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辽宁·朝阳民俗——前 言(郑海涛 史云飞)

摘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俗,而一个国家的每个地区都有相似或不同的民俗。一个民族、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一个乡镇也是如此。

朝阳民俗文化

前 言

文/郑海涛 史云飞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俗,而一个国家的每个地区都有相似或不同的民俗。一个民族、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一个乡镇也是如此。更确切地说,一河之隔的两个村子,对同一件事情的处理方式都有略微差别,而一道之隔的两个村子也是如此。所以说,民俗的产生和延续并不是一成不变,作为朝阳人,把我们家乡的民俗真实地记录下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一直努力在做,努力做好,现在我们终于做到了。

  说句问心无愧的话,我们通过搜集整理朝阳家乡的民俗,感到这片历史文化土层厚重的土地留存下来的民俗文化是那么的精湛,那么的富有意义。虽然我们在书中编著的内容难免挂一漏万,还有一些粗糙的地方,但是仍然有一种自豪感,因为我们毕竟为朝阳这第一朵花盛开、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试想,从古至今,数千年来,在沧桑的历史变革中,在这片红山文化照耀的大地上,不知有多少朝阳民俗在不断的产生、演变、消失,在数十年或百年之后,这部《朝阳民俗》里记载的形式和内容还会有人继承和发扬吗?还会有人如此照本宣科地在生活的平台上表演吗?我们时时在想,随着一日千里的生活变化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散发着古旧气味儿的民俗能否让人记得都是未知数。由此,我们觉得编著这部属于朝阳人自己的《朝阳民俗》显得很有意义,有一种成就感。

  这部《朝阳民俗》里的内容,都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民俗,已经血溶于水般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不会感到有陌生感。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到我们的下一代,下一代的下一代,在他们的生活中,这些民俗在他们的日子里,就有可能演变成另一番景象,此话不题。现在,像每年一度的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腊八节、中秋节等,不论其重视程度如何,不论用什么方式过节,每个人都在过,只是过得浓与淡罢了;像秧歌、古筝、二人转、皮影等这些传统的表演形式,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娱乐的一种方式,不论你是否愿意看,每到节日或重要场合都会有人组织进行表演。这就是民俗存在的特殊性,带有强加于人的性质。比如,春节期间的拜年、人去世后的葬礼等,其形式无论是繁还是简,都必须要走这个“套路”。说句大白话,民俗就是“俗套”,但是这种“俗套”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存在还有存在的道理。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在真空里生活。

  于是,我们在劳费多年苦心之后,便有了这部《朝阳民俗》。是好是赖,自有读者评说。

[责任编辑:立军]

作者简介:

  郑海涛,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辽宁省作协会员,《朝阳日报》《燕都晨报》驻朝阳县记者站记者,朝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朝阳县作家协会主席。迄今在多家传媒、杂志发表各类作品万余篇次,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等作品集10部,编辑出版作品集15部,50余篇作品收入各类文集并多次获奖。
  史云飞,辽宁省朝阳市人,1978年4月出生,辽宁大学古代文学硕士。从学生时代起爱好文学,喜欢网络小说创作。自参加工作以来,利用业余时间一直潜心从事影视理论与民俗研究,发表多篇论文。目前在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任教,讲授“民俗学”、“古代文学”、“影视文学”等课程。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