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酒盒(彭曙辉)

摘要:半年前,楼上新搬来一住户,很长时间本单元十来户二三十人没怎么见过三楼这户人家的出入。

酒盒

文化信使/彭曙辉 编辑/赵盼

  半年前,楼上新搬来一住户,很长时间本单元十来户二三十人没怎么见过三楼这户人家的出入。

  直到一个月前,我偶尔发现三楼那户人家阳台上有位六十多岁的大娘像忙碌着做饭,接着又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女人站在大娘身边一会儿便离开了,再也没露面。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从单元楼梯口出来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背着大书包走下台阶朝小区大门口走去,这是赶赴学校的小学生。

  过了几天,社区同志来检查楼道卫生,表扬了楼上那户人家,门前干净,整个上下楼梯很洁净。在场的人才感觉这是个爱干净、爱劳动的人家,心中不免生了几分赞佩。

  听社区同志说这家男主人在省城搞装修,手下有四五个人,他是又打工又当小老板,一年回不来几次,家里的媳妇、孩子和孩子他姥姥就成了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媳妇在一家饭店做保洁,挣得一点零钱供养给自己操劳家务的妈妈。

  不知道她们过去住哪儿,现在能搬进这个比较高档小区又比较好的楼层已经令人羡慕了。听说是建筑商们相互顶账不花现钱住上的楼房,当然房价比正常的高不少。因为眼下凡顶账的都亏,好在能落下点东西,否则讨账是很难很险的事。这次是用了男主人在外劳作四年的工钱才换回丈母娘、媳妇、儿子享受城区楼房的待遇,了了十年前结婚时许下的愿望。丈母娘特乐呵,她不管什么几年工钱,看的是能住上宽敞明亮楼房的结果。

  我们大概了解了这户人家的情况,有了些同情和说不出来的滋味。打工、留守、顶账、还愿、生存这些事情发生在一户人家还真有些不公平。其实,当下这类情况很多,不值得我们大惊小怪吧。

  有一天,忽然发现这家门口放了一个红色盒子,是档次比较高挺精致的酒盛具。现在什么东西外包装都很讲究,可能生产者、经销者都在注重外部形象。想起去年给老爸买两盒营养品,看电视上宣传得很诱人,就到指定商场买回,那包装规规整整的,有红有蓝还有金色,连品名都是名家题字,宣传语也很经典。我佩服这家生产者的良苦用心,先别说里面的少量东西值多钱,就凭这包装也值百八的。反过来想,经销商是卖产品呢还是卖包装?还是在宣传制作包装企业的光辉业绩呢?

  不管怎样,现在的企业联手让消费者高高兴兴地接纳和受骗都是本事。都是为了发展,为了效益,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也实属不容易。投入的精力、人力、财力都不小,怎么也得换回丰厚的利润吧。

  面对一个红红的酒盒,自己好像神经质出了问题,胡思乱想了很多,这户人家老、中、青三辈人还有喜欢喝高档酒的人?细细分析,可能性不大。

  老人们一生抚养孩子还要照料孩子的孩子,省吃俭用,好吃的都让给孩子和孩子的孩子,从大娘的装束上看像是五六十年代农村妇女的形象。那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穿的是校服,鞋子是普通的旅游鞋,现在的校服都是强制性的由自己花钱统一制作,穿着不合身也得将就。还有,没见过面的女主人,做低工资的保洁更不会穿着艳丽。

  可以说一家人还简朴的,这样的家庭不会忍心花那么贵的钱来饮那么好的酒。从以上分析看,可以确认这家人不可能喝好酒留下酒盒放在门前炫耀。

  那么,酒盒是故意的摆设?偶尔的忘却?也不能是过去地下党的什么联络暗号吧。

  一连十几天,我特意走上楼去观察那酒盒,一直摆在那里,只是有时位置稍有移动。

  有一天,我发现每天下午五点有位骑摩托车送奶的人拎着两袋鲜牛奶上楼,我顺势跟在后边,让我大吃一惊,那送奶的人竟打开酒盒把两袋奶轻轻地放进去,然后盖好盒子转身下楼,险些与我迎面相撞。

  半个月的谜团今天轻松解开,那个高档的酒盒装的是营养保健的牛奶,害得我费了好多日无谓的遐想。

  这户人家用这么简单的方式接收每天订购的牛奶,太有创意了。我挺后怕,因为在这之前我清扫楼道时险些当废物清走。普通人家的简单,就是想不到的简单,我越来越看好这户人家。

  第二天,送奶的人又准时来了,我走上前和他攀谈,每天给这户人家送两袋奶谁用呢?送奶的人笑呵呵地说,老人和孩子。

  是啊,老人需要健康保健,孩子需要营养成长,简单的牛奶就是这家唯一高档营养品了。

  孩子他妈自称在饭店有吃有喝的不需要再补,我听送奶工这么一说倒有些伤感了。

  在饭店打工能吃得好吗?我见过的多了,他们基本上是一饭一菜加汤加咸菜,绝没有饭店提供高档的东西给打工的吃,大一点的饭店剩余饭菜如客人不打包,一概倒掉或留下等制作地沟油的人拉走。理由是,不知哪位客人有什么病,如服务员食用了剩菜得上传染病,那一月一次的健康体检会受影响,人员无法上岗。现在招服务员很难,虽然工资挺高,但打工的人好高骛远,而且也喜欢讨价还价了。这样说来,家里最苦的还是女主人。

  一晃中秋节到了。我听到了这家屋里传来长时间没有过的笑声,很热闹。在阳台上终于看见了男主人的身影,这是个身材不高、面目黑红、很有精气神的健壮男人。这个家就是靠他的打拼,才从农村闯进城,从平房跨进楼房,赡养着老人,抚养了孩子,日子过得虽简单,但也挺有劲头。

  我最大的发现是摆在他家门口的酒盒不见了,再看门口墙上挂着一个像儿童玩具似的小木箱,个头比酒盒大一点,估计里面放三四袋牛奶没问题。

  直到现在,我也没真正面对过这家男女主人,只是阳台上的身影告诉我,这户人家一直过着平常的生活,那个精致的酒盒也告诉我,这户人家平常的生活也是有滋有味的。

小链接

  彭曙辉,笔名杂家窝铺,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辽宁大学历史专业,中央党校党政班毕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理事,朝阳市作协监事会副监事长,朝阳市作协散文学会副会长,北票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现任北票市档案局长、档案馆长。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