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沧桑大阳山,老家门口唱大戏(高学敏)

摘要:2013年“十一”期间,中央电视台八频道播出一部农村题材的电视剧《老家门口唱大戏》。电视剧是在喀左县白塔子镇大西山村拍摄的,剧中,大西山村叫大阳山村,取名自村附近的大阳山。大阳山不但风光秀美,而且还发生过许多流传千古的历史故事……

朝阳探秘

编者按:

  2014年10月,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朝阳探秘》一书。这本由东北历史研究学者、历史小说作家黄世明主编的推介辽宁朝阳历史文化的专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为进一步扩大影响,更好地宣传朝阳,经黄世明老师同意,现将《朝阳探秘》中的精品文章在今日朝阳网公益园地依次发表,以飨广大读者。

  本网编委会需要郑重指出的是:随着京沈客专(高铁)即将开通,朝阳到北京、沈阳的车程缩短为1个多小时。时空距离的悄然改变,使朝阳作为辽沈及京津地区“精神休憩地”、“灵魂皈依所”、“历史上书房”、“自然标本馆”、“文化探秘园”的新型功能定位日益凸显。一个需要世人重新审视、重新估价的新朝阳,在全面融入京津冀的伟大变革中,正在掀开华光璀璨的新的历史一页。

  借助《朝阳探秘》系列美文,但愿能让天下网友感知到朝阳历史文化的冰山一角,并燃起前来朝阳寻幽访古、猎奇揽胜、修行身心、颐养天年的强烈欲望……

  (各位网友如有什么感想或要求,请将您的心声发到今日朝阳网统一邮箱:2996382758@qq.com,值班编辑会给您明确答复。)

沧桑大阳山,老家门口唱大戏

文/高学敏

  2013年“十一”期间,中央电视台八频道播出一部农村题材的电视剧《老家门口唱大戏》。电视剧是在喀左县白塔子镇大西山村拍摄的,剧中,大西山村叫大阳山村,取名自村附近的大阳山。大阳山不但风光秀美,而且还发生过许多流传千古的历史故事……

置身山中,感受大阳山奇美

  大阳山位于朝阳市喀左县白塔子镇杨树沟村和大西山村之间。据有关资料记载,大阳山汉代称白狼山,北魏时称白鹿山,清时称大羊石山。在山的主峰以西分水岭上,有一巨大的白石砬子,远看像一只绵羊,也似白狼和白鹿,所以得名,山上还有“白鹿山祠”遗址。

  大阳山海拔881米,不是很高,然其伟岸挺拔,雄浑俊秀,四时景色各异。春时,点点鲜花,片片浅绿,衬得大阳山妩媚妖娆;冬来,茫茫树木,皑皑白雪,始得大阳山含蓄冷峻;夏天的大阳山壮美辽阔,山脚下良田千重,山腰间青松翠柏,山顶上白云悠悠;秋天的大阳山饱满成熟,层林尽染,野花肆意绽放,野果缀满枝头。

  笔者第一次登大阳山是在秋季。那时,对大阳山还不甚了解,因为不了解,走近她的愿望特别强烈。我们沿着一条山泉开始向上走,山泉不知是从什么地方流下的,泉水与石头的合奏使得山谷有了私语般婉转的音乐。这优美的音乐唤起了山谷深处的孤独,让登山者内心深处有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安静。

  走过山泉,开始向上攀登,我们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就登上了大阳山山腰处的观音洞。观音洞是山中形成的天然岩洞,有十几米宽,20多米深,洞里由高到低呈阶梯状,冬暧夏凉,洞内供奉着诸多神仙。据说这里一度香火鼎盛,许多远道而来的香客,来不及下山,晚上就住在洞内。后来,为防止森林火灾,禁止香客烧香,香客渐渐少了。如今,千年的时光没有改变岩洞的容颜,风风雨雨中,岩洞不改初衷,以适宜的温度迎接来来往往的游客。

  走出观音洞,目光哗的一声,撞在一树树绚丽的叶子上,血红、橙红、浅黄、金黄、橘黄、墨绿、翠绿……在阳光的透射下,明暗有致,交相辉映。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美丽的颜色,每一片似乎都侵染过,造型也很别致,像用剪刀精心剪出来。唐代诗人贺知章说“二月春风似剪刀”,我看秋风更比春风美!

  那一次,我们用了3个多小时登上了大阳山。站到了大阳山顶峰,环顾四周,视野开阔,西南面是连绵的群山,东北处则有肥沃的土地、整齐的村庄。遥想当年,山下那大片土地也许就是战场,我脚下的岩石也许就是曹操当年指挥作战的军帐。

血战大阳山,曹操征服乌桓

  汉未时期,北方乌桓逐渐强大起来。朝廷屡次征乌桓,但都收效不显著。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决定北征乌桓。

  一路风餐露宿,农历八月,曹操率军登大阳山,突然与乌桓大军遭遇。乌桓骑兵人多势众,曹军重装主力步兵在后面,现有的只是轻装骑兵。部下诸将大都有些惧怕,勇将张辽胆气很壮,劝曹操出击。曹登高望见敌阵不整,又欣赏张辽的勇猛无畏,当即决断纵兵出击。并以自己所持麾授张辽,命为先锋,居高临下冲击敌阵。于是曹军骑兵与乌桓骑兵在大阳山下展开一场血战。乌桓大溃,降者20余万口,柳城也被曹操占领。

  这一战役,历时月余,行程800里,彻底解除了强盛的乌桓对中国的威胁,统一了北方。而成就了一代枭雄千古功业的大阳山从此为大阳山下人世世代代所传说。

  如果说曹操北征乌桓让大阳山承受了不可想象的战争之痛,那么发生在大阳山上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则让大阳山下人为之而骄傲。

  《史记·伯夷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文中所述的首阳山即为今日大阳山。据著名历史学家张博泉教授等人考证,古白狼水即今傲木伦河与大凌河汇合处,其沿岸有古代的军事重镇白狼城(位于喀左县平房子乡黄道营子村的一座古城址),还有白狼山,传说为首阳山,今称大阳山。所以,可以说,大阳山也是商周时代伯夷、叔齐舍弃生命、保持自尊、保全气节的一座山。

接闺女带女婿,老家门口唱大戏

  说起大西山村,人们就会说起这里的老戏台。这个建于新中国成立前的老戏台,不仅给大西山人带来欢声笑语,更见证了大西山人走过的风雨岁月。可以说,这个老戏台是大西山人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心,也是大西山人的骄傲!它与大阳山一样在人们的心目中有无与伦比的地位。用大西山村一位老人的话说,别小看这老戏台,穷村子是建不起戏台的。这是祖上给留下的基业,方园几百里再找不到这样的老戏台了。

  老人的话有一定的真实性。据记载:历史上许多村庄都有修寺庙、建戏台的传统习惯。它是一个村庄经济实力的外在表象。一个有名望、有影响的大村庄如果没有一个规模像样的戏台,同样会被周围村落的人瞧不起。因此,自古以来,寺庙和戏台就是中国农民的精神寄托,就是中国农村文化的发展象征。

  大西山的戏台足以证明大西山村曾有的繁荣。

  “拉大锯,扯大锯,姥家门口唱大戏,接闺女,带女婿,小外甥也要去……”

  这是小时候孩子们经常唱诵的儿歌,也是孩子们心中的梦想。那个年代,温暖大西山村人心灵记忆的唯有这老戏台。所以大西山村一到唱戏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热热闹闹,闺女、女婿、儿子、媳妇、外甥、孙女……台上莺声燕语、明眸酷齿,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则凝神细听……

  那时是姥家门口唱大戏,这回姥家门口要拍电视剧了!

  2012年5月初,时任朝阳市文联主席、著名剧作家隋志操创作的电视剧《老家门口唱大戏》来喀左寻找外景地。总导演王硕一眼看中了大西山村的老戏台。加之这里多方位的经济发展格局、纯朴的民风、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与剧情相吻合,导演和编剧一拍即合,《老家门口唱大戏》外景地就是这里了!

  随着外景基地建设的开始,大西山村热闹起来了!外地牌照的车辆不停地往来于影视基地之间。看热闹的人更多,凡是与大西山村有点关系的都会想法子来看看实实在在的电视剧拍摄。

  大西山村的村民们更是高兴,导演挨家挨户选址时,谁家被选中大家都很羡慕,并表现出大力支持。特别那些爱唱戏的村民,热情更是高涨,每天没事的时候总喜欢凑上前观景。他们日日盼着电视剧开机,因为导演对他们说了,《老家门口唱大戏》这部电视剧与这里的生活贴的很近,答应他们可以在剧里扮个角儿呢!

大戏唱响了大阳山的新生活

  《老家门口唱大戏》是一部贴近生活、风格独特的现代农村题材轻喜剧,也是一部真实反映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的大戏。剧中很多人物都能在农村找到原型。这也是导演答应大西山村民可以在剧里扮个角儿的原因。

  电视剧被誉为“农村版《奋斗》”,剧中处处洋溢着东北民俗民情和新鲜的乡土气息。范伟、闫学晶、李静、刘永生、白恩、吴紫彤等众多明星的联袂主演,更增加了看点,也增加了大西山村的人气。拍摄的高峰期,应征群众演员的、观看拍摄的、做生意的,每天要有几千人出入大西山。高峰时,不得不出动警察维持秩序。

  说起扮演群众演员,还发生了许多乐子事。剧中需要一位农民从田野里收工骑自行车回家,这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镜头,导演可费劲了。拍摄一遍不行,第二遍还不如第一遍,第三遍更不行。导演生气,群众演员急的都快不会骑自行车了。第四遍、五、六、七……拍到第八遍了,才有点儿感觉。这个在镜头上只有一瞬间的镜头,拍摄竟用了小半天。拍摄结束时,扮演的老农满头大汗,破旧的自行车已经快散架了。他大笑着对周边群众说:“再不行,就不干了,真是干啥都不易呀。”

  拍摄“孙大明白”娶亲那场戏需要大量群众演员,因为是娶亲,要观众拍手鼓掌。拍摄结束时,群众演员说,这一上午,手都拍麻了,“大明白”这媳妇娶的可真不容易。

  然而,有付出就有回报,电视剧的拍摄对大西山村今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电视剧拍摄结束时,笔者因拍摄事宜去过大西山村。在村里,看到了应运而生的艳玲超市、大阳山农家院。剧中的主要人物的经典剧照立于村中。在一家饭店里,老板娘高兴地说:“剧组过来就相中我们家院子了,说我家离戏台近,院子干净,还有狗。剧组走后,镇里领导、村里干部动员我开个饭店,开始我说啥不干。可干起来后,还真行,现在赚钱了,村里人现在老羡慕我了!”快人快语的老板娘让人一下子想起剧中人物,勤劳能干,性格泼辣的徐风国母亲徐婶。

  在大西山村西头,我遇见一位40多岁的女人。提起拍电视剧的事,她一脸自豪地说:“没想到这里还能拍电视剧,真开眼了!过去从电视上看过‘大明白’、大辣椒还有山杏,今天看到真人了,还和我们一起照了像呢!等播出时,我家就可以上中央台了!我还从电视剧里面学到不少过日子的事呢。”

  在村子东头,我看到了剧中的老戏台。一刹那,幼时看折子戏的场景出现在脑海里。那些桃腮粉面的生旦大角、披红挂绿的净末行家,或轻呤一曲,或暴喝一声,扭着台步走出来。而锣声、鼓声,更是一声紧似一声。光鲜靓丽的人儿长袖翻飞,歌声婉转,令人如醉如痴。

  正在恍惚中,一位老人走了过来,问起老人电视剧中老戏台最终被拆掉的事,老人言语中透着无奈、失落。老人的话语让我们懂得电视剧中那个老戏与新文化的冲突在现实生活中也实实在在存在着。特别是上了年岁的人对老戏台这个最有故事的地方总是牵肚挂肠、恋恋不舍,因此,如何开展富裕起来的新农村文化娱乐活动,解决农村老一代和新一代农民之间文化生活的矛盾路还很长。

  前不久,我陪同重回拍摄基地的剧组演员们又去了趟大西山村。如今,大西山村已经正式更名为大阳山村。走进村中,只见这里村落整洁,绿树摇曳,林间炊烟袅袅,流水潺潺。抬望眼,巍峨的大阳山静静地置身于秋阳里,看上去有一种脱世的美。此时正是收秋时节,村里很少见到闲人。只有外来旅游的人在 “大阳山农家院”里、在“艳玲超市”前、在古老的戏台上、在鸟鸣山涧处、在硕果盈枝旁、在通往大阳山的小路上穿梭。这一切看上去很美。想想大阳山的过去,看看现在大阳山下发生的一切,感觉更美!

[责任编辑:立军]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