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家乡的味道――炉糕子(杨金霞)

摘要:炉糕子是家乡喀左的特产,紧邻我们乡的葫芦岛建昌县一带也有。暑假回家,老妈又烙一次炉糕子,让我解馋,似乎好几年没有吃了,我竟然一口气吃三个,吃撑着了,晚饭后紧溜达。大闺女嗔怪我还减肥呢,怎么吃那么多,她哪里知道,炉糕子对于我们小时候那个困难时期来说是多么难得的美食。

家乡的味道——炉糕子

文化信使/杨金霞  编辑/雅贤

  炉糕子是家乡喀左的特产,紧邻我们乡的葫芦岛建昌县一带也有。暑假回家,老妈又烙一次炉糕子,让我解馋,似乎好几年没有吃了,我竟然一口气吃三个,吃撑着了,晚饭后紧溜达。大闺女嗔怪我还减肥呢,怎么吃那么多,她哪里知道,炉糕子对于我们小时候那个困难时期来说是多么难得的美食。

  烙炉糕子的器皿是一种特殊器具,叫炉糕鏊(ào,但是我们读白了与“闹”同音)子,铸铁的,和我们平底锅不同,中间高,四周低。面必须和得稀稀的,小时候困难,以玉米面为主,一大盆面只放一把白面;有时候是高粱米面儿的,就不用放白面了。老妈烙炉糕子一般都是在春天的时候,冬天太冷,厨房没有暖气,面容易冻;夏天太热,面容易发太酸了,馅也爱坏;秋天又太忙,没有时间。春天,和上一盆面,放在炕头发,那时候没有现在的酵母,就是硬发面,每次和面都在盆底留点面引子,偶尔放点小苏打,如果面太酸烙的时候就放点食用碱(起中和作用吧)。记忆中大多数时候都是酸菜馅儿的,也没有肉,放点荤油,就很好了。老妈烙炉糕子的时候一般都在我们早上上学的时候(所以面都是头天晚上发的) 可能是为了我们三个“小馋猫”一大早吃点好的有精神上课吧!

  老妈架上鏊子,拿来一些小木棍或者玉米瓤,开始烙了,我们姐仨眼巴巴地看着,因为好久才吃一次,一个春天也就烙两三次。老妈把第一个烙好的总是给爷爷吃,我们都撅着小嘴馋得哈喇子都流出来了,然后就我们轮着吃,我是老大,当然在爷爷之后就给我(我们着急上学,老爸可以晚点吃),然后老二,老三。轮完小妹了,我已经吃光了,又轮到我,就这样周而复始的,老妈在炉糕鏊子前汗流满面地忙活一大早,没有成品摞在一起,直到我们姐仨上学走了,他们几个大人才吃,吃完还能攒下一些。那时候都记不清吃几个了,肚子里没有油水,似乎永远吃不饱似的,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我们三个黄毛丫头也不比半大小子饭量差,所以在父母身高都属于正常水平的情况下,我们姐仨一个比一个高,在那样的困难时期也没耽误长个儿。我们姐仨用老话说“好养活”“狼虎”,不管什么饭,吃饱就行,从来不知道“挑食”,也没有资格挑食。在天天以玉米面饽饽为主,炖大白菜土豆的生活中,偶尔吃上一顿炉糕子,赶上过年了,我们能不吃个够吗?那一整天,我们在学校上课都会精神头儿十足,听课认真,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脸上都带着美美的微笑。

  炉糕子的烙法也很讲究,不是谁都会烙的。今年暑假,我特意站在老妈旁边看她烙的过程。把发好的面和匀,馅放在旁边,馅儿最好是菜的,如果想吃肉馅儿,先把馅儿弄熟。我们吃的是大娘给的韭菜馅,加上几个鸡蛋,也可以用角瓜或者小白菜、大葱之类的。原来是在灶坑旁边架上砖,把炉糕鏊子放上面,老妈爱出汗,有时候还被呛流泪了,所以小时候吃上一顿炉糕子真的不容易。现在可以把炉糕鏊子直接放在煤气灶上,免去了烟熏火燎的煎熬。火不能太旺,太旺容易烙糊了,所以老妈说用不了多少煤气。首先,掀开盖子,用筷子的一头缠上软布,在一个油碗里蘸上油,往炉糕子鏊子上抹匀,老妈说我们小时候怕费油,曾经用肉皮当油抹在上面,目的就是不让面沾在鏊子上。然后用一个勺子舀面,在中间撒下,均匀地流在了四周,盖上盖子;估计三分钟左右,拿开盖子,放上馅,再盖上盖子;二分钟之后把炉糕子对折成半圆形,用铲子铲出来就可以食用了。老妈动作娴熟,看上去很简单,我也想试试,可是总是掌握不了火候,不是时间短就是时间长,面还不匀,形状怪异。

  现在条件好了,老妈烙炉糕子主要是白面,掺一点点儿玉米面,所以看上去发白。发黄的是在喀左超市上班的初中同学给我发过来的照片,这个是玉米面为主的,颜色好看,一看就有食欲。嫁到建平来,就没看见过这种炉糕子,庆幸的是,每年暑假回娘家,只要想吃,老妈二话不说,就会满足我的食欲。家乡的味道哟,让我在深夜里回忆起来还垂涎欲滴,等下次回娘家我带回一个炉糕鏊子来,自己尝试烙炉糕子,以解我的馋瘾。

  浓浓的家乡情,难忘的家乡味儿,无论走在哪里,家永远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家里特殊的饭菜,总能让我们回忆起小时候的时光,时间如白驹过隙,我们奔四了,我们的孩子正在长大成人,他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永远体会不到我们小时候的困难生活。我们那时候就想如果天天吃炉糕子该多美呀,可是这都是一种奢望。现在呢,整天大米白面,大鱼大肉,我们真的有些吃腻了,总会想起小时候的炉糕子和玉米面饽饽,因为那里面承载着我们童年美好的回忆。

小链接

  杨金霞,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十二德堡乡,1999年毕业于朝阳市第一师范学校普师中专班,现在就职于建平县老官地镇小学,平时喜欢写作,曾经在《朝阳教育》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英语学困生》。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