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夜来城外三尺雪 梨树沟赏梨树王(孙超)

摘要:在朝阳市城区,骆驼山子的“芳名”,可谓家喻户晓。作为双塔区长宝乡的一个行政村,骆驼山子位于城东16公里处。

朝阳探秘

编者按:

  2014年10月,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朝阳探秘》一书。这本由东北历史研究学者、历史小说作家黄世明主编的推介辽宁朝阳历史文化的专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为进一步扩大影响,更好地宣传朝阳,经黄世明老师同意,现将《朝阳探秘》中的精品文章在今日朝阳网公益园地依次发表,以飨广大读者。

  本网编委会需要郑重指出的是:随着京沈客专(高铁)即将开通,朝阳到北京、沈阳的车程缩短为1个多小时。时空距离的悄然改变,使朝阳作为辽沈及京津地区“精神休憩地”、“灵魂皈依所”、“历史上书房”、“自然标本馆”、“文化探秘园”的新型功能定位日益凸显。一个需要世人重新审视、重新估价的新朝阳,在全面融入京津冀的伟大变革中,正在掀开华光璀璨的新的历史一页。

  借助《朝阳探秘》系列美文,但愿能让天下网友感知到朝阳历史文化的冰山一角,并燃起前来朝阳寻幽访古、猎奇揽胜、修行身心、颐养天年的强烈欲望……

  (各位网友如有什么感想或要求,请将您的心声发到今日朝阳网统一邮箱:2996382758@qq.com,值班编辑会给您明确答复。)

夜来城外三尺雪 梨树沟赏梨树王

文/孙超

摄影初东丽

  在朝阳市城区,骆驼山子的“芳名”,可谓家喻户晓。作为双塔区长宝乡的一个行政村,骆驼山子位于城东16公里处。在凤凰山崇山峻岭的臂弯里,这个静若处子的古老村落,梨花飘雪,绿树成荫,是三燕古都名符其实的后花园。每每提及,不禁令人心神摇曳、齿颊生香。

梨树沟历史悠久文脉悠长

  骆驼山子村是一个倒“人”字型的大山沟。全村有9个自然屯6个村民组的214户726口人,世代居住在方圆13.5平方公里的大梨树园子里。房前屋后,沟沟岔岔,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都是梨树。梨树是他们生活空间的主色调。

  辽西多丘陵,适合在这里生存的果木树种梨树、枣树、杏树等,自古以来,就为人民所喜爱。三燕的都城在迁都朝阳城之前,叫“棘城”,又称“大棘城”。“棘”的本义就是丛生的小枣树。此后以枣树或杏树命名的地名则少见。而以梨树命名的村落,在这里则是每乡必有之。

  骆驼山子的村名,原来就是叫作梨树沟的。这符合它的植被特征,然而,大概是人们觉得这个名字太俗气了,就改作了今天的名字。

  “我们驼山子村的村名也有来处,不是瞎叫出来的”。在这个村一口气当了三十几年的老书记邢文,每提及此,如数家珍。

  下朝巴线公路,顺着“人”字的起笔处,向南直行,过了旅游区高大的山门,在不远的东山山麓,有一块天然的不规则的褐色巨石,赫然兀立。高不过5米,长在6米之间。远远望去,凸凹有致的外形,中间隆起的驼峰,宛如昂首立在林海中的“沙漠孤舟”。形态毕肖,憨态可掬。这就是邢书记所说的石骆驼,也是村名的由来。

  就如同这漫山遍野的梨树一样,如果问村子存在了多少年了,同样没人能说清楚。只是在梨树沟东段,有一个自然村的村名“石佛沟”,却透露出些许的历史信息。

  这个自然村是驼山子村的9个自然屯之一,位于村政府附近。一座不足一米见方的村头小庙外观看起来平淡无奇。

  “你可别小看了它,我们村子的历史都在这呢。我为了看护它,儿女们让我进城我都不去。”紧挨小庙居住的73岁的吕占和神秘地说。

  驼山子村是朝阳市文联的扶贫点。2011年12月19日,搬运完所带来的物品后,就近转转。走到小庙前,发现庙内里的石佛与众不同。正在端详之际,偶遇吕老汉。据他讲,庙中供奉的石佛年头非常早,他很小的时候就见到石佛被供奉在门前的小庙中,十里八村的人都来拜它。20世纪40年代末,邻县北票有一帮胡子把它偷走了。几经打探和争取,才被一位村民舍着性命背了回来。

  20世纪60年代中期,石佛也“躺着中枪”,被砸掉了头并砌入村前的大井。忽然有一天,吕占和做了一个梦,梦到了这尊石佛。吕老爷子就要他的儿女们非得把石佛挖出来。在村民们的帮助下,把整个一个大井挖了一个底朝天,还是未找到,儿女们就放弃了,回砌了井口。但老爷子却不依不饶,就又开始拆井。说来也怪,没到两锹深,这座石佛就出了土。

  笔者随手拍了几张石佛照片,还为吕占和老人拍了一张。他连连道谢,并约我有时间到他家吃小鸡炖蘑菇。回到单位,与同事探讨,并经过比对,认为从造型和雕刻工艺上看,这尊石佛应该为辽金时期作品。

  2011年“十二五”期间,双塔区制作全区旅游总体规划。其中在骆驼山风景区,除了将修建一处大型停车场、南部仿古山门及广场、景区东山门和骆驼山景区度假村等,还要兴建骆驼山风景区石佛寺,以增加骆驼山梨树沟文化内涵。

梨树王风华坐镇600年

  梨树沟最好的季节,对于游人来说,是在春秋两季。而对于摄影人则四季皆宜。

  春天万物复苏,万类竞发。先是沟底的山泉在日渐变软的山风中,润开了堵在门口的坚冰,一丝丝洇染开来。花草们随之得了花信儿,渐次地舒展了身腰。树绿了,鸟醒了,一波一波的熏风,将大山里爱美的女孩子们也吹得花招枝展。但此时梨树沟的梨花们却仍不见踪影,或许是这些高贵的花仙们,觉得迎接她们的氛围还不够热烈。

  梨树沟的梨花开了的时候,大约是在“五一”前后。城里的人们往往等得很不耐烦,一遍遍地往村子里旗风招展的农家饭店打电话:“梨花开了吗?……留两桌啊!”

  也就一夜的功夫,梨花就开了。朝阳城里的,附近村镇的,旅游的,照相的,起哄的,沿着倒“人”字型路线,从3个方向整队整队地涌来。寂寞了一冬的小山村一下子沸腾了起来。

  梨树沟梨树的树龄属于标准的梯队型,老中青三结合。老的在沟坎处较多,树皮发黑,枝干突兀,不很齐整的树冠上梨花点点,大有“浑欲不胜簪”之感。小树发育不一,其花或多或少,漫不经心。而正处旺年的梨树则花枝烂漫,一望如雪。老中青肩并着肩,手挽着手,大小参差、高低错落、偃仰生姿,宛如“夜来城外三尺雪”。

  浓荫匝道,花树浮空的“人”字型长沟,有10公里长。东西贯通,双道式柏油马路,人车伴行,一步一停,此时显得拥挤不堪。人看花,花看人,人看人,左顾右盼。家家临街,户户敞门,喝水吃饭,宾至如归。而门口一字摆开摊点,过冬的梨,晒干的梨,山珍特产,可尝可买。

  这样熙熙攘攘地闹腾个十几天,花落了,游客少了。摄影的还不见少,他们几乎是这里的常客。他们在这里要拍梨花、拍游人、拍蜂蝶、拍果农、拍采摘、拍雪景。呼朋唤友,四季流连。最近主管文化的副市长还专门开了一个会,请大家出主意,看看除了梨花还拍点啥。

  在梨树沟,最大的摄影景观是“梨树王”。这位王者颇有派头,它坐镇在几乎是整个驼山子村的中心位置,依山面水,可谓占尽天时地利。

  梨树王具有600年以上树龄,是沟内年龄最老的一株。这棵梨王虽然经历几百年的风霜雪雨,至今仍然枝干挺拔,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苍劲有力。据梨树的主人介绍,梨王为酸梨树种,现在仍年产安梨1000多公斤,被人们称之为活梨树标本、古梨园博物馆。

  在梨王旁,一块石碑上记载着这里梨树的历史: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七月二十八日巳时,东北地区发生特大地震。翌年春季,瘟疫流行,死亡人口甚多,而朝阳人却少有得瘟疫的。经康熙派人查访,才知道因这里盛产酸梨,这里的人爱吃酸梨的缘故。康熙皇帝得知此事后,动员东北的民众多食酸梨,加之药物治疗,很快就控制了瘟疫。于是康熙御封酸梨为安梨,取安全、安然之意。

  人们喜欢依偎在这位老梨王的怀抱里留个影,摆在家里图个吉利。或者是传到微博里,告诉朋友们,某年某月某日我曾和老梨王有个约会。

“安梨锅子”撑起一方丽空

摄影初东丽

  酸梨是古辽西常见的野生树种。作为一种特产,酸梨又叫安梨,当地的老百姓称之为安梨锅子。安梨的特点是秋天下树后,果实偏硬,果肉粗糙发涩。存放一段时间后,会变得松软酸甜。因为耐储藏的特点,深受欢迎,是农家春季食用的主要果品之一。在朝阳,这一古老树种为人们广为栽种,房前屋后,沟渠地头,随处可见。

  梨树沟的安梨品质优良,酸甜爽口,远近驰名。除可供生食外,还可酿酒、制梨膏、梨脯,梨干。更珍贵的是还具有很多的药用价值,其果可润肺清心,解疮毒、酒毒,治热咳。切片贴之可治火伤;捣汁内服能去面黑粉刺;梨叶煎服可治风寒和小儿寒疝;树皮煎服能除结气咳逆等症。

  酸梨固然好,但众口难调。于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当年这片原始的生态园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特别是梨树的品种得到了科学的改良。原产于辽南的南国梨在这里安家落户,或嫁接,或栽植,早已引进成功,大多已进入壮年时期,形成了梯队型的“果才”队伍。

  目前全村业已拥有梨树面积4700亩,梨树24万株,盛果期年产量达300万公斤。梨业是骆驼山子流域的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梨业收入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家庭收入的 60 %以上。梨树最多的农户梨树总数1200株,年收入达3万元。

  “这么多的梨树,这样大的产量,实现了如此可观的产值,你们到底是怎样运作的呢?”站在村政府前宽阔的文化广场上,我曾疑惑地向骆驼山子村支部书记姜海森询问过。面色黑红、朴实壮硕得像一棵盛年梨树一样的姜书记,淡淡地一笑。告诉我,一开始他们是很发愁的。他们愁规模、愁品种单一、愁技术不过关。但在上级的帮助下,他们走过来了。至于销路,早在2007年9月就由他们的 8名农民发起,179人入社,成立了骆驼山子永丰梨业合作社。经过不断发展壮大,终于在小山沟做成了大事业。

  这个骆驼山子永丰梨业合作社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尤其是按照有机梨生产规范强化管理,采用测土配方,使用农家肥,不仅亩产平均提高35%以上,而且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注册了商标。同时,在省市区级财政的扶持下,建设2000立方米冷库8座,储量100万吨。据该社理事长吕德军介绍,光此一项,就为村民增收六七十万元,并辐射周边的平房、二道等乡村,形成了梨业生产区域带,带动农户1500户。

雪色海洋,花香墨香同流芳

  曾经的一个无人问津的荒郊野村,就是因为一片梨花的雪色海洋,扮靓了一方绿色视野。小家碧玉从此变得雍容华贵,并升堂入室,一举成为万人争睹、遐迩闻名的大家闺秀。朝阳驼山子生态旅游区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景区的入口处,有两块金字招牌:全国十佳之一的“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全国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授予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教育部。还有“辽宁省环境优美村”“辽宁省文明村”等匾额,一并悬挂在村政府。这些牌匾对十年九旱的朝阳,特别是这样一个村落来说,凝聚着几代人的付出和梦想。

  这里的绿色覆盖率达100%。梨树、梨花,是这里千百年来的主角。凤凰树、古柳树、蒙古桑等地方珍奇树种,与之相伴相生。经过几十年退耕还林的努力,综合治理面积已超过1.6万亩。在此间栽植的160万株各种绿化树木,掩映于108座大小石谷坊之中。人工湖、方塘,与林路边万余株的榆叶梅、馒头柳、看桃、火炬树等风景树相映成趣。所到之处,绿树成荫,荫蔽四野。

  来过这里的游客都有了体会,有了经验。他们往往都会说,下次再来不带遮阳伞了,根本就用不上。

  这是一般游客的想法,但搞摄影的有时要带,这样就不用担心这里的地形雨淋湿了贵重设备。当然。这部分人中还有画家们。

  画家们通常是喜欢树叶变绿了和变红了的季节,因此春秋两季他们不请自到,不约而来。沈阳的、大连的、盘锦的等等。对我个人来讲,我最喜欢盘锦的画家秋天的时节来,那个时候可以叨陪在侧,在老乡家持螯把酒,吟诗题画了。

  搞专业摄影的是“云游僧”,飘忽不定,一年四季,常来常走。画家们则是候鸟一般,“横看成岭侧成峰”,他们会坐下来,对这里百画不厌。于是一个颇具规模的朝阳骆驼山辽宁省美协创作基地就在这里诞生了。省美协的各位大师常来这里,连篇累牍地画“阳春白雪”。当然,这里友善的梨花仙子们,给了他们若干的创作灵感,摘金夺银,乐得他们和果农一样的甜。

  辽宁省美术家协会2013年度现实主义创作高研班,暨第12届全国美展理论研讨会于6月16日至6月22日,就是在这里举行的。不仅名画家云集,著名历史学专家顾奎相教授、胡玉海教授也来领略梨树沟的别样风情。

  梨花的美是自然界中的大美。她的美,美在圣洁与无暇、美在无私与奉献。曾经就想为这里添置一处景观,有诗词有楹联,用以彰显和解读梨树沟梨花之大美。因此,就遐想了一个题目叫做《闺怨》的诗句,在这里录下来,聊作小文的结尾:“莫问春来总白头,东君一顾不堪留。但将心事托邻嫂,报与年年一树秋。”

[责任编辑:立军]

小链接
  孙超,1968年生,蒙古族。1997年调入辽宁省朝阳市文联,现为创评部部长、机关支部书记。系中国楹联学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朝阳市楹联家协会主席、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楹联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