、传承价值。女喇嘛有资格传承密宗仪轨,宏观寺是东北唯一居住女喇嘛的寺庙。应保留这一特色;二、学术价值。对研究藏、蒙、汉的民间艺术传承体系有帮助;三、推广价值。由宏观寺传承、影响、漫延的刺绣,使章吉营子村家家出巧手,户户有绣品,其作品曾远销国外,邻村还开了传统的丝线作坊,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四、开发旅游资源。宏观寺背靠小孤山,其山峰形状为天然卧佛。哒利扎喇嘛守候着的贫寒禅房留下了关朝饶勒玛喇嘛的传奇故事。门前的柏树有800多年的历史,寺中每年都按传统日期举办万灯会和篝火节。

  宏观寺的第一代传人是嘎布喳喇嘛,第二代传人是关朝饶勒玛喇嘛,都已经去世了。第三代传人哒利扎(李俊杰)喇嘛80岁,年老体弱,生活贫寒,政府每月给10元生活补助费,每年不超过400元。宏观寺的五幅大型作品,第一幅送西藏,不清楚在哪个庙。第五幅被红卫兵拿去,无下落。第二幅被盗,破案后没能力去取,在深圳。第四幅在禅定法轮寺,是否被烧还是被盗,至今没破案。现存居士谱系没有承传法像仪轨,只承传了一些刺绣技艺。哒利扎喇嘛传法像于五台山的镐娃喇嘛。由于镐娃喇嘛不在朝阳,所以宏观寺的法像刺绣有断灭的危险。

  说起辽绣的挖掘,朝阳县文化馆70多岁的退休干部孙明贤可以说是劳苦功高。孙明贤多年来从事文化辅导工作,视挖掘、保护、传承民间剌绣为已任。每当他看到有价值的资料和剌绣作品,都认真进行搜集整理。现在一提起剌绣他便如数家珍,成为朝阳的一位剌绣专家。

  章吉营子村是少数民族自治村,汉、蒙等民族在这里居住融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以民间剌绣为著名。早在1984年首届“辽西民间工艺美术展”上,该村宏观寺主持洪森喇嘛历时3年零4个月绣的“千手千眼佛”获最佳奖。遗憾的是,洪森喇嘛用毕生精力所绣的13面“千手千眼佛”都散落民间,不知去向,只有展出的这面被国家文物局收藏,成为硕果仅存,使大家现在还能够欣赏到这一剌绣珍品。

  2002年8月,辽宁卫视《社会大观·乡土纪事》栏目组在章吉营子拍摄了以民间剌绣为主题的专题节目。期间,孙明贤忙前忙后张罗一个星期。在这部专题片里,孙明贤担任讲解员,努力配合编导人员进行拍摄,一遍不行就来多遍。而这些对他来说都是义务劳动,编导人员十分感动。

  节目在辽宁卫视与观众见面后,很快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中央电视台于2003年初多次在农村栏目重播。之后,沈阳、大连、丹东等地客商频繁与孙明贤联系寻求合作。孙明贤受到启发后,萌发了举办民间剌绣培训班的想法。缺少原材料,特别是蚕丝线市场买不到,他便动员沈阳客商投资,在本乡恢复了一家生产丝线的小厂;没有资料,他遍访民间老艺人;当办班场地成为问题时,他便在自家的大炕上开班讲课,很快吸引了本村和周边乡村的农家女报名听课。一时间,剌绣一事成为章吉营子村大人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话题。通过授课,学员们了解了剌绣的起源、发展和南方四大名绣的区别。在他和老伴与几位民间老艺人手把手的指导下,农家女从针法、运线、选料到颜色搭配都从头学起,很快进入角色。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存世精品,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很多艺术家都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临摹”这幅名画。2013年冬季,在黑牛营子乡领导的支持下,一度停绣的辽绣在这个有着数十年剌绣历史的乡村重新拾起,村里的8位绣娘在孙明贤的指导下加紧赶绣辽绣版《清明上河图》,在春节后有4幅名作出炉面世。每幅作品长1.8米,宽0.6米。通过打造辽绣精品力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发扬光大。

  现在,章吉营子村已形成了一个有近百名农家女参加的“剌绣女”群体,村里的剌绣产品影响越来越大,其产品出口到澳大利亚,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也很有影响。剌绣女每人年收入3000多元,创产值数百万元。

[责任编辑:立军]

作者简介:

  郑海涛,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县域频道辽宁省编辑部主编、朝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朝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朝阳县作家协会主席。出版长篇小说、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微型小说集等10部。短篇小说集《奔腾的河流》被评为朝阳市建国60周年十大名作。2016年被朝阳县委、县政府授予劳动模范。
  史云飞,辽宁省朝阳市人,1978年4月出生,辽宁大学古代文学硕士。从学生时代起爱好文学,喜欢网络小说创作。自参加工作以来,利用业余时间一直潜心从事影视理论与民俗研究,发表多篇论文。目前在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任教,讲授“民俗学”、“古代文学”、“影视文学”等课程。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