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紫砂羊绒夺天工 辣椒玉米展神奇(郑海涛)

摘要:在古老而年轻的辽西朝阳,文化艺术积淀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一方水土养育和造就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朝阳探秘

编者按:

  2014年10月,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朝阳探秘》一书。这本由东北历史研究学者、历史小说作家黄世明主编的推介辽宁朝阳历史文化的专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为进一步扩大影响,更好地宣传朝阳,经黄世明老师同意,现将《朝阳探秘》中的精品文章在今日朝阳网公益园地依次发表,以飨广大读者。

  本网编委会需要郑重指出的是:随着京沈客专(高铁)即将开通,朝阳到北京、沈阳的车程缩短为1个多小时。时空距离的悄然改变,使朝阳作为辽沈及京津地区“精神休憩地”、“灵魂皈依所”、“历史上书房”、“自然标本馆”、“文化探秘园”的新型功能定位日益凸显。一个需要世人重新审视、重新估价的新朝阳,在全面融入京津冀的伟大变革中,正在掀开华光璀璨的新的历史一页。

  借助《朝阳探秘》系列美文,但愿能让天下网友感知到朝阳历史文化的冰山一角,并燃起前来朝阳寻幽访古、猎奇揽胜、修行身心、颐养天年的强烈欲望……

  (各位网友如有什么感想或要求,请将您的心声发到今日朝阳网统一邮箱:2996382758@qq.com,值班编辑会给您明确答复。)

紫砂羊绒夺天工  辣椒玉米展神奇

文/郑海涛

  在古老而年轻的辽西朝阳,文化艺术积淀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一方水土养育和造就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在他们的手上,辣椒可以成画,玉米皮子也可以成为艺术品。随着一门门独特工艺的相继诞生,一件件精美的民间工艺品源源不断进入广阔的市场,辽西民间艺术作品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与称赞。

以刀代笔,紫砂画古朴典雅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地处长城之外,大凌河之滨。紫砂土矿藏十分丰富,烧陶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红山文化时期。

  为加快紫砂产品开发,一家很有实力的公司捷足先登,毅然投巨资买下一座紫砂矿山,与国内知名美术院校合作,招纳40多位优秀工艺美术创作人才,结合喀左紫砂的独特性质,研究开发出“紫砂壁画”这一新兴紫砂艺术品种。形成了“南有宜兴紫砂壶具,北有喀左紫砂壁画”的崭新局面。

  喀左紫砂壁画融文学、书法、绘画、金石、浮雕为一体,画面古朴、色泽自然、线条苍劲、风格典雅,一问世便受到行家的普遍好评。喀左紫砂壁画制作过程复杂,经选料、风化、粉碎、筛选、练泥、陈腐、成型、设计、制作、干燥、烧制、装裱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过程全部手工完成,刻画以陶版代纸来进行。刻画手法有阳刻、阴刻、单刀刻、双刀刻,也有写意、工笔、浅浮雕及深浮雕等。壁画表现内容也日渐丰富,有书法、人物、山水、花草、鸟兽等。

  由于用料独特,喀左紫砂壁画给人一种全新的艺术感受。作品古韵盎然、意境幽远。阳刻作品立体感强烈,对比度好,充分体现了紫砂材质的特点,给人十分醒目的视觉效果;阴刻作品刀锋明显,深入浅出,金石味道十足。这种以刀代笔在陶版上做画刻书的艺术手法,可谓是一种新的艺术创新,别具品味。

  喀左紫砂壁画依托喀左紫砂陶版成型的特殊优势,已开发出特大、大、中、小、特小这五个规格型号。其中单版规格之大可称全国之最,现已成功开发了由12块紫砂陶版拼接的巨幅壁画,面积达4.8平方米,成为茶楼、酒店、宾馆、办公室的理想壁饰佳品。目前,这家公司正在创作大于5平方米的巨幅拼接壁画。

  如今,紫砂艺术在辽宁喀左跃进了一个新的境界,紫砂壁画开辟了一个新的艺术门类,这颗紫砂艺术新星正冉冉上升,闪烁出醉人的艺术光彩。

推陈出新,杨氏后人光大绒绣

  绒绣原流行于欧洲。从14世纪德国农民的服装和壁毯,到20世纪30年代末上海绒绣艺术家刘佩珍等刘氏五姐妹率先用绒绣制作人物肖像,绒绣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空间。

  2005年12月,建平县“杨氏绒绣”的第4代传人杨希彬牵头成立了建平县华彩绣锦艺术有限公司。杨希彬的祖先曾以绒绣特技师的身份进选入宫,为同治皇帝绣制“皇宫毯”,后带着绒绣制作工艺移居建平,并代代相传。杨希彬幼承庭训,在继承祖传绒绣技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四大名绣”精华,并将现代艺术创作风格巧妙融入绒绣艺术中,使杨氏绒绣形成了独特的东北派风格。目前,在东三省范围内,能设计绒绣图案、坐标、图纸,并掌握全面绒绣工艺的仅杨希彬一人。

  建平杨氏绒绣是用纯羊绒线在特制的亚麻网布上绣制的纯手工艺品。它通过染色、劈线、拼色等多种工序,配以绝妙的针法,将多元色素逐针搭配,交融成千上万个彩点颗粒,既有序组合、次梯排列,又浑然一体,充分展现出图案的立体效果和特殊的韵味。其工艺繁杂,色彩丰富,表现力强,层次清晰,形象生动,并具有形、色、工、光、平的艺术特点,是观赏及收藏的艺术珍品。

  杨希彬的绒绣备受国内各界人士关注,产品销售到北京、沈阳、大连、盘锦等地,在全国部分大中城市均设立了销售专柜。同时,产品还远销美国、澳洲等国家和地区,产品份额不断扩大。央视1套、7套、10套及辽宁电视台“第一时间”“社会大观”等节目分别对杨希彬的绒绣作品做了相关报道。杨希彬创作的建平杨氏绒绣被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希彬绒绣的代表作为巨幅绒绣壁挂《中华魂》。2004年6月,该作在首届中国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特等奖”和“创作奖”,并荣获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杨希彬的另两幅作品《报春图》和《黄山云烟》荣获2007年第二届辽宁省“红山杯”艺术品大赛银奖,同时荣获杭州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天工艺苑百花奖”和中国工艺美术精品“优秀奖”。2008年7月,杨希彬被辽宁省文化厅命名为“辽宁省优秀民间艺人”。近年来,杨希彬精心制作绒绣作品近千幅,大部分被国内外友人收藏。

  目前,杨希彬所在的公司研发生产的绒绣产品有大型壁挂、室内中小型装饰、挂画、地毯、坐毯、轿车靠垫、背包等绣制品。其中的巨型壁挂,手法多样,内容广泛,包括国画、油画、山水、风景、民俗画、人物肖像、动物、花鸟等各种图案,市场前景一片辉煌。

突发异想,辣椒画神奇问世

  在肖尚武家和一些工艺品店里摆着一幅幅精美的贴画工艺品,把远古时代的生灵表现得惟妙惟肖。谁能想到,这种贴画的材质居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干辣椒。

  用辣椒作画从来没听说过,但是看完北票市章吉营乡章吉营村农民肖尚武制作的辣椒画,让人简直不敢相信。那些做工精美、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美术作品竟然全部都是用没人要的辣椒皮制作而成的。现在肖尚武创作的辣椒画已经申请国家专利。

  现年48岁的肖尚武18岁学徒做木工。他喜爱美术,自学制作玻璃画,用电烙铁在家具上烙画。虽然做木工的时间只有两年,却为他今后制作辣椒画奠定了基础。成家之后,头脑灵活的肖尚武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在家里办起了木材加工厂。由于既要干农活,又要经营生意,他平日里根本没有空闲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美术,这一爱好一放就是20余年。

  肖尚武家里的木材加工厂在2007年停业后,他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种地上。看到北票市辣椒产业发展很快,前景看好,他便种了2亩地的辣椒。到了秋天销售辣椒时,他发现许多没有成熟或颜色不好的辣椒根本卖不出去,被人们当作垃圾扔掉。见此情景,肖尚武不知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灵感,忽然产生了用这些辣椒作画的想法。于是,他便把这些辣椒全部收集起来,没事儿的时候便开始用不同颜色的辣椒皮研究作画。肖尚武迷上研究辣椒画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抽时间就把自己关在家里摆弄辣椒,甚至在干农活的时候也琢磨作画。最初,他只是用辣椒制作一些简单的作品。先在纸上画出图案,然后把辣椒用水泡过,晾到半干,用剪刀裁剪后粘到纸上。但很快他便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辣椒颜色单一,作画过程中许多颜色都不是很理想。特别是黑色,确切地说根本就找不到黑色的辣椒。在一次晾晒辣椒过程中,他发现同样晾在屋檐下的辣椒,靠近墙壁反光处晒出的辣椒颜色越来越深,这一发现给了他很大启发。于是,他就特意拿来一些颜色较深的辣椒用阳光晒。果然不出所料,几天过后,晒过的辣椒开始慢慢变黑了。从那以后,肖尚武更加坚定了制作辣椒画的信心。他把自己20年前学画用的资料都翻了出来,把画临摹到纸上,再把辣椒剪贴到画上。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学习,他开始自己创作图案,并巧妙地运用辣椒在各种不同环境下天然形成的颜色作画。在作画过程中,肖尚武积累了许多经验,他的作品也越来越精致。由起初的简单图案发展到花鸟、山水、人物等,而且立体感很强。

  现在,肖尚武仍然在继续摸索辣椒画的制作工艺。他很希望辣椒彩贴画能够成为一种产业,把这门工艺市场化,带领乡亲们靠作画发家致富。

玉米皮上,关羽横刀立马

  北票市三宝管理区天宝社区居民赵小刚生于1974年。他曾在北票矿务局从事电机维修工作,自矿务局停产后便失去工作回乡务农。赵小刚从小热爱美术,上小学时就爱在纸上画小动物。毕业后。他经常制作一些小动物给亲戚朋友们看,得到亲友们的肯定,为其之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初秋的一天,赵小刚到地里收割玉米,休息时抽烟弹烟灰时,烟火掉到玉米皮上,被烟火烧后的玉米皮变了颜色。见此情景,赵小刚突发奇想,产生用电烙铁在玉米皮上烙画的想法。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开始了玉米皮画的创作的执著研究。

  赵小刚在传统烙画的基础上,创造了独特的玉米皮烙画风格。他的作品从简到繁,由小到大。随着技法不断改进和题材不断创新,他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玉米皮烙画是赵小刚独创的一项工艺艺术,属于高品位民间艺术。玉米皮烙画结合玉米皮的自然光泽和纹理,经过熏、蒸、漂、剪、粘、贴、修、烫、裱等艺术加工处理,做工繁琐而精细。由于采取纯手工制作,环保健康,储存时间可达二三十年,不退色不变形。赵小刚的玉米皮画远观自然和谐,近观细腻逼真,充满了创造力。小型挂画常被选为高档礼品、收藏品、旅游纪念品、家庭装饰品、大型作品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引人入胜,有无穷的艺术感染力,是馆、厅、堂、室的装饰精品,也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上品。十几年来,赵小刚创作了上千幅玉米皮画,其中《雄鹰图》《五牛图》《关羽横刀立马图》《一团和气图》等堪称佳作,十分精美,让人叹为观止。那幅《雄鹰图》被人以3000元的高价收购。

  赵小刚作为一名普通的民间艺人,把农家随处可见的玉米皮打造成精美的艺术品,打造成北票的旅游产品,使之成为地道的城市名片,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2008年,赵小刚的作品参加朝阳市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民间艺术作品展”;2009年,他的作品《五牛图》在建国60周年朝阳市民间艺术展荣获一等奖;2010年8月31日,赵小刚的作品《虢国夫人春游图》在辽宁省第三届“红山文化杯”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优秀奖;2011年,作品《子母鸡图》《天骄》等在北票市民间艺术展中荣获《十大创新作品》优秀奖。

  面对取得的成绩,赵小刚并没有满足现状。他表示今后还要继续认真研究玉米皮画工艺,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如果条件一旦成熟,他要把这种工艺产业化,带领乡亲们开辟一条发家致富的新途径。

[责任编辑:立军]

小链接

  郑海涛,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辽宁省作协会员,《朝阳日报》《燕都晨报》驻朝阳县记者站记者,朝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朝阳县作家协会主席。迄今在多家传媒、杂志发表各类作品万余篇次,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等作品集10部,编辑出版作品集15部,50余篇作品收入各类文集并多次获奖。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